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超声标准评估动静脉内瘘成熟的效能

2020-03-23 09:24朱一枫李晶晶黄小妹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血流量内瘘内径

朱一枫 李晶晶 张 艺 李 慧 王 银 肖 伟 余 函 周 利 黄小妹

血液透析(HD)是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重要治疗。血管通路是HD患者的生命线,指南推荐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作为HD患者血管通路的首选方案。但是AVF的成熟标准不一,对判断及指导临床使用带来影响[1-3]。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非侵袭性手段,是手术前后评估及监测AVF功能的首选影像学方法[4-7],但血管超声在提高AVF成熟率及长期通畅率方面的作用还有争议[8-10],过于依赖血管超声可能会增加不必要的临床干预风险及费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AVF术后6周采用两种超声诊断标准评估内瘘成熟的与AVF临床定义成熟的相关性及一致性。

资料和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间在武汉市中心医院行AVF的ESRD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18岁至75岁;(2)因ESRD需要接受维持性HD;(3)由参与研究的手术医生实施的1期前臂腕部的桡动脉-头静脉AVF手术(端-侧吻合);(4)预期生存时间大于6个月;(5)术前体检及超声评估前臂血管符合行标准内瘘条件(头静脉内径>2.0 mm,桡动脉内径>1.7 mm);(6)能够遵从研究要求并同意参加本临床研究。排除标准:(1)预期生存时间<6个月;(2)非首次腕桡动脉-头静脉AVF;(3)计划行二期AVF手术者;(4)术后12周仍未使用AVF行HD;(5)引流静脉距体表深度大于6 mm;(6)术前评估Allen实验阳性;(7)严重的心功能不全,左心室射血分数<30%。本研究经武汉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6)科研伦理(3)号],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仪器与方法

检查仪器 术前及术后第6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使用迈瑞 DC-80 彩超仪,线阵探头(频率 5~17 Hz)。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参数测量标准 术前及术后6周用超声测量肱动脉内径、肱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肱动脉流量、头静脉内径,由同一有经验的超声医师完成。

术后测量部位:肱动脉、吻合口、近吻合口桡动脉及静脉流出道、动静脉内瘘瘘引流静脉。同一处测量距皮深度。术后肱动脉测量于肘上3~5 cm肱动脉走行较平直段;静脉流出道测量于距吻合口5 cm内静脉最窄处;引流静脉内径测量于前臂近肘部头静脉较平直段。血管内径测量在血管横断面,避免压迫。肱动脉RI值及平均血流量在血管纵断面使用脉冲多普勒测量,测量时多普勒角度<60度,取样框宽度从肱动脉前壁内膜到后壁内膜,尽量覆盖整个血管腔,由系统流量计算软件自动计算出肱动脉平均血流量(基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内置软件:血流量(flow)=时间平均流速(Vmean)×横截面积[(πR2/4)×60]。所有彩超参数均测量3次,取平均值。

临床内瘘成熟的定义及超声诊断标准

AVF临床成熟定义 内瘘透析时易于穿刺,穿刺时渗血风险最小,在整个透析过程中都能提供充足的血流(≥250 ml/min),能满足每周3次以上的透析治疗。血流量不足定义为:透析时泵控血流量达不到200 ml/min[3]。本定义作为与超声成熟评价比较的参照标准。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AVF成熟的标准 标准1:术后6周测定AVF自然血流量超过500 ml/min,引流静脉内径≥5 mm[3]。

标准2:术后6周测定AVF自然血流量超过500 ml/min,引流静脉内径≥4 mm[11-13]。

测量肱动脉平均血流量代表AVF自然血流量。

内瘘使用及随访入组患者6周后由手术及超声医师评估,由有经验的护士对内瘘进行穿刺,观察穿刺成功率及透析中的血流量。内瘘成功使用后在本中心拔除临时导管,后回当地完成HD。建立微信随访群、电话联系、以及当地医护人员,调阅患者透析资料等方式,完成随访。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成组数据的对比,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使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使用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χ2检验。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超声指标与内瘘成熟与否之间的关系;超声成熟标准与AVF临床成熟定义间采用独立性检验及一致性检验,并做诊断试验,进一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比较超声标准1和标准2之间的差异,以分析其对AVF成熟的诊断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般资料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111例,其中男71例,女40例,年龄60.5±11.8岁(49.5~66.5)岁。原发病:高血压38例(34.23%),糖尿病39例(35.14%),慢性肾炎28例(25.23%),其他6例(5.41%)。其中有91例(82.0%)首次透析通路为中心静脉临时导管(52例右颈内静脉临时导管,39例右股静脉临时导管)。另20例(18.02%)患者提前建立AVF,并在12周内进入透析。111例患者中,98例(88.3%)达到临床成熟,13例未达到临床成熟。

术前及术后6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血管指标两组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数据,无论是桡动脉、头静脉及肱动脉内径,肱动脉RI及肱动脉血流量,AVF临床成熟组与未成熟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周,临床成熟组的引流静脉内径和肱动脉血流量高于未成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其中肱动脉RI在AVF临床成熟组似乎低于未成熟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111例患者术前及术后6周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

术后6周达到临床成熟定义的AVF的初级通畅率AVF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0.1个月(范围2~20个月,四分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 9.5),达到AVF成熟定义的98例患者AVF的初级通畅率,3个月为99%,6个月为90.7%,12个月为71.3%(图1)。

