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维度

2020-03-24 08:46熊子健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积极作用社会资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熊子健

摘 要:社会资本是一种存在于社会网络中的无形资源,有助于生成合理的社会关系和诚信合作的社会环境,在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可以起到“黏合剂”“防腐剂”和“催化剂”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大学生诚信建设、高校民主治理、班级治理和社团治理促进社会资本的生成与增殖,助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资本;积极作用;生成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20)03-0085-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境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1]社会资本是一种社会性资源,有助于实现社会关系的合理化,形成诚信友善、合作共赢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思路。

一、社会资本的内涵

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的效率”[2]195。社会资本是一种以社会关系为依托的无形资源,表现为一定组织或群体的成员通过合作行为以达成共同目标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基本特性:

资本性。社会资本是一种生产性资源,它能够通过消除组织中“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协调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增进成员之间的信任与合作,激励大家齐心协力“把事情搞定”(getting things done),促进集体利益的实现。

社会性。社会资本不同于有形的物质资本和依附于个人的人力资本,它存在于人际关系网络之中,是一种无形资产,因此难以观察且不可度量。

自生性。社会资本自发地生成于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的交往互动中,并在交往互动中不断得到增殖,因此它“不会因为使用但是会由于不使用而枯竭”[3]。而外部力量过多地干预将会破坏这种相互依存关系,使之趋于消亡。

公共物品性。社会资本是一种“准公共物品”,能够对群体或组织范围内的所有人都产生影响,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因此往往是其他社会活动的副产品。

路径依赖性。社会资本的生成是一个历时态的过程,内含着自我强化的机制,具有很强的“惯性”。初始阶段的成功或失败将会对社会资本的生成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使之步入良性或恶性循环的轨道。

价值合理性。社会资本能够通过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以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的需要,而且作为社会美德和价值观形态的社会资本,能够为在激烈的竞争中饱受工具理性肆虐的人们带来精神的依托和慰藉,有助于意义世界的建构和精神境界的提高。

二、社会资本对于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作用

诚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501。这就决定了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定是一定社会性的过程,必须以社会关系的合理化为前提。而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社会性的资源,能够协调社会关系,增进集体成员之间的理解、信任与合作,实现共同的价值目标,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益匪浅。

(一)社会资本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黏合剂”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要在全社会得到扎扎实实的践行和贯彻,必须运用集体主义的原则来引领和指导。”[5]在价值取向方面,社会资本与集体主义的原则具有天然的一致性,它通过社会关系网络把众多一盘散沙似的分散个体转变成利益相关的整体,其中每个人的个人利益都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和制约。这样一来,他人与其说是竞争对手、潜在敌人,不如说是合作伙伴、公民同仁(fellow citizens)。换而言之,“社会资本通过把个体从缺乏社会良心和社会责任感的、自利的和自我中心主义的算计者,转变成具有共同利益的、对社会关系有共同假设和共同利益感的共同体的一员而构成了将社会捆绑在—起的黏合剂。”[6]381“如果被定义为主观性的信任和互惠规范,则是博爱……在功能上的等价物。”[6]383毋庸置疑,社会资本内含着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能够促成大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团结互助,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有利的道德氛围。

(二)社会资本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防腐剂”

