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下本科生培养的博弈与激励研究

2020-03-24 08:46邱国斌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博弈信息不对称激励

邱国斌

摘 要:随着高校本科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本科生的培养质量问题引发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教师和本科生是否积极努力是影响本科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信息不对称下,运用博弈理论构建教师与本科生的博弈模型,得到贝叶斯均衡解,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激励措施。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教师;本科生;博弈;激励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一、相关研究综述

随着高校本科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大,如何保障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成为各大高校发展的核心问题。关于高校本科生培养激励方面的研究,有学者从不同视角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如:培养大学生应当尊重学生的职业目标,无论课程内容体系如何变化,最终都应服务学生的就业问题[1]。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导致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过于理论化[2]。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当前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教育教学和保障体系等方面入手,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3]。目前,高校普遍实施“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导师制培养模式,该模式存在不少弊端,可以采用“分流、分层、全程、全方位”的导师组培养模式[4]。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需要重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5]。

以上文献基于不同视角分析了高校本科生的培养激励问题,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但是,教师和本科生是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的主体,而且师生之间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博弈关系,很少有学者从信息不对称和博弈的视角开展相关的学术研究。本文运用博弈理论,构建了本科生培养过程中信息不对称下教师和本科生之间的博弈模型,得到贝叶斯均衡解,并对博弈结果进行了分析,就如何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激励措施。

二、基本假设与博弈模型

假定在本科生的整个培养环节中,作为独立个体的教师和本科生均是理性的。教师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种:积极培养和不积极培养。积极培养的教师认真备课和授课,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对于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教书育人;而不积极培养的教师对于学生的课程学习、日常生活和社会工作等方面表现出不重视或者关心程度不够。本科生的行为也可以分为两种:积极努力和不积极努力。积极努力的学生对课程内容、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学习动力,能够深入探索科学问题;不积极努力的本科生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被动接受专业学习,没有将绝大多数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因此,本文将教师和本科生行为的策略空间设为(积极,不积极),并提出如下基本假设:

一是如果教师与本科生均不积极,那么他们所得到的效用均为0。

二是如果教师积极培养,而本科生不积极努力,那么教师的效用为Ut-Ct,其中Ut(Ut>0)是教师积极培养的效用,Ct(Ct>0)是教师积极培养所付出的成本,且教师知道Ct值,但本科生不知道Ct的具体数值,认为其服從[0,A]的均匀分布[6]。而本科生不积极努力却获得了教师积极培养所带来的效用,即本科生存在“搭便车”行为,比如本科生不认真预习课程内容,而直接通过教师努力授课获得理论知识。此情形下本科生的效用为μs(μs>0)。

三是如果本科生积极努力,而教师不积极培养,那么本科生的效用为Us-Cs,其中Us(Us>0)是本科生积极努力的效用,Cs(Cs>0)是本科生积极努力所付出的成本,且本科生知道值Cs,但教师不知道Cs的具体数值,认为其服从[0,A]的均匀分布。而教师不积极培养却获得了本科生积极努力所带来的效用,即教师存在“搭便车”行为,比如本科生努力拼搏获得竞赛奖项,而教师因此在职称评审中获得加分,此情形下教师的效用为μt(μt>0)。

四是如果教师和本科生均积极努力,那么教师和本科生的效用分别为(1+λ)Ut-Ct和(1+θ)Us-Cs,其中λ(λ>0)是师生均积极努力给教师带来的效用增加系数,θ(θ>0)是师生均积极努力给本科生带来的效用增加系数。一般情形下,通过教师和本科生的共同努力,其所增加的效用大于他们各自“搭便车”所获得的效用,即λUt>μt和θUs>μs。

三、博弈模型分析

假定教师积极培养所付出的成本存在一个均衡值C*t,且C*t∈[0,A],本科生积极努力所付出的成本也存在一个均衡值C*s,且C*s∈[0,A]。基于理性假设,从教师的视角分析,如果CtC*t,也就是教师所付出的成本过大,那么教师将会选择不积极培养;反之,如果Ct

(8因此,贝叶斯均衡是:(1)教师:如果Ct

四、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激励措施

由命题1—4可知,参数A、μs、μt不利于提高师生的积极努力程度,而参数Us、Ut、θ、λ有助于提高师生的积极努力程度。下面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以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为目标,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提高本科生和教师的积极性问题提出相应的激励措施。

(一)优化本科生评价方式,区别教师考核标准

由命题1可知,如果师生各自认为对方努力所付出的成本越大,那么师生积极努力的可能性也就越小,这表明信息不对称对于师生的行为将产生重要影响,且需要减轻师生努力所付出的成本。从本科生的视角,可以充分考虑本科生的平均实际能力,设计一个针对多数本科生的预期可实现的任务要求,既不能要求太低,也不能要求过高。比如教师可以增大对本科生过程评价的权重,减小考试评价的权重等,以此强调本科生学习的侧重点,提高其努力学习的程度。从教师的视角,可以针对不同教师的优劣势,采用不同类型的考核方式,比如将教师分为教学型、科研型和教学科研型分别开展考核等,以此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发挥自身特长,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教书育人。

(二)端正本科生学习态度,纠正教师工作表现

由命题2可知,如果师生“搭便车”行为所获得的效用越大,那么师生积极努力的可能性将会减小,这表明“搭便车”行为对师生均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削弱“搭便车”行为给师生带来的效用。从本科生的视角,可以针对不努力的本科生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 针对努力的本科生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比如对于上课不认真听讲和学习态度端正的本科生在平时成绩方面予以区别对待等,以此教育本科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引导本科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教师的视角,可以对工作表现消极的教师给予批评,对努力工作的教师给予表彰,比如在教师之间、系部之间开展各类教学和科研竞赛等,以此激励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大学教育氛围。

(三)制定本科生奖励措施,提升教师绩效待遇

由命题3可知,如果师生各自认为对方努力所获得的收益越大,那么师生积极努力的可能性也将增大,这表明师生各自努力所取得的成绩可以相互激励。因此,需要增强师生通过自身努力而取得的成就感。从本科生的视角,可以召开本科生座谈会,充分征求本科生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本科生的奖励措施,比如表彰和宣传考取研究生的应届毕业生等,以此激励本科生的内在潜力,营造良好的学習氛围。从教师的视角,可以参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不同层级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全方位提升教师的绩效待遇,比如对在科研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特别奖励等,以此引导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方向,促使其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四)实施本科生助学计划和师生合作项目

由命题4可知,如果师生共同努力的效用增加系数越大,那么师生积极努力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表明师生共同努力所取得的成绩同样也可以发挥相互激励的作用。因此,需要引导师生共同努力来培养高质量的本科生。从本科生的视角,可以进一步延伸本科生的学习空间,实施本科生助学计划,比如鼓励本科生担任教师助理等,以此培养本科生的责任意识和创新理念,锻炼本科生的协调沟通能力。从教师的视角,可以努力寻求和扩大师生的利益共同点,实施师生合作项目,比如将本科生吸纳为教师科研项目成员等,以此整合教师与本科生的团队协作,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俊房.大学生职业目标培养[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2]陈彭.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科研训练: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3]安宁.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及优化路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2):196—199.

[4]贾丹平,李春华,伞宏力,等.基于导师组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J].大学教育,2016(10):14—15.

[5]王乐,冉春秋,崔玉波,等.工程教育实施过程中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4):30—32.

[6]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7]唐润,尹星.研究生教育中的师生博弈关系及管理策略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6):70—75.

猜你喜欢
博弈信息不对称激励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集团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研究
审计意见选择行为的博弈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