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公共空间质量研究

2020-03-18 04:42李定天黄瑛
建材与装饰 2020年6期
关键词:浦口区设施因子

李定天 黄瑛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江苏南京 211800)

0 引言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市化的关注点不同,其关注重点已从土地的规模扩展转变为追求更高质量的发展。随着新型城镇化新内涵的提出,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同时也应该更好的回应农民的需求。其中,公共空间作为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农村社区活力、传承农村文化脉络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

农民集中居住区与城市住区不同,由于土地政策限制,农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往往由政府或集体主导。以满足居住为目的,统一完善配套,达到标准水平。因此设计、建设以及后期的维护过程中缺乏对农民需求的考虑,导致公共空间质量不高。农民活动与公共空间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农民对停留的公共空间类型以及在其中发生的活动存在不同的偏好;而公共空间的场地规模、配套设施等条件又会限制农民在其中的活动情况。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公共空间完成建设,会决定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民生活活动的情况。因此,以满足村民的需求为目标,提升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公共空间质量尤为重要。

1 研究对象与评价过程

1.1 研究对象选取

本文将研究对象聚焦于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公共空间,以浦口的11个集中居住区为调研对象,分别是:林山社区、福音社区、高旺社区、捋马社区、汤集社区、西葛社区、后圩社区、龙华社区、汤泉农场社区、花旗社区和余家湾社区。

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权重确定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FAHP)是一种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在体系评价、效能评估,系统优化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模型,一般是先用层析分析法确定因素集,然后用模糊综合评判确定评判效果[1],本文先采用层次分析法将较高公共空间质量分解为使用情况良好,空间规模适宜,设施配置丰富、管理维护完善以及居民感受较好5个方面。然后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来确定质量的高低程度。选择以下指标描述农民集中居住区公共空间质量状况,包括使用情况、空间规模、设施配置、管理维护和居民感受5个方面18个指标,见表1,相关部分指标通过实地观察获取,而另一部分指标通过调查问卷获取,对居民的问卷调查结果均使用李克特五分量表法来量度。

由于测算评价指标的量纲不同,会导致各评价因子之间没有可比性,故采用极差标准化法分别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来排除各指标不同统计标准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再使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线性函数综合评价方法得到集中居住区公共空间质量的综合得分。AHP层次分析法有多种方法确定每一评价因子权重,本文使用对比排序法,邀请相关专家与调查样本住区内的居民从18个评价因子中选出对公共空间质量最重要的5个因子并排序,据此赋予分值。然后根据每个评价因子得分占所有评价因子总得分的比重,得到评价因子的权数。

2 评价结果分析

2.1 公共空间质量总体评价

权重乘以指标因子统计标准化后的结果从而得到各个指标的得分,各准则层内的指标相加,从而得到使用情况指标层、空间规模指标层、设施配置指标层、管理维护指标层和居民感受指标层的得分,相加得到11个农民集中居住区最终空间质量得分。南京市浦口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公共空间质量评价总体平均得分0.383,得出公共空间整体质量不高的结论。其中使用情况得分0.085,空间规模得分0.115,设施配置得分0.080,管理维护得分0.064,居民感受得分0.039。空间规模与设施配置的得分相对较高,而管理维护与居民感受的得分较低,说明浦口区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公共空间质量总体上来说,满足了居民对物质环境的要求,居民对公共空间质量总体上可以接受,虽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其主观感受不佳。而从使用情况与居民感受得分的对比发现,居民对公共空间的使用程度不高,与较低的感受满意度相符。就各集中居住区而言,将南京市浦口区集中居住区公共空间质量水平分为相对的优、良和中等三个等级。质量等级为优的有2个,为后圩社区和汤泉农场社区,质量等级为良的有6个,分别是福音社区、捋马社区、汤集社区、林山社区、龙华社区和花旗社区;质量等级为中等的有3个,分别是西葛社区、高旺社区和余家湾社区。社区的评分情况符合正态分布,说明南京市浦口区的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公共空间质量普遍类似。

