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汉江庆典节庆旅游与民俗体育耦合实证研究

2020-03-23 06:00王冬慧张雨刚林辰宣
山东体育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

王冬慧 张雨刚 林辰宣

摘 要:汉江庆典作为韩国节庆旅游与民俗体育融合的代表,彰显了韩国民俗节庆的体育表达。通过对汉江庆典的演变、文化内涵与游戏表征进行探析,架构起民俗体育与节庆旅游的耦合机制:竞技性体育+娱乐式传统民俗文化融合、体验性民俗+参与式民俗体育文化融合、观赏性文化+学习式节庆旅游文化融合。反思关公文化旅游节庆的启示得出:“武圣杯”体育赛事的泛娱乐化开发;关公民俗体育的身体展演与文化意蕴;关公文化的体育仪式与精神符号架构。为关公文化节庆旅游与民俗体育的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发展方向。

关键词:汉江庆典;关公体育;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G8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20)01-0026-05

Abstract:The Hanjiang Festival,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fusion of Korean festival tourism and folk sports, highlights the sports expression of Korean folk festival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game representation of the Festival, the coupling mechanism of folk sports and festival tourism is constructed: competitive sports + entertainment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integration, experiential folk + participatory folk sports culture integration, ornamental Culture + learning festivals, tourism culture and integration. Rethinking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Guan Gong Cultural Tourism Festival: the pan-entertainment development of the "Wu Sheng Cup" sports event; the body performance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 of the citizen-sex sports; the sports ceremony and spiritual symbol structure of the Guan Gong culture. It provides a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r the industrial integration of Guan Gong cultural festival tourism and folk sports.

Key words:Hanjiang Festival; Guan Gong Sports; folk culture

生態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志,节日庆典则是人类文明的生态表达。原始社会的祭祀活动,已然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民俗祭祀庆典、开学开业庆典、春节联欢晚会、体育赛事启动仪式和奥运会开幕式等各类活动仪式,无处不彰显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生态需求,奥运开幕式无疑成为现代全球文化的仪式表达[1]。作为韩流文化的世界窗口,汉江庆典必将成为民俗体育展演与节庆旅游共享的舞台。汉江庆典作为韩国规模最大的节日庆典,对韩国文化输出,提升国际话语权意义深远。汉江庆典在传播韩国文化的同时,让世界了解韩国,认识韩国,让韩国文化成为世界潮流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韩国汉江庆典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参与者,共同体验和感受韩国民俗文化的魅力,让“韩流”文化成为人们的生活载体,充斥着文化交流、全民参与、文化共享的节庆盛宴。因此,探究汉江庆典体育赛事活动如何进行文化宣传和教化,如何把节日庆典与体育活动有机融合发展,韩国汉江庆典的价值和功能对中国关公民俗庆典活动有何借鉴意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汉江庆典的文化内涵诠释

2018年汉江庆典在前五届的基础上,对汉江庆典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深耕,对项目的设置和开发进行了三个环节的审核和竞选,并积极吸纳社会团体以及地方民俗文化团体的参与,将汉江庆典80个项目进行了分类和规整,并通过汉江周边的11个公园进行时间与空间的交错共融,共同演绎汉江庆典的韩流传奇[3]。由于2018年平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汉江庆典新增了独具特色的奥运村体验活动,将国际竞赛与汉江庆典的国际视野完美结合,展现韩国竞技体育的大国形象[2]。2019年汉江庆典将与1 000万市民共同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并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的新模式,通过官方网站邀请社会各界参与到汉江庆典的合作项目中,寻求建立“汉江全球村”的文化创意和产品开发,与汉江一起构建伟大的文化开发战略,塑造汉江庆典的文化符号。

