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台风预警信号分布特征及发布对策

2020-03-20 10:38李明华甘泉李娇娇陈颖吴蔚陈芳丽马泽义
广东气象 2020年1期
关键词:强台风惠州市惠州

李明华,甘泉,李娇娇,3,陈颖,吴蔚,陈芳丽,马泽义,3

(1.惠州市气象局,广东惠州 516001;2.深圳市气象局,广东深圳 518040;3.惠州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广东惠州 516001)

惠州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东侧,濒临南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台风是后汛期(7—9月)影响惠州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力强等特征[1-3],一直是惠州自然灾害防御中的重点和难点。2006年6月1日《广东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05号,简称105号令)生效以后,惠州市县气象部门按照105号令要求对外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其中台风预警信号已成为政府防御台风灾害的消息树和发令枪,在防御和减轻台风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4-5]。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台风预警信号发布技巧、应急响应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6-11]。曹春燕等[12]从预警信号发布时机、短临预警能力提升、准确及时的气象服务等进行多方位的论述,提出一些相关的对策;黄归兰等[13]探讨了广西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分布特征及若干对策。然而对基层台站台风预警信号长时间序列的统计以及当前台风预警信号发布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的分析仍较少。因此,本研究基于2006—2018年惠州市台风预警信号历史资料,运用分类统计等方法,研究了惠州台风预警信号发布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频次,讨论了当前预警信号发布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并就台风气象服务提出了思考。

1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选取2006—2018年(2006年6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下同)惠州市及所辖县(区)气象台站发布的台风预警信号进行统计。台风预警信号包含发布台站、发布时间和持续时间、发布级别;台风预警信号级别从低到高分别为白色、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根据台风源地的不同分为南海台风和西太平洋台风。

2 结果与分析

2.1 统计特征

统计2006—2018年影响惠州的台风(发布了台风预警信号的)(表略)可以看出,2006—2018年影响惠州的台风共有60个,平均每年为4.6个,最多为2013年的8个,最少为2006和2015年的2个,2013—2018和2006—2012年相比超强台风多了3个。南海生成的台风16个约占26.7%,强度普遍偏弱,最高可达台风级别,强热带风暴以下(含热带风暴和强热带风暴)约占87.5%,主要出现在夏季(6—8月);西太平洋生成的台风44个约占73.3%,强度普遍偏强,最高可达超强台风级别,台风以上(含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约占70.5%,强台风以上(含强台风和超强台风)约占52.3%;台风较多的月份主要出现在6—9月均在10个以上最多为8月共18个,6月及以前的台风以强热带风暴以下为主,9月及以后以强台风以上为主,7月及以后尤其是9月及以后台风主要由西太平洋生成。

2.2 台风预警信号时间分布特征

图1给出了2006—2018年惠州市台风预警信号发布次数的年际和月变化特征。从图1可以看到,惠州市台风预警信号发布次数呈逐年波动增加趋势(图1a),其中2013—2018年全市的台风和台风红色预警信号次数平均值为43.3和2.5次,与2006—2012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5.6和2.5次;高级别台风预警信号(台风黄色、橙色和红色)2013年起呈显著增多趋势,2013年以前全市未发布过台风红色预警信号,而2013、2015、2016和2018年均发布过台风红色预警信号。从逐月分布(图1b)来看,台风预警信号发布月份主要出现在6—10月,约占全年的98.9%,其中后汛期(7—9月)约占全年的72.8%,最多出现在8月;台风黄色及以上预警信号在6—10月均有出现,台风红色预警信号在7—10月均有出现。

图1 2006—2018年惠州市台风警信号发布次数逐年(a)和逐月(b)的变化特征

2.3 台风预警信号空间分布特征

从2006—2018年惠州市台风预警信号发布次数(不计等级)的空间分布特征(图2a)可以看到,台风预警信号发布次数总体上呈南多北少的趋势,发布次数最多的区域为沿海的惠东县140次,最少的区域为北部的龙门县44次。不同等级台风预警信号发布次数同样呈南多北少的趋势(图2b),这主要是因为台风登陆之后由于地面摩擦等原因逐渐减弱消亡,南部沿海城市受影响程度远高于北部内陆城市。台风预警信号发布次数随着级别增加逐渐减少,白色最多共197次、红色最少15次;低级别台风预警信号(台风白色和蓝色)占全部发布次数的75.1%,高级别台风预警信号(台风黄色、橙色和红色)占24.9%,其中龙门从未发布过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3 预警信号发布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3.1 挑战

2006—2018年惠州市台风气象服务有了长足的进步,台风预警信号为先导的台风灾害防御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台风预警信号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公众防御台风灾害的消息树和发令枪;气象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台风路径和强度的预报准确率、预警提前量不断提升;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气象信息发布和获取渠道更便利更多样更实时;逐步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气象信息的发布更快速更集约更权威,为惠州成功应对“18·8”超历史极端强降水和超强台风“山竹”等特别重大灾害性天气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然而,气象部门也必须认识到当前的台风气象预报预警水平与政府和公众对定时定点定量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具体到灾害点、到村、到镇的精细化预报水平、基于下垫面和对象的风险预警和靶向发布能力等都对气象部门做好台风气象服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图2 2006—2018年惠州市各县(区)不计等级(a)和不同等级(b)台风预警信号发布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

