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

2020-03-18 16:40韦柳艳林克永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有效引导应用题错误

韦柳艳 林克永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落实与深化推进,“有效引导”教学策略应运而生。小学生正处于培养思维方式和信息获取能力的初期,教师采用有效引导的教学方法塑造他们,远比灌输式教学方法好。本文针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有效引导”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引导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会采用让学生背公式、刷题目等方法获取比较高的考试分数。但事实上,这样的教学方法极其不利于小学生的长远发展。一方面,小学生还处于智力发育期,身体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小学生没有任何自我学习能力,需要依靠教师的引导,才能初步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一、数学习题生活化

在数学学习初期,很多小学生不知道如何把已经学过的知識运用到解题中。鉴于此,教师应将应用题生活化,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意图。那么,教师如何将习题生活化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替换成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如在教学“加减乘除”时,教师可以用糖果代替数字,向学生提出问题:“一个糖果分给一个人,那么十个糖果分给了几个人呢?”这样一来,既可以吸引学生的关注,又可以让学生充满乐趣地思考数学题。多样、生动的应用题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此外,教师应不断地关注和改进教学模式,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独立思考意识,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在理解问题的含义之后,如何解决问题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大难点。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为学生讲解例题、示范解题方法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

首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是这样,该怎么做,做完以后反思如何更优化地处理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对应用题形成初步理解,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其次,在解题方法上,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多元化的解题方法,大幅度优化学生的解题过程,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

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对于学生来说,应用题中的解题条件有很多,大部分学生会被无关紧要的数据条件迷惑,从而忽略了解题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已知条件的洞察力,让他们能抓住应用题中最关键的信息,而不是盲目地将数据带入运算。教师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

三、引导学生反思,在失败中汲取力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会让学生归纳总结错题,然后上复习课时进行复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掌握得还不牢固的知识点,但是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复习的本质是整理已经学的知识点和未能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反思学生粗心大意犯下的错误。

笔者认为,运用思维导图解决错题归纳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如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只需要写出大致的分类,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犯下的错误,画出思维导图的分支。有些学生可能是计算错误,有些学生可能是方法错误,有些学生可能是理解错误。画出思维导图之后,学生对自己的错误就能一目了然,在下次做题目时就能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错误。

四、结语

“有效引导”可以更好地实现师生教学交互,并在师生合作中实现共同进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习惯,不断创新、探究引导模式,以便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杨晓丹.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引导策略[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

[2]刘爱忠,李荣.教师“灰色群体”的成因分析和引导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4,(32).

[3]于长青.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引导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4).

(作者单位:韦柳艳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第一小学;林克永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北山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有效引导应用题错误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在错误中成长
高中数学课堂教师有效引导的探索
有效引导开启物理精彩课堂研究
有效引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新视角
教师的有效引导与数学教学效益的提高
“怒”与“努”
“浮”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