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联校背景下乡村教师信息化能力调研及职前培养研究

2020-03-17 03:56杨金川向梦林杨圣章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16期
关键词:乡村教师教育信息化

杨金川 向梦林 杨圣章

摘  要 基于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以问卷调查及现场访谈形式对农村网络联校建设及应用情况进行调研,了解乡村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实际情况,分析乡村教师信息化能力发展需求及培养方向。调研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大部分乡村学校配备有基础的信息化硬件设备,且乡村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但在网络联校具体实践中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乡村教师培训部门要加强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因地制宜修订农村定向培养师范生的培养计划,从源头上解决乡村教师职前信息化能力培养与实际需求情况不平衡的问题。

关键词 网络联校;信息化能力;乡村教师;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6-0061-05

Research on Rural Teachers Informatization Ability and Pre-employment Training with Development of Network Inter-school//YANG Jinchuan, XIANG Menglin, YANG Shengzhang

Abstract This article aims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inter-school in rural areas and teachers real application ability of network inter-school, and analyze their demand for future career development in this respect. As the statistics shows, most of the schools in rural areas have been equipped with basic information hardware facilities, and teachers there are armed with basic application skills. However, this situation still needs improving in actual practice. One way is to strengthen the intensity and broaden the spectrum of the training for teachers, while the other is to rely 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foster more potential teachers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so as to radically solve the shortage of teachers.

Key words network inter-school; informatization ability; rural tea-chers;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1 引言

2012年4月,教育部頒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1],提出要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2018年2月11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2],提出要注重协同育人,注重教学基本功训练和实践教学,注重课程内容不断更新,注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然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很多学校上课仍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教育信息化硬件投入大,但设备设施的使用率不高,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跟不上,达不到预期效果。提升乡村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建好用好网络联校,是发展乡村教育事业、促进乡村教师教育振兴的有力抓手。为了进一步解决农村学校信息化设备使用率不高、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不足、网络联校应用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本研究团队于2019年开展了以网络联校为主的乡村学校信息化建设及乡村教师信息化能力的调查研究。本研究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大培养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解决学生适应就业能力不强,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问题”的要求。

2 调研情况概述

调研对象、方式及时间  本次调研选择湖南首批农村网络联校实验县中的中方县为调研县。为确保调查结果有代表性和普遍性,课题组事先与县教育局联系,取得《中方县农村网络联校群建设应用工作方案》和《网络联校建设表》等材料进行资料研究,并从中选择县城学校两所、乡镇学校六所和教学点10所共18所学校进行实地调研,选取的比例在中小学中分别占100%、23.08%和26.32%。

调研方式为问卷调查及现场访谈,人员涵盖校领导、设备维护人员和专职教师。问卷发放为县城学校每所20份,共发放、回收40份;乡镇学校每所10份,共发放、回收60份;教学点学校为所有教师,共发放38份,回收36份(一份为临聘人员写了但没有交,另一份为复式班教师教学太忙,访谈时间较晚,回程时仍没有填好)。访谈人数方面,县城学校和乡镇学校为问卷人数的一半,教学点为所有教师。

调研时间: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2019年10月—2020年1月)。

调研内容及目的

调研内容:了解乡村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现状,重点是网络联校开展情况;了解乡村教师具体的软硬件应用情况及熟悉程度;乡村学校信息化设备教学使用及维护情况;了解乡村学校对农村定向师范生的信息化能力需求及培养建议。

调研目的:通过调研与分析,掌握网络联校背景下乡村学校对教师信息化能力的要求,基于乡村教师队伍来源的特点,提出提高乡村教师信息化能力的策略,以期提高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有效提升农村网络联校的应用效率,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和乡村振兴。

3 乡村学校现状和信息化建设情况

乡村学校现状

1)交通不便,缺少社会化设备维护力量。学校交通调研数据显示,“学校离城较远,进城不是很方便”的乡镇学校和教学点有七所,占比43.75%;“离城很远,进城很不方

便”的有六所,占比37.50%,两者占比81.25%。经实地勘查和访谈了解,在乡镇一级基本上没有电脑维修店,电脑等信息化设备维修在当地很难找到专业的门店和技术人员。