2 汉江庆典的民俗游戏表征

汉江庆典的主题就是打造世界级的文化体育旅游胜地,感受汉江作为世界文化特区的别样风情[4]。随着汉江庆典活动的完善与成熟,除体育之外的文化旅游大餐,汉江杂技团、汉江马戏团、汉江音乐会、汉江电影节、汉江街头艺术、汉江纸船文化、汉江火焰艺术、汉江传统演出、汉江夜市、汉江民俗表演节目、汉江时装秀、汉江韩屋村体验等也都悉数登场,独具特色的韩国文化与汉江民俗体育活动把汉江蜕变为世界文化的游乐场,让“韩流文化”成为生活的一种载体,表达人们的基本生活态度[5]。汉江庆典随着活动主题的不断完善,其体育形态也在不断丰富,基本分类有三个大类:江水娱乐休闲体育、江水游戏体育文化、江水竞技比赛体育。由于2018年平昌冬奥运会新增平昌冬奥会奥运村展示[6]。水陆文化交互相融,生态与现代交错环绕,让健身、休闲、娱乐与竞技的体育赛事更加凸显文化内涵。韩国是体育强国,不论是竞技体育、群众体育或社会体育都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奥运会、亚运会的举办更彰显了韩国体育强国的力量。

2.1 竞赛性游戏表征

竞技性是体育运动的基本属性,汉江夜跑作为汉江庆典最具竞技性和挑战性的体育赛事,在传递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彰显着汉江传统民俗体育文化的独特魅力。汉江夜跑将韩国的传统民俗体育活动与贯穿于赛事发展的始末,从参赛者的身份确认、赛前准备、赛前舞台展演、赛中民俗展示、赛终节庆助演等,处处彰显着现代竞技与传统民俗的有效融合,架构起传承与现代的文化桥梁[7]。汉江夜跑作为韩国最大规模的夜跑活动,吸引了数以万计的路跑爱好者参与、体验和竞技,秉承传健康生活理念与休闲健身生活方式,成为汉江庆典的不眠之夜。汉江夜跑以“与月光并行,与江边散步”为宣传口号,坚持从夜晚到早晨、与朋友和爱人、完成两天的青春勇敢挑战!漢江夜跑有3种不同线路,体验美丽多彩的汉江风情:挑战“42K”极限是最困难的路线,11个小时围绕汉江一圈;“25K”和“42K”课程,参赛者完成汉江探索6小时挑战;“15K”适合初学者的简易课程,家庭式路跑线路的最佳选择。

2.2 体验性游戏表征

随着体验式经济的发展,体验性旅游活动成为推动人类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变革方式,节庆旅游和民俗体育的互动融合,成为服务型经济转向的必然结果,也宣告了体验式经济的到来。体验式游戏来源于生活,但一定高于生活,从传统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出发,塑造传统文化认知与文化认同[8]。汉江木玩以韩国古老的传统游戏为蓝本,将传统手工艺艺术与体育游戏相结合,在节庆展演的舞台向游客诉说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结合韩国传统的手工艺术,利用现在难得一见的铲子进行各种游戏的体验和表演,学习草笛,制作铲子模型的体验和利用拍照区铲子的装置器,进行踩挂架和踩桥等游戏活动。各种戏剧的体验和表现,将学习打桩池、体验制作模型、带照片分区的模型、骑马贴纸、踩着马缰绳等塑造成韩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生命代表,诉说着韩国古老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汉江木玩主要活动项目按次序排列有,舔贴纸、踩高跷、吹草笛、玩插足、小腿踏、玩赏赐、堆积塔、渡江船等[9]。

2.3 观赏性游戏表征

观赏性作为节庆旅游的基本要素,为节庆旅游与休闲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方式,成为现代民众节庆出行和文化熏陶的重要表达[10]。汉江文化节作为汉江庆典的核心文化板块,代表了汉江文化和韩流文化的重要内容,成为汉江庆典的时尚文化载体,传颂着文化架构与休闲学习的游戏表征[11]。汉江文化节作为汉江庆典的民俗窗口,将韩国首尔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融为一体,秉承文化传承与非遗保护的当代使命,积极推进非遗项目融入文化大讲堂,融入节庆旅游的展演舞台之中。韩国汉江文化节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韩国非常传统的《朱光大游戏》、首尔市唯一的传承农谣《玛德尔农谣》、情不自禁地飞舞的《扑捉肩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容舞》等共4种传统文化[12]。