表1 农民集中居住区公共空间质量评价体系

2.2 公共空间质量分类矩阵构建

为了反映浦口区集中居住区公共空间在18个评价指标上的存在问题和提出调整策略,可以将18个二级评价因子分为四类,分为低质量-低重要度、高质量-低重要度、低质量-高重要度以及高质量-高重要度四类情况,从而简化并得出浦口区农民集中居住区空间质量的的大致问题情况,以此为基础,筛选出浦口区农民集中居住区空间质量不同改善需求的类型。

将18个评价指标的权重情况作为重要度形成X轴,因子得分作为质量形成Y轴,生成散点图,构建农民集中居住区的质量-重要度矩阵。各二级评价因子的质量与重要度得分如图1所示。

图1 评价指标因子质量-重要度分类

对于四种类型,可作相应调整:对低质量-高重要度类型的因子进行重点调整;对低质量-低重要度类型的因子进行选择性调整;对高质量-低重要度和高质量-高重要度类型的因子继续保持。

低质量-高重要度类型的因子分别是:U2使用频率、U3停留时长、U4步行到达时间、U8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种类、U9绿地广场设施种类、U14公共空间位置、U16公共空间特色;低质量-低重要度类型的因子分别是:U1常使用空间种类、U7辅助型空间数量、U10辅助型空间设施种类、U11设施维护、U12绿化维护、U13公共空间侵占、U15分布集中程度、U17活动丰富程度、U18绿化景观;高质量-低重要度和高质量-高重要度类型的因子分别是:U5体育健身场地面积、U6绿地广场面积。由四类因子的内容可以看出:需重点调整的因子说明公共空间的吸引力较弱,存在设施种类不足以及空间缺乏特色的问题,不能满足全年龄段的人群需求,以致居民对公共空间的使用频率不高、停留时间不长;需选择调整的因子主要集中于管理维护与辅助型空间,说明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管理与维护薄弱,公共空间存在侵占现象,对绿化和设施的维护未能满足居民的期望需求;需继续保持的因子是空间规模的指标因子,因农民集中居住区为政府按照一定标准引导及建设的,故在空间规模上达到了较好的水平。

2.3 公共空间质量改善建议

根据质量总体评价与分类矩阵构建的结果,结合现状调研的情况,基本能够较好的反映农民对集中居住区的实际需求,以此提出公共空间质量改善的几点建议:宜采用“大集中,小分散”的方式调整公共空间的布局,增加辅助性公共空间的数量,如水系绿地周边、道路交汇处、宅前屋后空间等,从而使公共空间形成等级分明的层次关系;应重点完善公共空间的配套设施,除满足相关标准的规定外,增加更多针对各类人群的游憩设施,如健身设施、儿童娱乐设施、乘凉设施、景观小品等,增强公共空间对农民的吸引力,提供一个满足各年龄段需求的活动场所;在管理维护方面应加大对管理维护的投资与要求,引入适宜的运营管理团队;针对空间缺乏特色的问题,应充分利用住区资源来延续乡村特色,打造各自社区的特色空间;而对于未来其他农民集中居住区的规划与建设,应充分考虑农民对公共空间的需求,在满足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增加规划的引导性内容。

3 总结与展望

本文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从使用情况、空间规模、设施配置、管理维护和居民感受五个方面构建农民集中居住区公共空间质量评价体系。关注农民集中居住区公共空间现状及问题呈现,选取南京市浦口区11个农民集中居住区作为研究样本,对其进行公共空间质量评价,发现农民集中居住区公共空间质量不高并且居民的感受满意度不佳,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提升改善建议。

为解决农民集中居住区公共空间质量不高,活力不足的问题,应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居民三者的能动性,政府应尽力平衡各方利益,并积极听取各方建议,提高农民在规划建设中决策的参与度,在集中居住区建设与运营中引入新的市场机制,激发空间活力。应对现有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公共空间进行适当调整,加强市场力的作用,还可以结合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特点和农民需求,营造公共空间的特色文化,将其塑造成为农民集中居住区精神寄宿的重要节点,从而发挥公共空间的功能和价值,提升农民集中居住区公共空间的质量。

猜你喜欢
浦口区设施因子
浦口区举办第二届迎新春“五洲同庆 云端送福”活动
民生设施非“摆设”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风雨润侨路 硕果压满枝——南京市浦口区侨务工作掠影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2016年南京市浦口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南京市浦口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