2)结构不优,师资不足,年龄断层。教育局课程开设情况资料表明,在调研的学校中,只有县城两所学校按规定开齐开足了课程;16所乡镇学校和教学点中,有七所基本开齐,还有九所表示开课难。换言之,就是只有县城两所学校开设课程是安排专业对口教师任教;乡镇学校和教学点中有七所安排了部分非专业对口任教教师才把课程开齐,还有九所即使用非专业对口任教的方式也难以把课程开齐。但从师生比来看,这些学校已经处于超编状态。

在学历和专业调查中,“专科生或以下”占52.63%,“本科生”占47.37%;专业分布,“语、数等主课类”占57.89%,“初等教育师范类”占36.84%,“音、体、美等副课类”占5.26%。学校课程安排调研显示,“学生、老师较多,少部分课程由非专业教师任教”35人,占比37.5%;“学生、老师均不是很多,部分课程由非专业教师任教”35人,占比37.5%;“学生、老师较少,有非主课本校无条件或无能力开展”26人,占比27.08%。这也证实乡村学校专业人才缺乏,师资结构不优。有两个教学点各有临聘人员一人,还有一个教学点采用复式班教学,师资数量也不足。

在乡村教师的年龄调研中,“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占36.84%,“35岁到45岁骨干教师”占15.79%,“45岁及以上教学经历丰富老教师”占47.37%。理想的年龄结构应该是中间大的“橄榄型”,但调研数据为中间小的“哑铃型”,乡村学校教师呈现年龄断层现象。

信息化建设情况

1)宽带覆盖较好。县教育局与联通公司签署协议,所有学校均由联通公司负责宽带建设。联通公司依据学生人数和现场条件开通100~1000 M宽带。调研的学校中,县城学校一所开通1000 M,另一所开通200 M;六所乡镇学校开通200 M,10所教学点开通100 M。师生也都反映宽带够用、好用。

2)校校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设备多样,维护困难。调研学校中全部有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但目前各教学点班班通仅有一套,而十个教学点共有23个班级,班班通设备缺口达56.52%。乡镇学校均有学生机房,一个教学点也有学生机房。但各校多媒体教学设备建设时间不同,配置和形态各不相同,有的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一体机、大屏幕液晶显示一体机,还有的采用投影仪,现在很多设备处于老化状态,设备的多样性给设备维护及应用培训带来挑战。

有专业对口教师专职管理和维护多媒体信息化设备的学校有三所,占16.67%;因條件限制,安排相对懂行的教师进行多媒体信息化设备维护的学校有九所,占50%;另外还有占33.33%的六所学校安排工作量少的教师兼任信息化设备管理员或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即便这样,没有学校认为自己完全可以自行解决软件故障,诊断出硬件故障并进行部件替换维修;10所(占55.56%)学校认为自己仅仅可以解决部分软硬件故障,大部分故障需要请电脑公司等专业人士解决;另有八所(占44.44%)学校有故障均需请专业人士上门服务。尽管如此,也没有一所学校与哪一家电脑公司签订固定合同,可以随时上门维护,大部分是设备有问题、影响使用了才临时找人维护,少部分一年固定几次请人上门维护。

3)教师信息化能力水平掌握不全面。信息化能力水平掌握方面,能独立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教师占52.63%,在专业人才帮助下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教师占36.84%,另外有10.53%的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设备不熟练或完全不会用。在使用过的设备中,受访者中有73.68%的教师使用过多媒体计算机,42.11%的教师使用过交互式白板,15.79%的教师使用过手机或平板进行教学,除主播校外基本没有教师使用过录播室。在能熟练应用的信息技术中,仅15.79%的教师认为自己可以正确连接多媒体设备和进行常用参数设置,仅5.26%的教师能排除计算机硬件故障(如图1所示)。

4)网络联校建设有待完善。调研的16所乡镇学校和教学点中,在2019年之前已经建成的网络联校有三所,2019年建设七所,还有六所教学点目前条件不具备而暂不建。关于网络联校的调研中,正在与优质学校开展网络教学或建议扩大规模的教师有56人,占58.33%;建设过,但现在没有继续使用或感觉不实际的教师有25人,占26.04%;未听说或未了解的15人,占15.63%。