3 汉江庆典节庆旅游与民俗体育融合机制

汉江自古作为朝鲜半岛重要的交通运输渠道,也是首尔市的政治、经济和生活的主要命脉,也是韩国最重要的竞技命脉[13]。汉江文化是“韩流”文化的分支,也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新型产物,水文化就是人们在认识汉江、聆听汉江、驾驭汉江、保护汉江、欣赏汉江的社会实践过程的中所积累的经验,其本质就是人与水关系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汉江庆典体现了韩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是韩国潮流文化的窗口,寄托了韩国人民对健康生活的向往,表达了韩国人民对于全民健身的热潮,向世界宣告积极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让汉江庆典的体育表达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推动世界文化共识[14]。

3.1 竞技性体育+娱乐式传统民俗文化融合

竞技体育作为体育运动的高级表现形式,一直被大众所追捧,奥运明星更是成为时代的新宠,其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被逐渐放大。韩国作为竞技体育大国,其高速发展的体育赛事产业和群众体育活动层出不穷。汉江庆典作为韩国最大的体育节庆,处处彰显着体育竞技的魅力和人文情怀。汉江夜跑42K、Aqua Slon比赛、汉江搏击节、海滩排球男女俱乐部赛等各类专业和业余赛事种类繁多,诠释着竞技体育与节庆旅游的互动融合与发展[15]。虽然作为竞技体育运动,其赛制设置具有强大的开放性和赛事参与包容性,赛事的家庭式参与成为赛事发展的趋势,提升了体育运动的家庭治理功能,尤其是赛事更加娱乐化,赛事类别更加多元化,催生了一系列竞技赛事的大众参与,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16]。

3.2 体验性民俗+参与式民俗体育文化融合

体验式旅游成为当今文化节庆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体育旅游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体验式旅游方式,在参与和观看体育竞赛的同时,能更好的参与体验到竞技体育运动的魅力才是体育旅游发展的方向。汉江庆典作为展现韩国传统文化的窗口,让世界人民体验韩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是汉江庆典体验式民俗参与的核心内涵。汉江无人机体验课、雪岳岛独木舟之旅、汉江木玩、儿童钓鱼体验课堂、nakdoj-都市阵营尼克、挑战空间、汉江社交舞蹈节等作为汉江庆典的重要体验式项目,为汉江庆典体验式旅游增添了色彩[17]。让大众体验民俗节庆和参与体育旅游活动,才是汉江庆典的文化符号[18]。

3.3 观赏性文化+学习式节庆旅游文化融合

旅游观赏是节庆展演的重要方式,也是现代体育产业转向的现代表达,随着民众休闲生活需求的提升,观看竞技体育赛事成为普通大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方式,热门赛事更是一票难求。作为夹缝中生存的民俗体育赛事也在逐渐增热,依托民俗体育赛事和节庆旅游融合,形成休闲放松、文化熏陶、历史记忆与现代展演的世界舞台。汉江自行车学校、绿色艺术露营、木偶公园、汉江巴士王节、汉江论坛、汉江夏季生态课程等项目,为参观者文化熏陶、互动学习、历史重演等产生重要的社会指引[19]。汉江文化节作为汉江庆典的文化脊梁,通过节庆民俗表演诠释着传统文化的现代精神内涵,寄托了当代人民的文化认知与文化自觉。不断学习和感知传统文化背后的历史故事、发展脉络以及现代价值,加强研学旅游与民俗体育的展演功能,推动民俗观赏与文化学习的高度融合发展[20]。

