氨甲环酸对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中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

2020-03-17 11:33张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4期
关键词:氨甲环酸后路变性

张茁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是脊柱侧弯畸形的主要治疗手段,本病主要病因为脊柱椎间盘和椎间小关节发生不对称性退行性变[1],造成椎体移位或半脱位,脊柱支撑作用失去平衡力,发生脊柱侧弯,因腰椎椎管狭窄,压迫脊髓神经,患者常出现腰部疼痛剧烈、间歇性跛行等临床症状,通过保守治疗方式难以根除病因,故本实验通过脊柱侧弯后路矫形的手术方式治疗,为减少术中的出血量,加用氨甲环酸能够激活体内纤溶系统,达到止血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2 月~2019 年6 月于本院骨科治疗的118 例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6 例)与对照组(62 例)。实验组男41 例,女15 例,平均年龄(56.37±1.52)岁;对照组男38 例,女24 例,平均年龄(56.05±1.28)岁。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接受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治疗;②患者及家属均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符合ADS 诊断标准[2];④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正常。排除标准:①氨甲环酸药物应用过敏者;②术前确诊为下肢静脉栓塞者;③术前经过其他手术需要长期抗凝治疗者;④术前血红蛋白<110 g/L 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应用该手术治疗方式,患者进入手术室,开放静脉通路,麻醉医师进行硬膜外全身麻醉,协助患者取俯卧位,进行后正中入路切开,找到第10 胸椎至第1 骶椎(T10~S1)双侧椎板,复位脊柱并插入椎弓根螺钉固定,在椎间系挤压患者,注意清除椎间盘,为椎管减压,降低神经根的压迫作用,旋转螺钉系统矫正角度,确认固定位置的准确性,置引流条,逐层缝合伤口,完成手术操作。实验组患者于术前3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11020634)20 mg/kg,静脉滴注15 min 后进入手术室,更改剂量为10 mg/kg 缓慢滴注,直至手术结束。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凝血功能:检验科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器对患者术前1 h、术后24 h 和术后72 h 的PT、PLT、APTT、FIB 等凝血指标进行检测;②患者出血及引流情况:记录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和术后输血量,根据Gross 公式计算[3],总失血量=输血量+引流量+术后出血量。③血常规情况: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24 h、术后72 h 观察血常规HGB 和HCT 的检查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1 h、术后24 h、术后72 h 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术前1 h,两组患者PT、PLT、APTT、FIB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和术后72 h,实验组PT、PLT、APTT、FIB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72 h,PT、PLT、APTT、FIB 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1 h、术后24 h、术后72 h 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术前1 h、术后24 h、术后72 h 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续表1

2.2 两组患者失血量比较 实验组患者总失血量为(1220.18±1.72)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339.28±1.3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术前1 h、术后24 h、术后72 h HGB 和HCT 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1 h HGB 和HC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24 h 和术后72 h 的HGB 与HCT 水平分别为(98.93±1.48)g/L、(0.46±0.24) 和(92.29±1.37)g/L、(0.35±0.49),均高于对照组的(95.39±1.95)g/L、(0.29±0.32)和(91.13±1.43)g/L、(0.25±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1 h、术后24 h、术后72 h HGB 和HCT 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术前1 h、术后24 h、术后72 h HGB 和HCT 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成人脊柱退变性侧弯后路矫形术手术过程较为复杂,是治疗脊柱侧弯的常见治疗方案,虽脊柱手术器械及医务人员手术操作技术的成熟,该手术得到发展,但难度系数仍较高,患者仍需要慎重考虑,手术的耗时长,术中出血量大,手术范围广,是该手术的弊端[4]。ADS 患者多由于骨质疏松,脊柱的复位与固定难度较高,且常有骨面渗血的情况,增加输血量,同时为术后埋下隐患,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加重家庭经济压力,成人脊柱退变性侧弯后路矫形术往往需要输血治疗,术者于术前进行常规备血,麻醉医师通常采取血液保护技术能够降低异体血液输注的风险[5]。手术过程的大量失血多源于对周围组织的牵拉破坏,机体的纤溶系统激活,凝血因子Ⅴ和Ⅷ发挥作用,进行体内的抗凝作用,PT、TT、APTT和 FIB 是体内传统凝血功能检测的常用指标[6],能够反映体内凝血因子的变化水平,PT 延长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APTT 延长说明机体有血栓的发生风险,FIB 是凝血过程必需的蛋白质,反映机体的受到感染机率,纤溶系统的亢进能够增加下肢缺血缺氧的可能性,引起下肢再灌注损伤,通过邱文奎等研究发现[7,8],氨甲环酸激活机体的内源性止血过程发挥止血作用,氨甲环酸是赖氨酸的合成衍生物,能够有效阻断纤维蛋白与纤溶酶的相互作用,对纤维蛋白有抑制作用,纤维蛋白块溶解减少,促进伤口止血,脊柱退变性侧弯后路矫形术手术中应用氨甲环酸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同时降低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水平,减少输血的风险,在术前给予氨甲环酸仍能够达到止血的目的,在抑制纤维蛋白凝块溶解的同时,促进内源性止血机制[9-11]。因此,本研究通过与常规手术治疗方案相比,观察成人脊柱退变性侧弯后路矫形术中凝血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说明氨甲环酸所发挥的作用,得出结果显示,该药物临床作用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氨甲环酸后路变性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1632例老年患者使用氨甲环酸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使用氨甲环酸可以提高人工膝关节远期疗效/DRAIN N P, GOBAO V C, BERTOLINI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S):S201-S206. doi: 10.1016/j.arth.2020.02.047. Epub 2020 Mar 4.
肘后路结合多种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
征兵“惊艳”
蚕宝宝流浪记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
珍惜今天才有“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