4 网络联校发展现状及存在不足

通过问卷结合访谈,了解到由主播校和接收校有机组成的网络联校的基本情况,以及网络联校对教师信息化能力的要求。

县城学校情况  专业人才丰富,分工明确,培训学习有保障,但优质资源未完全共享。据了解,县城两所学校都是主播校,专业任课教师配备齐全,能根据接收学校的实际需要进行网络同步课堂、专递课堂的开课;信息化专业人才储备较丰富,既有比较专业的网络、信息化设备维护人员,也有能进行视频图像处理的信息化专业教师。在进行网络联校教学时分工比较明确,专业任课教师负责课堂设计和教学。课前还可以根据需要由信息化专业教师帮助进行课件的美化、优化,由信息化设备维护人员进行网络联校设备的连接调试;课中有专业教师进行设备运行的实时监管和人工干预;课后有专职人员收集教学反馈。学校教师较多,有培训时可以调整教学任务保证培训,平时上班也方便相互交流学习,培训学习有保障。

但在城镇化环境下,县城学校生源骤增,城区学校教师教学任务十分繁重,专业的信息化教师配备数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教学素材的收集整理、课件美化优化等信息化处理越来越依赖各专业任课教师自身,专业教师将优质资源整合转化成数字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能力有限。

县城主播校的专业任课教师信息化能力需求主要为将本专业课程开发应用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构建信息化学习和教学环境的能力,具体体现为专业课程视频摄制处理、图片处理、动画制作、PPT制作美化及素材资源的信息化整合应用等。

乡镇学校情况  师资结构不优,培训相对能保障,优质资源欠均衡,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受生源进城影响,大部分乡镇学校在满编的情况下,师资结构不优,优师优课资源不足,个别课程开设困难。教师信息化能力水平整体偏低,区域优质资源欠均衡,比较缺乏懂多媒体设备维护的教师;受乡镇经济发展条件限制,当地也没有懂多媒体设备维护的人员。学校教师相对较多,可以适当调整教学任务送教师培训学习,提高信息化能力。作为网络联校主校,授课教师上课时,可以将县城主播校的课件根据当地特色稍加调整即可;作为接收校,则主要是维护好设备正常使用及协同备课时为主播校摄制、拍摄提供课程相关素材。

乡镇学校的教师信息化能力需求主要为解决多媒体和网络联校设备在实际使用中的简单故障和常用软件应用能力等,具体体现为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线路连接故障排除、设备参数设置,PPT制作,Word文字处理,Excel表格制作,录音、录像设备的应用等。整合学校力量,能基本满足信息化需要。

教学点情况  师资不足,任务繁重,信息化技能欠缺,设备维护困难。资料显示,在36个教学点中有27个教学点教师数不超过五人且基本上教师数与班级数相当,且有多个仅一两名教师的教学点;个别教学点采用复式班教学或需要临聘教师。调研的教学点中多为老教师,信息化技能欠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3]中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是:提高中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农村地区无社会力量维护多媒体设备及教学点师资不足的现实,对教师信息化设备维护能力提出新要求。教学点的教师信息化能力需求主要为解决多媒体和网络联校设备在实际使用中的故障能力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软件使用,具体体现为能拆装电脑并排除简单故障,会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设置路由连接网络及PPT制作、Word文字处理、Excel表格制作等。这些信息化设备的操作和应用技能恰恰是老教师所欠缺的:

一是以前读书学习阶段基本上没有接触过信息化设备,进修培训时也不是重点;

二是年龄偏大,本身学习新技能难度就大;

三是学校教师少,一个萝卜一个坑,脱产培训就可能无法开展教育教学。

5 影响乡村学校有效开展网络联校教学的重要因素

乡村学校信息化设备硬件投入到位,但网络联校氛围还没有形成  乡村学校已经实现校校接入宽带,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基本达到摆脱“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上课条件。乡村学校对网络联校均有一定了解,调研学校中有三所学校正在与优质学校正常开展联校授课,甚至打算扩大教学规模;七所学校正在建设;六所学校由于现实条件的阻碍,尚未建成网络联校或认为实现网络联校不切实际。这说明乡村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已基本完成,大部分学校具备开展网络联校的基本条件,但就网络联校开展的范围及效果来看,情况不容乐观。