4 汉江庆典对运城关公文化节庆的启示

节庆旅游与民俗体育耦合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文化产业变革和创新,汉江庆典作为韩国节庆旅游与民俗体育融合的舞台,彰显了韩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时代价值。让民俗体育融入社会生活,民俗体育与节庆旅游互动融合,展现给世界完美的视觉盛宴和体育参与[21]。

4.1 “武圣杯”体育赛事的泛娱乐化开发

“武圣杯”跤王争霸赛作为关公文化体育旅游的重要板块,至今已经举办八届,成为传承和弘扬武圣关公文化的重要载体,也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但是由于赛事的运营缺乏创新和发展,赛事的营销手段单一,赛事缺乏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等,都严重制约了赛事的健康持续发展。赛事的的运营不能与地方群众相融合,赛事的泛在化没有得到有效架构,失去在地化的民俗与群众参与,必然无法在众多的赛事凸显自我,实现武圣赛事的符号传播。

借鉴韩国汉江庆典的竞技赛事,融入了多元文化的多样项目,呈现出极强的泛娱乐化发展方向,实现了汉江庆典的互动娱乐与广泛参与的完美融合。“武圣杯”跤王争霸赛以及相关体育赛事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专业赛事为主体,业余赛事为特色,群众参与为亮点,坚持全方位的赛事发展格局;坚持以市场发展为导向,融入地方的传统文化内涵,彰显地方文化的精髓,创新赛事发展方式,融入娱乐性的民俗体育活动项目,将“武圣杯”跤王争霸赛深深打上泛娱乐化的文化烙印。

4.2 关公民俗体育的身体展演与文化意蕴

关公门前耍大刀曾经作为关公文化的重要赛事,得到了运城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连续举办三届后最终不能延续。作为关公大刀的第七十二代传承人吴祥国老师,坚持关公大刀展演,秉承武圣关公精神,成为运城关帝庙重要的民俗体育文化展示项目。但由于表演形式单一,没有完整的项目开发计划,仅仅依靠传承人的展演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推广力,必然对于武圣关公的身体表达和文化意蕴难以阐释。

借鉴韩国汉江庆典的体验式服务理念,将民俗体育活动项目与参与者融为一体,深切感受民俗体育的精神内涵和文化魅力。青龙偃月刀展作为武圣关公的精神符号,为塑造武圣关公精神,展现武圣关公魅力意义深远。青龙偃月刀展演项目更应该加强项目的创新开发,开设一系列的大刀体验活动项目,让游客能身临其境,切身感受武圣关公当年的飒爽英姿,给与体验者精神和肉体的灵魂洗礼,彰显武圣关公文化与精神的历史记忆。让参与者和体验者成为武圣关公文化的使者,推动参与式体验旅游成为武圣关公文化传承的最强音符。

4.3 关公文化的体育仪式与精神符号架构

关公文化旅游节作为关公故里最重要的文化庆典,也必然能开阔关公文化的体育仪式现代表达,不论是关公祭祀还是关公巡城,关公民俗体育项目的仪式化必不可少。通过关公祭祀庆典的民俗仪式,与现代精神符号相融合,共同架构关公文化的体育符号,彰显关公的体育精神和关公信仰的儀式内涵。但是由于关公信仰的体育仪式展演,只存在于节庆当时,基本的仪式表达和精神内涵不能持续发展其基本的社会价值。

借鉴汉江庆典的观赏性旅游发展模式,将民俗体育文化融入休闲教育课程,再培养终身学习思想的同时,让课堂无处不在,彰显学习与休闲放松的有效嫁接。关公文化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代表,其忠义仁勇的精神内涵激励着我们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人生价值。关公祭祀作为关公信众崇拜的主要表达方式,加强关公精神体育研学项目的开发,开设关公精神的体育课堂,让研学旅游成为关公体育精神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方式,推动关公信仰的体育化传承与发展,加速了武圣关公符号的文化传播。