3.2 对策

新形势下,气象部门需紧抓科技尤其是气象科技的进步,积极开展气象科技创新、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利用自有、政府和社会渠道广泛发布气象信息,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提高政府和社会公众防御意识和能力,全力做好台风及其次生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工作,为各级政府三防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社会和公众防灾自救提供参考。一是继续提高台风路径和强度的预报准确率和预警提前量。重点依托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区域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做好台风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工作;建设研究型业务单位,培养专家型人才队伍,进一步强化对单位领导和预报员的培训培养,努力提高单位领导的决策服务能力,努力提升预报员的预报预警分析和服务能力。二是需进一步强化部门合作和科普宣传,为政府和公众台风灾害防御提供技术支撑。继续深化与应急、自然资源等部门的合作,针对台风引发的灾害联合发布针对性预报预警和防御信息,根据《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安全管理办法》联合开展行业监管和培训,与应急管理部门联合推进基层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积极主动联合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全方位多途径开展台风灾害防御培训和科普宣传,比如将台风特征、预警信号含义和防御指引等台风知识培训纳入各级政府三防应急培训,利用全媒体渠道结合台风等重大天气过程及时解读台风特征、形成原因、风雨影响、防御知识等,让公众更全面地科学认识台风灾害消除认知上的误区,提高政府决策者和社会公众台风防灾减灾抗灾意识和能力。三是需进一步强化科技引领和全方位合作,拓展气象信息发布和获取渠道。随着5G技术的快速普及结合其万物互联、无延时等技术特点,需紧跟科技前沿进一步探索和拓展5G技术在气象信息发布、传播和获取渠道等方面的应用。新形势下仍需继续强化与电视台、电台、报纸等传统媒体和西子湖畔、惠州头条、惠州发布等新媒体的全方位合作,进一步打通“报、网、端、微、屏”等各种自有和社会渠道资源,构建台风灾害信息全媒体传播矩阵,平时开展台风灾害应对防范专业知识宣传,引导政府领导和公众建立主动获取台风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战时全方位开展台风灾害信息传播,确保预警信息成为“第一声音,权威声音”。四是需进一步高度重视,全方位提高台风防御标准和防范台风复合灾害能力。分析发现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影响惠州市的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呈增多增强趋势[14],同时惠州市城市和社会经济尤其是滨海旅游、大亚湾石化区和惠东稔平半岛能源基地的快速发展使台风造成的影响更大、致灾因子更多,这需要在气象监测设备、沿海防浪堤、沿海公路、园林绿化等工程建设和实际防御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台风防御标准。以气象监测设备为例,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影响期间,受极端大风影响惠州市大亚湾三门岛的气象监测设备在观测到全省过程极大风速(62.8 m/s,17级以上)后受到毁灭性破坏,同时部分地区因为停电造成通信中断影响了气象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这需进一步加强区域自动气象站的监测设备抗风、通讯和电力保障能力,重点区域需加密实行备份建设。值得提出的是台风会产生多种灾害从政府防御的角度要特别防范复合灾害,台风预警信号只包含了风的影响,要科学研判灾害链风险,高度重视台风带来的风、雨、浪、潮、洪及次生灾害,对惠州而言尤其是要高度重视台风是否引发极端暴雨灾害,加强监测和会商分析及时发布高温、暴雨、雷雨大风等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同时台风预警信号尤其是高级别停课预警信号的发布要注意时间节奏、努力提高预警准确率,尽量给停课和停工带来少的影响,避免高温晴热天气或小风小雨天气停课和停工。

4 结论

1)2006—2018年影响惠州的台风共有60个,平均每年为4.6个,南海生成的台风16个约占26.7%,强度普遍偏弱,最高可达台风级别;西太平洋生成的台风44个约占73.3%,强度普遍偏强,最高可达超强台风级别。

2)惠州市台风预警信号发布次数呈逐年波动增加趋势,高级别台风预警信号(台风黄色、橙色和红色)2013年起呈显著增多趋势。台风预警信号发布月份主要出现在6—10月,约占全年的98.9%,其中后汛期(7—9月)约占全年的72.8%。

3)惠州市台风预警信号发布次数(不计等级和不同等级)呈南多北少的趋势,发布次数最多的区域为沿海的惠东县140次,最少的区域为北部的龙门县44次。台风预警信号发布次数随着级别增加逐渐减少,低级别台风预警信号(台风白色和蓝色)占全部发布次数的75.1%,高级别台风预警信号(台风黄色、橙色和红色)占24.9%。

新形势下气象部门在台风气象服务方面仍面临艰巨的挑战。这需要惠州市县气象部门继续提高台风路径和强度的预报准确率和预警提前量;需进一步强化部门合作和科普宣传,继续完善重大灾害性天气气象服务机制;需进一步强化科技引领和全方位合作,拓展气象信息发布和获取渠道;全方位提高台风防御标准和防范台风复合灾害能力。

猜你喜欢
强台风惠州市惠州
奔跑惠州
惠州一绝
一道三元分式最小值问题的求解与推广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惠州市海洋减灾能力评估研究
淮委防御超强台风“利奇马”
惠州市区黄标车全部淘汰
超强台风
惠州市海岸带优化开发的思路和对策
强台风灾害链情景下多部门应急联动建模与仿真文献综述
“健康惠州”助力幸福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