乡村学校信息化总体重视,但设备维护困难

1)设备多样不统一,造成维护指导的复杂性。乡村学校的多媒体教室装备到位,但不统一,主要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一体机,有部分学校还配备有实物投影仪。

2)编制限制,少有对口专职教师。乡村学校虽然重视信息化,但因师生比等因素限制编制人数,也只能安排相对懂行的教师从事信息化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只有极少部分学校有专业对口的教师专门进行信息化设备管理和维护。而有一部分学校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管理的重视度本来就不够,敷衍性地安排工作量较少的教师兼管,甚至还有个别学校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3)地处偏远,社会化服务不便。由于乡村学校离城较远,不管是进城维修还是请人下乡维修都十分不便,影响了信息化教学设备的有效利用。

乡村教师队伍有断层,信息化应用能力有不足  鄉村教师年龄结构两极分化趋势明显,35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45岁及以上的老教师较多,而35~45岁之间的骨干教师较少;最高学历层次均为本科或以下水平,本科学历与专科或以下几乎各占一半;专业分布主要集中在语、数等主课类,其次是初等教育师范类,音、体、美等副课类占比极少。再来看乡村教师信息技术软硬件应用情况,52.63%的教师能独立熟练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有36.84%的教师需要在专业人才帮助下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还有10.53%

的教师不熟练甚至不会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计算机是乡村教师使用较多的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其次是交互式白板,手机或平板也是少部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辅助设备,基本没有使用录播室的经验。除此之外,QQ、微信等通信软件的使用较多,占比高达89.47%;其次是交互白板、智能手机、Office办公软件以及网上下载、图片、音频、视频等运用也较为熟练,占比均能超过50%;但是在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的安装,多媒体设备连接和设置,图片、音频、视频等数字化教学材料的编辑等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

6 提升乡村教师信息化能力的路径

在职进行相关操作技能培训  在职的教师可以根据所在的学校不同,按实际需要进行针对性培训。县城主播校和乡镇学校的专业教师,主要进行教学素材收集整理、课件美化与优化、专业课程整合转化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培训,持续提升教学数字化水平;县城主播校设备维护人员、乡镇学校技能动手能力强的和教学点的教师主要进行信息化设备维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技能操作培训,保障设备正常运转。培训时间,教师集中、调课相对方便的,可以在开学上班期间进行;人员相对分散且抽走培训后可能无法保障教学正常进行的,可利用假期到培训机构集中培训。

职前开展相关技能经验教学  调研中收集到学校在信息化能力方面希望教师具备:

一是能熟练应用Office软件进行办公和课件教学;

二是能熟练进行图片与视频处理、动画制作,将本学科的知识与信息化进行整合并应用于教学;

三是有能对多媒体设备进行参数设置、软硬件安装、故障排除的实际操作能力。

乡村学校认为会使用多媒体教室、会做PPT是师范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信息化技能,同时希望师范生掌握电脑与网络调试、排查电脑硬件故障、排查电脑软件故障、会用录播室等信息化技能。关于如何培养定向免费师范生的信息化能力,乡村学校建议可以根据师范生专业不同而设置不同的培养内容,或者课程设置为必修和选修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进行选择。

调研发现,在网络联校背景下,乡村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已基本完成,大部分学校具备开展网络联校的基本条件,但当前网络联校应用的效果不明显。与此同时,乡村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但是信息化应用能力以及设备维护能力还比较欠缺。因此,笔者认为,教师的信息化能力需求基本可以分为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和信息化设备操作维护能力三块,三块相辅相成、互有渗透,根据在网络联校中承担的角色不同而各有侧重。每块与实际需求对应的关系如图2所示。

7 乡村教师信息化能力职前培养研究

国家政策引领,地方落实推进,高校积极响应

1)国家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4],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推进乡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教育部等五部门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要实施“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研究制定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提高师范生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

