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发展探索—兼顾内涵建设与规模▲

2020-03-20 08:28李继胜李文斌王松灵
广西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直属首都医科大学医学院

李继胜 许 琛 吕 瓅 李 蕴 李文斌 王松灵

(首都医科大学1 医院事务管理处,2 研究生院,3 校办,北京市 100069,电子邮箱:ljs1210@ccmu.edu.cn)

【提要】 医学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部(简称“大学”)与其附属医院的关系主要是一种以学科建设、科研合作为基础的学科指导协作关系,他们在合作中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在不同管理模式下又形成了不同的规律和特点。实践证明,确保一定数量的直属医院并实行垂直管理模式,走内涵发展建设路线,同时根据需要保有适度规模的非直属附属医院,对于医科大学的长远发展和附属医院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发展中的内涵建设与规模进行探索。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促进学科交叉与渗透,适应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需要,在教育部主导下,部分医学院校被合并或重组进入综合性(或多科性)大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但是也重新定位了大学与其相关医院的关系[1]。大学与医院在合作中也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实践证明,确保一定数量的直属医院并实行垂直管理模式,同时根据需要保有适度规模的非直属附属医院,对于医科大学的长远发展和附属医院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国内医科大学与医院之间的合作关系

国内较知名的医学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部(以下简称“大学”)与医院集群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关系。(1)大学-直属医院:医院相当于大学的二级单位,党政主要领导班子由大学任命,大学对医院实行垂直管理,这有利于大学学科建设的纵行深入,譬如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大学-附属医院:大学与医院的关系较为松散,医院主要接受大学的学科指导,人、财、物皆不受大学管制,譬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3)大学-教学医院:即医院是大学的临床教学基地,与大学主要存在项目合作关系,作为大学人才培养的补充资源,理论上没有学科建设的任务,主要承担低层次实用型人才(如专科、高职类人群)的培养任务,譬如首都医科大学丰台教学医院。(4)大学-临床医学院:能够达到大学临床医学院的标准,医院学科建设和规模在国内基本属于中上水平,但是由于隶属关系不同,承担大学学科建设的关系也有所不同。出于学科发展的需要,有些医院隶属级别高于大学,其只能以临床医学院的方式与大学建立关系,而不能作为直属或附属医院,譬如中日友好医院隶属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其只能作为首都医科大学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2]。

2 国内部分知名医学院校直属医院集群

笔者调研了国内部分知名医学院校的直属医院数量,其中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的直属医院数量为5~7所;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医科大学的直属医院均为4所;南方医科大学与山西医科大学的直属医院为11~12所;而首都医科大学仅有1所直属医院。见表1。

表1 国内部分知名医学院校直属医院集群

续表1

3 大学与医院之间的合作模式

大学与附属医院的关系主要是一种以学科建设、科研合作为基础的学科指导协作关系[3],这种关系有利于促进大学和医院的学科建设稳步发展,但这种关系较为松散。由于各附属医院是双重或多重领导,因此牵制因素较多,缺乏有力的调控机制,以学科建设为基础的发展理念不易在附属医院中贯彻执行。此外,大学缺乏对附属医院人、财、物的掌控,尤其是对人事任命的参与权,这导致大学不能充分整合附属医院的优势资源,大学学科建设的理念不能被很好地渗透执行;附属医院临床各学科与大学的基础医学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还不够,附属医院与大学及其他科研院所也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合作等,导致大学与附属医院的发展面临困境。实践证明,大学与医院之间走大学-直属医院道路,行内涵发展路线,可使大学和医院获得“双赢”。目前国内综合实力比较强和单科实力排名比较靠前的医院多为大学直属医院。在2018年(2017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上,排名前100名的医院均为大学附属医院,其中大部分为大学直属医院;在单科科技量值上,大学直属医院的表现最突出。这提示,大学的学科建设渗透到医院的各个层面,可能是目前大学与医院的最优组合模式。

4 学科发展的探索—内涵建设为先,规模适度

4.1 上海交通大学的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拥有13所附属医院(其中8所综合医院、5所专科医院)和5所直属医院,其临床医学学科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排名跻身全球研究机构前0.2‰,是世界一流大学医学院之一。在国内,其5所直属医院的医院排名和学科排名均靠前,这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注重医院内涵建设有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5所直属医院均属于副局级单位,院长和书记属于市管干部,副院长以下均由医学院党委负责管理,这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优势。医学院党委在学科定位、学科远期规划、学科体系等方面拥有较大自主权,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大学对医院的学科指导作用,并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国内交流等方面进行内涵建设,最终促进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发展。例如,通过“双百人”建设,提升了上海交通大学临床医学学科人才项目入选率和临床医学研究能力,最终不断涌现出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为该校临床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4]。