图1 达到临床成熟的98例患者随访至12月AVF生存曲线

AVF术后6周判断AVF成熟的超声指标的ROC曲线分析术后6周肱动脉RI、桡动脉内径、静脉流出道内径、引流静脉内径及肱动脉血流量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只有引流静脉内径及肱动脉血流量对内瘘成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UC分别为0.919,0.939(95%置信区间分别为0.850~0.988,0.893~0.985,P=0.000)。肱动脉RI、桡动脉内径AUC<0.5,静脉流出道内径AUC<0.7,P>0.05,不具备AVF成熟的诊断效能。头静脉内径等于0.36 cm为最佳临界值,敏感度为89.8%,特异度为76.9%;肱动脉血流量等于451 ml/min为最佳临界值,敏感度88.8%,特异度为84.6%(图2)。

图2 术后6周引流静脉内径及肱动脉血流量ROC曲线

超声标准1(肱动脉血流量超过500ml/min,引流静脉内径≥5mm)诊断试验术后6周只有42例达到超声标准1。超声成熟标准1的灵敏度42.86%,特异度100%,准确度49.55%,约登指数42.86%,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18.84%。同临床成熟对比,独立性检验χ2=15.680,P=0.000,rP=0.350,超声标准与临床成熟有关联性,但为低度相关。一致性检验kappa=0.145(P=0.029)说明超声标准1和临床成熟有轻微的一致性。

超声标准2(肱动脉血流量超过500ml/min,引流静脉内径≥4mm)诊断试验6周时有66例达到超声标准2。超声成熟标准2的灵敏度67.34%,特异度100%,准确度70.27%,约登指数67.34%,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28.89%。同临床成熟对比,独立性检验χ2=21.896,P=0.000,rp=0.420,超声标准与临床成熟有关联性,但为低度相关。一致性检验kappa=0.326(P=0.000),说明超声标准2和临床成熟的一致性较好。

两种超声标准诊断效能的ROC曲线如图3,超声标准1的AUC为0.668(95%置信区间0.544~0.793,P=0.049)。超声标准2的AUC为0.837(95%置信区间0.759-0.914,P=0.000)。超声标准2的诊断效能优于超声标准1(Z=2.280,P=0.023)。

图3 两种超声诊断标准的ROC曲线

术后6周超声指标与内瘘成熟的Logistic回归分析Ⅰ型狭窄定义为AVF近吻合口狭窄[14],按显著性狭窄的标准[15],AVF未成熟组及成熟组,Ⅰ型狭窄分别占76.92%及19.39%,有统计学差异(χ2=20.42,P=0.000)。将静脉流出道、引流静脉内径与内瘘成熟与否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引流静脉内径(P=0.009)有统计学意义,而静脉流出道内径(P=0.296)无统计学意义。

讨 论

目前AVF成熟的判断有多种标准[1-3],造成文献AVF成熟率的差别很大[11,16-17],对指导临床AVF的使用、AVF失功的干预时机、干预指征的判断造成影响。

本研究中有91例(80.5%)患者首次透析血管通路为中心静脉临时导管,为缩短导管使用时间,笔者术后6周就对患者进行AVF评估,以期让患者尽早使用AVF,拔除临时导管。另外,有研究表明[17],AVF术后1天的血流量可达到术后6周的50%,术后6周评估未达到透析标准血流量的与3个月后未达到K-DOQI血流量标准的数值是基本相符的。袁凯[11]等也认为术后一个月内瘘血管已能满足穿刺透析要求。因此,作者将术后评估内瘘成熟时间点设定在第6周。

在将超声诊断标准1及2分别与临床成熟定义进行的关联性及一致性检验中,超声标准与临床成熟定义的关联性及一致性均不高,提示在判断AVF成熟时,超声标准不能替代临床定义。不建议按术后6周一次超声评估作为决定是否需要干预的绝对指征,应该加强动态观察,根据临床使用情况制定相应的随访计划,否则有可能增加不必要的临床干预,增加干预风险及费用。

在超声血流动力学指标中,AVF的肱动脉流量及引流静脉内径的AUC>90%,是判断AVF成熟有意义的指标。在随后的两种超声标准诊断试验中,超声标准2在术后6周评估时的灵敏度、准确度及约登指数均高于标准1,两种标准的特异度均为100%。使用ROC曲线分析超声标准1和标准2对于AVF临床成熟的诊断效能,同样证明超声标准2的诊断效能优于标准1。

因此,作者认为在术后6周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中,超声标准2作为判断中国人AVF成熟的标准更合适。AVF术后6周时判断成熟的超声指标的ROC曲线中头静脉最佳临界值为3.6 mm。AVF患者血液透析一般选择的穿刺针直径一般为1.6 mm或1.8 mm,按照穿刺血管的直径应大于穿刺针直径的2倍来算,穿刺的引流静脉静脉直径应大于3.6 mm,引流静脉内径4 mm完全可以达到穿刺的要求。

袁凯等[11]及Robbin 等[12]的研究也倾向静脉直径大于4 mm,且血流量>500 ml/min可作为AVF成熟的判定标准。但两者在分析中都没有区别静脉流出道及引流静脉。静脉流出道靠近吻合口附近,一般不穿刺。引流静脉内径直接影响穿刺效果。我们在文中区别了这两段血管,发现静脉流出道内径在内瘘成熟中的诊断价值偏低,Logistic回归分析也无统计学意义。引流静脉内径对内瘘成熟判断更有价值。

综上所述,AVF成熟评估中,能否提供HD过程所需要的流量,满足临床需要是金标准。超声标准不能替代临床成熟定义,可作为临床评估的辅助方法,提供更量化、可重复的监测、干预指征。作者倾向术后6周用引流静脉内径≥4 mm且流量≥500 mL/min做判断内瘘成熟的超声标准。

猜你喜欢
血流量内瘘内径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内径千分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
提高动静脉内瘘绳梯式穿刺率的研究
超声引导下二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术后再狭窄效果观察
吻合口动脉端狭窄致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的效果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从计算肺循环的血流量联想到定积分的思想
抖腿是健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