2)地方落实。2018年9月14日,湖南省正式获批全国首个“国家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标志着湖南教育信息化正式迈入加速发展新阶段,进入转型提质新时期。2018年12月,省政府印发《湖南省“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2019—2022年)》[5],将集中力量实施“互联网+”教育应用基础全覆盖工程等五大工程,运用互联网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互联网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的湖南品牌;实施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行动,创新师范生培养方案,加强师范生信息素养培育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2019年9月,湖南省遴选确定22个农村网络联校实验县市区,旨在以农村网络联校建设为龙头,全面推进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促进农村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3)高校响应。各高校积极响应,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如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9年新建录播室八间,购入多媒体电脑数百台,并积极申报相关课题进行研究。

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现实

1)学校教学与就业需要存在差距。通过多所大学官方网站查找师范专业培养目标,均发现师范生(含农村定向师范生)在信息化能力方面仅要求具备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基本素养,具有运用计算机处理业务的基本技能,熟练制作和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实际教学中,信息化是计算机应用和现代教育技术两门课程,每门课程一学期、周课时两节的居多。其中,计算机应用主要是熟悉操作系统、Office软件的使用和了解一些简单的网络知识;现代教育技术主要讲解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处理、PPT美化和微课,虽对图片处理和动画有一定涉足,但受限于篇幅和学时,均一带而过。无疑,无论是培养目标或实际教学,农村定向师范生均能满足教育部2014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中定义的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即“中小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其工作效能、促进学生学习成效与能力发展,以及支持其自身持续发展的专业能力”[6],但又明显与就业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2)学生也未足够重视。在调研中发现,近几年新就业的农村教师读书期间的主要精力一是放在音、体、美等技能训练上,二是放在语、数、外等文化课程上,计算机应用等信息化课程处于边缘位置。通过与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五年制定向培养小学教育大专班学生座谈,了解到:

一是学生现在首先將主要精力放在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上,其次是音、体、美技能训练和语、数等文化课程上,计算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等信息化课程处于次要位置;

二是对以后的工作中信息化方面具体需要哪些技能不是十分了解。

探索的培养路径

1)加强课程思政。思想是一切行为的原动力。让农村定向师范生有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思想准备,在国家号召下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4];知晓信息技术技能在工作中的作用、地位,有动力努力学习信息化技术,提高信息化能力。

2)修订培养方案。学校在修订培养方案时要注意农村定向师范生的学生和未来乡村教师双重角色[7],在必修计算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两门学科的基础上,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纳入必选选修课程,以增强学生多媒体设备常见故障的检测、排除能力;将Flash动画制作、会声会影、Photoshop等限三选二、以第二课堂或是兴趣小组等方式开设,为学生增强动画制作、图片视频处理能力提供学习场地和途径,形成本校师范生信息化能力培养特色,并为研究制定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提供有效探索(图3)。

3)创新教学形式。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将以教为主的旧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信息技术课往培养实际动手能力的技能课转变,开展各种技能竞赛,提升学生兴趣,强化信息化能力以“用”为中心。

8 结束语

国务院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教育部努力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建设“千群万课”农村网络联校群是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重大措施。在此行动中,如何培养出信息化能力配套合格的农村定向师范生,是摆在师范类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应加强研究,提高培养质量,不断为乡村学校提供合格人才,推动乡村学校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D/OL].[2012-13].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889/201204/134096.html.

[2]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ED/OL].[2018-03-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803/t20180323_331063.html.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D/OL].[2010-07-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4]中共中央國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D/OL].[2018-09-26].http://www.gov.cn/zhengce/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

[5]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ED/OL].[2018-12-28].http://www.hunan.gov.cn/xxgk/wjk/szfwj/201812/t20181229_5250808.html.

[6]祝智庭,闫寒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解读[J].电化教育研究,2015(9):5-10.

[7]任友群,闫寒冰,李笑樱.《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解读[J].电化教育研究,2018(10):5-14,40.

*项目来源: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课题“网络联校背景下农村定向培养师范生信息化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编号:XJKX19B363)。

作者:杨金川,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教育学院副院长,讲师,研究方向为乡村教育和信息化教学;向梦林,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教研室,助讲,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杨圣章,怀化市中方县教育局电教仪器装备站站长,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和实验教学管理(418000)。

猜你喜欢
乡村教师教育信息化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如何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创学校发展提速平台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试论引领乡村教师走向自觉阅读的方略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20世纪乡村教师在文化历史沿革中与乡村生活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