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壤改良剂对风沙土壤养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2020-03-18 06:57侯志研
辽宁农业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速效农艺养分

刘 洋,侯志研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161)

为了提高农业可持续集约水平并保障粮食安全,增加粮食生产同时改善土壤质量有重要意义[1]。在我国,质量较差的耕地仍占据一定比例[2],制约了粮食生产。以辽宁阜新地区为例,风沙土是该地区的一种主要土壤类型,风沙土壤养分匮乏[3]。改良风沙土壤对于促进粮食生产及防治土壤退化意义重大。土壤改良剂可改变土壤理化性质[3~4],因此,有助于风沙土土壤治理,进而改善作物生长[5],并提高作物产量[6]。但风沙土的治理难度较大,且不同土壤改良剂对其效果不同,如何选择土壤改良剂并使治理效果最优目前尚不清楚,因此,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土壤改良剂有重要意义。

近年,关于土壤改良剂的研究呈上升趋势,涉及了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性质及植物生理生化影响[8~10],但研究结果在不同作物和不同区域间差异较大。玉米是辽宁省的主要种植作物[7],改善风沙土壤并保障玉米生产对农业发展较为重要,但目前,关于这方面研究仍然较少。本研究可进一步明确,在辽宁省阜新地区,不同土壤改良剂对风沙土养分特征及玉米生长的影响,为该地区的荒漠化防治及土地资源的合理,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设在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章古台镇(42°43′~42°51′N,121°53′~122°22′E),位于科尔沁沙地南部,海拔226.5 m。属亚湿润干旱区,年降水量300~600 mm(近5年平均降水量为433 mm),年蒸发量1 570 mm,年平均气温5.7℃(近5年平均温度为7.2℃),无霜期 154 d,≥10℃有效积温2 800~3 200℃。试验地土壤类型为风沙土,播前耕层土壤(0~20 cm)有机质4.5 g/kg,全氮 0.18 g/kg,全磷 0.11 g/kg,全钾1.61 g/kg,碱解氮 14 mg/kg,速效磷 10.9 mg/kg,速效钾37 mg/kg,pH 值 5.3。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设计采取大区试验,8行区,90 m行长,不设重复。设置 5个处理,即增施膨润土(swell soil,SS)500 kg/667m2,增施腐殖酸(humus acid,HC)200 kg/667m2,增施有机肥(organic fertilizer,OF)500 kg/667m2,增施草炭土(turfy soil,TS)200 kg/667m2,增施秸秆(straw retention,SR)500 kg/667m2。采用旋耕的方式进行增施处理,旋耕深度约为18 cm。

土壤改良剂施量为膨润土330 kg,腐殖酸130 kg,有机肥 330 kg,草碳土 130 kg。 种植品种为郑单958,播种密度为4 000株/667m2。采用一次性分层施肥方式施肥,不设追肥,即底肥侧位深施(施肥深度为15 cm,种肥横向间隔5 cm),施肥量为40 kg/667m2(高氮新型缓释肥),口肥为磷酸二铵,施用量为 10 kg/667m2,施肥深度为5 cm。其它田间管理同于当地传统。本研究玉米采用“均匀垄种植”模式。

1.3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采用5点取样法,用长1m,直径 5cm的土钻采集不同处理0~10cm土样。土壤养分测定依据鲍士旦的方法[11]。土壤全氮采用凯氏定氮法;全磷、全钾及速效氮磷钾采用流动分析仪测定;有机碳采用重铬酸钾外源加热法;pH的测定依据电位法基本原理,采用pH计(PHSJ-4F)进行测量;取回的新鲜土样至于烘箱内60℃烘干至恒重,并测定土壤水分。

成熟期收获中间2行玉米,装入尼龙网袋,晒干脱粒称重,以含水量14%的重量折算小区产量。

1.4 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2010和 Sigmaplot 16.0统计分析和制图。通过SPSS19.0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及主成分分析。通过LSD(p<0.05)对数据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分析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可知(图1A),2016年不同处理下玉米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 SR和TS处理玉米产量分别为15.48 t/hm2、15.05t/hm2显著高于HC处理(p<0.05);但在2017年,不同处理间玉米产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年份,不同处理对玉米籽粒干物质重、穗长及穗宽的影响均不显著(图2B、D、E);OF处理和TS处理下玉米植株干物质重在年际间差异较大(图2C),而其他处理玉米植株干物质重均维持在较高水平。此外,SR处理下玉米轴粗为29.07cm,显著增高于其他处理(p<0.05)。

