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村落景区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3-23 16:48周婉钰陈楚文
现代园艺·园林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乡村建设

周婉钰 陈楚文

摘   要:在乡村建设问题日渐受到重视的今天,提出了村落景区的发展模式,但在具体的规划建设中仍然存在问题,针对如今村落景区发展现状,提出基于运营、社会功能和需求矛盾等方面的问题,明确要解决问题,必须加强转变传统的景区运营方式,加强社区与景区的耦合作用,转变经营者和村民以及游客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打破传统村落景区规划建设中的壁垒。

关键词:村落景区;乡村建设;景区运营

自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乡村建设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先后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农村的目标,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始终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党的重中之重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落作为乡村的重要部分,能否做好村落规划发展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7年,浙江省响应党的方针政策,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积极培育旅游型城镇,推进万村景区建设,促进乡村旅游与居住经济发展,“诗画浙江”全面打造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这是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实践。这次会议为浙江省村落建设指明方向,村落景区规划建设应运而生。

1     村落景区的概念定义

目前,学术界尚未有学者对村落景区这一概念作出权威的解释和界定。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作为率先探索村落景区建设标准的地区,将村落景区定义为在乡村振兴及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在自然生态、传统文化或农业产业等方面有优势及特色的村落,具体表现为:环境景观进一步美化,空间布局进一步整合,服务设施进一步便利,旅游功能进一步配套,经营管理进一步完善。

村落景区是以村落定位支撑景区整体,通过改變乡村的规划建设方式和管理经营方式,将乡村自身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与农民增收致富优势,以达到区域联合发展及全域旅游的目的。其本质仍然是建设美丽农村,却是升级版的美丽乡村建设。是目标、思路和方法转型下的美丽乡村建设。

2     浙江村落景区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村落多样的景观资源为村落景区市场化运营增加难点

传统村落景观资源往往是多种资源的信息整合[1],而非简单的相加。面对多资源结构的村落构成,在强调资源整合和高效利用的同时,着重避免产品类型单一、重复率高等普遍问题,在市场运营中需要更完善的系统论思想和统筹观。

2.2   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系统,承载不同的社会功能

村落是指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自然环境、积累和传承了深厚历史文化人居环境的聚落。风景名胜区是以明确的空间边界为载体,结合自然、资源、经济、文化等要素,满足旅游者需求,为旅游者提供审美或愉悦体验的地域系统[2]。村落作为一种乡村聚落,承载社区功能,是满足居民日常生产生活的地理空间。而景区作为为外来游客服务的场所,二者承担不同的社会功能,在同一地理空间中,两种社会系统之间产生的矛盾逐渐复杂化,如何在村落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的同时,处理好村落的保护更新及景区良好运营等多方面的矛盾是亟待解决的村落景区规划建设问题。

2.3   外在推力和内在驱动力作用下需求矛盾明显

村落作为最主要的载体,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了地域空间,而执行主体,参与主体与受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却因为需求不同而愈显复杂。游客对丰富的旅游体验,舒适的旅游环境的需求和村民对生活质量,经济收入的需求以及经营者对品牌影响力,资本创收的需求都不再是简单的单向问题,村民渴望成为经营者,游客期待体验当地村民生活,需求的融汇交错为村落景区规划建设增加困难。

3     浙江省村落景区的发展策略

3.1   明确村落资源主导类型,建资源依托型村落景区

目前对村落景观资源学术界尚没有权威的分类依据,借鉴《风景名胜区规范》及《中国旅游资源分类分级体系(1997)的分类方法》,可大致分为自然资源型、人文资源型、社会资源型及复合资源型。

过去,在旅游景点规划、设计和管理中,往往以市场需求为主。导致市场上的旅游产品雷同率和重复率骤升,体验感下降。在村落景区规划建设中,要避免无中生有,在充分了解村落资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资源类型的村落进行多样化的规划建设,适应农村特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在以往景区发展理念中进行模式创新,整合资源,建立品牌,形成产业融合,共建共享的新局面。因此,以村落特色资源为依托,通过旅游景区创新化发展,形成基于自身资源禀赋的内生性发展道路是村落景区规划建设的必经之路。

3.2   加强社区与景区耦合机制

在传统村落中,社区人口结构相对简单,农业是其主导产业,自给水平相对较高,自然环境优美,村民日常生活相对简单。但村落作为村民的居住空间,受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其社区功能势必出现弱化现象,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和景区经营者、开发商的利益,传统村落在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受到了冲击。相反,在旅游开发中,由于村民的被动参与性,也为景区的管理带来诸多问题。

因此,加强村落社区与景区耦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两个不同社会功能在同一地理空间有了重叠和交叉,社区功能中的各要素和景区功能中的各要素相互影响也相互作用,社区中的建筑、文化、习俗等作为最有力的旅游吸引物对游客产生吸引力,景区的建设也促进村落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提升。要在规划建设中做合理的引导,使二者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进而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3.3   改变传统经营体系,重建村落结构

村落在景区化过程中面临多重利益关系的重建问题,通常景区运营以政府和投资者为主导,以游客为中心,村民虽然是村落的主人,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约束,却没有太多话语权。因此,在村落景区运营中,要转变执行主体和参与主体在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转向乡村景区的可操作性、景区规划建设、村落基础设施建设、村落景区信息系统构建、产品形象及品牌的宣传营销、管理制度规范、安全保障,在旅游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方面向村民提供真正的支持和帮助,真正提高村民文化素养,增加村民参与的可能性,强化执行主体和参与主体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以引导为主的参与村落景区建设,从完全控制一切到基于监督和服务的有限控制。

最重要的是重建村民主导性地位,形成以村民、村委、旅游开发商的协调管理模式。以原汁原味的村落生活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村民是自然资源主体,它也应成为乡村风景名胜区本土化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赋权于村民,改变目前村民在村落景区化中的弱势地位,真正尊重村民才是村落的主人观念。

4     结语

村落景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重要的一部分,虽然是新兴的理念,但在以往乡村规划建设及旅游中已有体现,面临的问题也日渐尖锐,着重分析了村落景区规划建设现存的最突出的三方面问题,村落旅游产品的雷同,呈现千村一面的问题;在同一地理空间中承载不同的社会功能以及村民,开发者以及游客三者需求矛盾的问题。分别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冬.基于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渼陂古村公共空间优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2]孙诗靓.景区——社区和谐发展的理论研究[D].青岛大学,2007

[5]孙九霞.旅游人类学的社区旅游与社区参与[M].商务印书馆,2009

(责任编辑   王蔓)

猜你喜欢
乡村建设
基层协同治理推进路径和生成逻辑
“互联网+”在乡村中发展探讨
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中国土地生态管护内涵及发展策略探讨
梁漱溟与费孝通乡村建设思想之比较及当代价值
广州市从化区智慧乡村建设的调查与分析
再思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略窥成人教育管理理念及对现今成人教育管理的启示
乡村建设运动对当前扶贫工作的借鉴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