4.2 首都医科大学的模式

4.2.1 首都医科大学医院集群:首都医科大学目前拥有21所临床医学院(直属医院1所,附属医院18所,非直属非附属临床医学院2所),教学医院12所。宣武医院作为首都医科大学唯一的一所直属医院,其党政主要领导班子的人事任命需与大学协商,财、物由医院自行管理,大学与医院学科建设实行垂直管理;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等18所附属医院的人、财、物皆不受制于大学,大学与医院实行学科协作指导管理模式;非直属非附属临床医学院的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与康复医学院,主要承当学校的部分教学任务;昌平教学医院等12所教学医院与学校属于项目合作关系,原则上不承担学科建设任务,主要承担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任务。

4.2.2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科建设现状:虽然目前首都医科大学仅有1所直属医院,但是近年来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科发展较好,ESI排名已稳定在全球研究机构前1‰,各二、三级学科在国内乃至国际上较知名。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最新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和《2017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和综合排行榜》,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18年(2017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中,首都医科大学多个学科名列前三。这可能与学校注重医院内涵建设、狠抓医院学科建设有关。近年来,首都医科大学多以“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和“医疗服务是立院之本,科研创新是强院之路”为理念,在内涵建设上,不断加强学校和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平台建设,建立共享合作机制;注重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文化氛围,努力提升大学和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临床医学学科建设获得了一定成效。

4.2.3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科内涵发展的探索:加强医院临床医学学科建设是大学与医院内涵发展的共同需要,尤其是在国家“双一流”建设大进程中,临床医学学科建设成效更是大学与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4]。近年来,首都医科大学在临床医学学科发展内涵的建设上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最典型的是临床专科学院(系)和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的筹建与建设:从2003年起,首都医科大学在“强化基础、整合临床”理念基础上,跨越医院行政范畴,成立了38个覆盖所有临床医学院和教学医院的纵向学科平台,实现了学科建设的极大创新。专科学院(系)的成立,在学校临床医学学科的研究生导师遴选、研究生开题中期答辩、临床医学院教学职称评审等方面,发挥了充分的学术指导作用。从2016年起,学校又在各临床医学院的优势学科和优势专家团队基础上,分批次成立了32家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中心建设的目标直指“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以单病种疾病或症候群为单位,着力打造一批一流的学科团队和专家团队。中心成立后,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尤其是科学研究方面,发表了较多颇有影响力的论文,学科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4.2.4 医院集群的适度规模与内涵发展建议:将首都医科大学几所附属医院变为大学直属医院,走以学科发展为主的内涵建设路线,或可加速医院学科的发展。例如,通过各种协调,将5~8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变为直属医院,将有利于首都医科大学和各附属医院的发展,同时对北京市民也是一个重大的利好。(1)在大学-直属医院管理模式下,各直属医院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大学的学科发展指导,有利于医院的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发展,短期内或可大力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2)各直属医院学科影响力不断增大,社会排名和影响力都随之上升,外埠患者不断增多,有助于提升医院解决疑难杂症的能力。此外,还可以探索以下模式:附属医院在任命学科领导人和学科带头人时,可充分考虑大学的建议,为学科的稳定性保驾护航;附属医院在有涉及到学科建设方面的重大事项审议中,也可征询大学的意见或建议;在学科建设布局上,可充分咨询大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学科远期规划等。

目前,国内也有部分大学一味盲目地追求扩大附属医院或直属医院规模,贪大求全,不注重内涵建设,虽然医院集群规模很大,但是无论是医院综合实力还是单科实力,距离符合大学附属医院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这需要大学和医院及其主管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着力探讨解决办法和提升内涵建设的思路。

5 结 语

大学以学科建设为理念,注重内涵建设,重在培育人才,为国家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培养不同层次的医学人才;医院治病救人,服务一方百姓,解决国家医疗卫生难题[5]。两者合作,可以互相辅助、互相扶持,有助于提升学校学科发展水平,增强医院服务能力,使教育与医疗共同受益,获得“双赢”[6]。因此,确保一定数量的直属医院并实行垂直管理模式,走内涵发展建设路线,同时根据需要保有适度规模的非直属附属医院,可能是助力大学的长远发展和附属医院学科建设的最优组合。

猜你喜欢
直属首都医科大学医学院
睡前一杯奶,到底好不好?睡眠专家告诉你真相
新乡医学院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区12家直属文艺家协会西乡街道分会揭牌成立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English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2017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之一)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喜迎新年
——文化部直属艺术院团赴遵义春节慰问演出
预防医学专业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特点研究——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