分析不同年份及土壤改良剂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图2),可知,年份对玉米生产的影响较大,尤其对于造成玉米穗长差异的影响因素中,年份贡献了72%,远高于土壤改良剂及交互作用对其影响。土壤改良剂对玉米穗粗和轴粗的影响较大,其贡献分别占40.9%和45.4%。土壤改良剂与年份的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样品干重和籽粒干重的影响均较大,分别贡献了57.3%、51.5%和41.6%。

2.2 不同土壤改良剂施用下土壤养分与玉米产量相关分析

分析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可知(表1),玉米产量与土壤速效钾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相关系数为0.687。玉米产量与其他土壤养分相关关系不显著。样品干重与土壤养分各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但籽粒干重与土壤全钾和水解性氮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较高,分别为0.676和0.697。玉米穗粗与轴粗均分别与其他土壤养分指标无显著相关关系。玉米穗长与土壤全氮、土壤速效钾、土壤有机质及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但与土壤全钾、水解性氮、有效磷呈显著负相关。

2.3 土壤养分及玉米农艺性状对其产量回归分析

以土壤养分及玉米农艺性状为自变量X,以玉米产量为因变量Y,做逐步回归分析可知,土壤速效钾含量与玉米产量呈如图所示的线性关系。其方程式为Y=12499.80+20.02X(R2=0.47,p=0.028)。然而,除了土壤养分外,其他指标均被剔除,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其他指标与玉米产量并无显著相关关系。

表1 土壤养分与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相关分析Table 1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oil nutrients to maize yield and agronomic characters

2.4 不同土壤改良剂施用对土壤养分影响的主成分分析

以不同土壤改良剂为样本,土壤养分为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表2),可将多个指标降维成少量的主成分(在2016年2个主成分涵盖了所有信息的95.5%,而在2017年,3个主成分涵盖了90.6%)。计算不同样本的主成分得分,可知,SR处理在2次(2016年和2017年)主成分得分中均最高,分别为3.65和1.06,因此,SR处理对土壤养分的提升效果最好。此外,OF处理对土壤养分的提升亦有促进作用,但其在年际间的波动较大。

表2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养分改良效果的主成分分析Table 2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or the effects of differ ent soil conditioners on soil nutrient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改良剂对玉米产量及部分农艺性状均有显著影响,这与多数研究结果相一致[12~13],但该影响在年份间波动较大,表现为,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玉米的增产效果并不稳定。综合2016及2017两年的数据可知,OF对玉米产量提高及稳定有促进作用(在该处理下2年产量相差较小)。SR处理虽在2016年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但其对产量的影响在年分间波动较大,因此,该处理下玉米产量并不稳定。这种产量波动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对风沙土的改良需要长期的过程,且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理化性质的短期影响亦不明显。因此,需要长期的施用土壤改良剂可能达到预期效果。此外,玉米稳产仍然是目前研究者关注的热点[14],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土壤改良剂对玉米产量稳定的影响。

此外,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速效钾与玉米产量呈线性关系。表明,土壤速效钾等土壤养分的匮乏,可能是该地区玉米生产的限制因子之一,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7]。随着土壤改良剂施用年限的增加,这种缺钾的状况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缓解[15]。

秸秆还田是一种具备诸多优势的农作措施[16],近年,在我国秸秆还田率逐年增加[17],但其对治理风沙土的效果尚不明确。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各种土壤养分指标的评价,SR处理对土壤改良效果最佳。这是因为SR处理下作物秸秆可释放较多的养分到土壤中[18~19],改善土壤质量。此外,风沙土土壤较疏松,容易受到风蚀或雨蚀,SR处理亦可保护土壤免于被侵蚀[20]。综合上述两点,再加上 SR处理成本较低,因此SR可能是该地区土壤改良的较好的方法之一。此外,其他土壤改良剂如SS、HC、TS及OF对土壤改良均有一定效果,但其效果可能需长期的定位观测。

4 结论

土壤改良剂对玉米产量及部分农艺指标有显著影响,但在年份间波动较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速效钾与玉米产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速效钾是限制该地区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不同处理主成分得分可知,在不同土壤改良剂中,SR处理主成分得分最高(1.06~3.65),因此SR(增施秸秆)对土壤养分的提升效果最佳,且其对玉米增产亦有促进作用,因此,SR(增施秸秆)是阜新地区进行土壤改良的最佳选择,但仍需长期试验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猜你喜欢
速效农艺养分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6个引进油棕品种农艺性状评价
如何合理使用速效救心丸?
茶桑种质资源筛选与农艺性状调查初报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苹果最佳养分管理技术
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强化途径分析
养分
年轻时的流浪,是一生的养分
别把急救药当常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