5 小结

汉江庆典作为韩流文化输出的窗口,为韩国民俗体育的发展开辟的新的道路,进一步丰富了汉江庆典的文化内涵,凝聚韩流文化音符,推动文化共识建设成为汉江庆典的永恒主题。汉江庆典坚持文化立国的品牌形象,以多元化的舞台场域形成空间与时间的民俗展演,向世界传递文化的声音,加速了文化自觉与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反观作为世界华人共同精神纽带的关公文化,需要不断加深融通体验服务理念,加速生活方式的节庆融合,逐渐展现民俗体育的游戏性和文化性。推动文化共识、文化共享与文化共建的历史责任,立足国际视野,彰显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体育先导。笔者发现韩国节庆旅游与民俗体育的融合更加生态、自然与和谐,建议关公文化构建要坚持以人为本,形成民俗体育与节庆旅游的产业化开发,是今后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张骁鸣,王骏川.节庆形象概念的皮尔士符号学分析——广州“波罗诞”案例[J].旅游学刊,2018,33(10):97-106.

[2]周平,白晋湘.民族传统节庆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机理及效应——以内蒙古那达慕为个案[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8,35(1):82-87.

[3]周平,刘婷,熊少波.民族传统节庆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传统节庆体育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6):50-53.

[4]岑鸿,李储林.布依族节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及利用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10):178-181.

[5]冉燕.旅游开发中的凉山彝族节日民俗文化变迁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8):167-170.

[6]冯强.佤族节庆民俗体育活动的现代适应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6):74-77+85.

[7]郭风兰,闫晓,庞辉,王辉.民族传统节庆体育与现代节庆体育的关联性研究:以新疆自治区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5):402-405.

[8]周平,熊少波,彭成根.少数民族地区农民节庆体育活动的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4):38-41.

[9]徐锋,刘呈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民族体育与节庆文化研究——基于林芝地区当地居民的问卷调查[J].西藏研究,2015(1):37-43.

[10]王艳琼.体育赛事与文化节庆相结合发展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1):24-27.

[11]张小林,白晋湘,吴力.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节庆民俗与现代创意发展——基于湘西德夯“百狮会”的考察[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33(6):140-144.

[12]邓建伟,韩冬,赵晚霞,谢晨飞.山东省体育节庆活动的发展[J].体育学刊,2014,21(5):53-57.

[13]孙庆彬,朱波涌,周家金.少数民族村落体育组织的生成方式与运作机制——以壮、侗、苗、瑶等少数民族古村落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9):50-55.

[14]邓艳香,许明荣,李志清,黎晓春.非主流经济学视角下对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8):36-41.

[15]汪子文,邓建伟,高嵩.感知价值视角下体育节庆旅游体验研究——以潍坊国际风筝会为例[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30(3):22-27.

[16]邓建伟,赵晚霞.体育节庆活动品牌发展研究——以山東省大型体育节庆活动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5):39-44.

[17]陈振勇,童国军.节庆体育的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以凉山彝族自治州火把节为例[J].体育学刊,2013,20(4):124-128.

[18]陈炜,钟学进,张露露.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模式研究——以广西三江富禄苗族乡花炮节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13(2):105-113.

[19]熊少波,周平.节庆体育与农村经济互动发展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3(2):45-48.

[20]万义.侗族“舞春牛”文化生态的变迁——通道侗族自治县菁芜洲镇的田野调查[J].体育学刊,2010,17(12):92-95.

[21]黎晓春,张兆龙,陆元兆,王艳琼,姜国安.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商业推广研究——以武鸣县“三月三”歌圩运动会为例[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4):441-444.第42卷第1期 Vol.42 No.1

山 东 体 育 科 技Shandong Sports Science & Technology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略论贵州茂兰自然保户区民俗文化的保护
城市化进程中的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对策分析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互联网+”促进民俗文化活态化
民风民俗
关于发展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的思考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