一种价值观要被社会成员所接受并践行,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科学性,而且取决于接受主体所置身其中的社会关系是否合理。也就是说,对于有效接受而言,价值观的自身的科学性和接受环境的合理性,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作为一种社会共享的价值观念,它本身又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在一个缺乏信任的社会里,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很可能会因为“搭便车”、背信弃义等机会主义行为而陷入所谓的“囚徒困境”,而社会资本正是拒斥“囚徒困境”的“防腐剂”。因为“囚徒困境”滋生于一次性静态博弈,而社会资本,当它体现为社会关系网络形态的时候,就具有闭合性的结构,为社会成员的重复动态博弈构建了平台。在网络中,社会成员如果采取损人利己之类的欺诈性自利行为,那么他将会因此而被众人所孤立、排斥、唾弃,唯有诚实守信的德行才能够确保他继续留在网络中与大家交往并持续获得收益。正是这种互动博弈,使得诚信、互助、合作的行为成为社会生活的常态,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社会资本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催化剂”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4]286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之所以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本原因就是这样做有助于满足他们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要激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的满足人的需要的价值属性。否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成为形而上的绝对命令,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令人敬而遠之。在这方面,社会资本所固有的“把事情搞定”的功能属性就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它能够像“催化剂”一样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实现,从而使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和践行步入自我强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具体而言,社会资本是一种“生产性”的资源,它通过网络中的动态博弈创造出诚实信用、相互关爱的氛围,使大家认识到合作比恶性竞争能够带来更多的收益,更能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社会资本能够引导大学生摆脱“原子化”个人的狭隘视野,从相互算计、相互猜忌的“宫斗式”竞争状态进入相互协调、相互帮助的合作共赢状态,激励大家通过共同的行动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自身品行、知识和能力的增长。

三、社会资本的生成路径探索

社会资本对于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保障和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社会资本的生成与增殖,谋求社会关系的合理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通过大学生诚信建设生成社会资本

信任是社会资本的核心,指的是共同体内部的成员基于一定的规范而产生的期待,“意味着对独立行动者之行为有预测。”[2]100信任的生成以交往双方的诚信为前提。因此,要生成信任形态的社会资本,一方面,必须对大学生加强以诚信为主题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诚信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确立诚信、合作、共赢的观念;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必须加强与诚信相关的制度建设,在大学生中间营造一个鼓励诚信、遏制欺诈的社会生态环境。因为诚信是一种内在品格,也是一种外在的行为方式,必须得到现实生活中的合理制度的激励和保障,才能够得以生成、扩展,进入正反馈的良性循环轨道。“这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7]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管理部门可以从新生入校开始,就为每名大学生建立专门的诚信档案。诚信档案在时间上应涵盖大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整个大学生涯,在内容上尽量涵盖政治、学习、交往、经济等大学生活的全部领域。在日常工作中,学生管理部门应从多方面、多渠道收集学生的诚信信息并及时记录在案。同时,可以参照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定期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量化评估,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使学生对自身的状况有直观清晰的认识,激发他们的羞恶之心,鞭策他们及时整改。另外,诚信档案制度必须有相应的奖惩机制作为配套,与学生的实际利益挂钩,用现实的力量来鼓励现实的诚信行为,建立现实的信任关系。如在大学生评奖、入党、保研、推荐工作等涉及现实利益分配的问题上,学生的诚信档案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诚信等级较高者具有优先权,而较低者则取消资格。失信情节严重者,可以根据校纪校规予以惩罚。总而言之,要用严密的制度和严明的奖惩,使敬畏规则、恪守诚信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使信任成为大学生活的常态。

(二)通过高校民主治理生成社会资本

社会关系网络是社会资本的重要形式。根据网络的组织结构,社会资本可以划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两种类型。前者体现为社会成员之间等级制的纵向关系,滋生依附关系;后者体现为社会成员之间平等对称的横向联系,滋生现代公民精神。显然,水平结构的社会资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相符合,正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不可或缺的元素。在高校民主治理中,可以通过大学生参与网络来加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横向互动,培育水平结构的社会资本。因为在治理理论的视域下,大学生不仅是高校管理的对象,同时又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学校事务的管理。通过参与治理,大学生不仅锻炼了合作的能力、增强了对于学校政策的认同感,而且增进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为此,学校作为管理方,必须转变家长式的管理作风,确立以学生为本、民主参与的管理理念,引导和组织大学生以平等身份参与学校管理。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学代会制度、议事会参与制度,打造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化渠道和平台。同时,在制定学校发展的远景规划,以及对学生利益有直接关联的政策措施时,可以通过学生听证会、网络投票、论坛讨论等方式,组织大学生参与决策、建言献策,切实保障大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

(三)通过班级治理生成社会资本

班级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平台,不仅具有稳定的闭合结构,而且成员之间地位平等、长期互动,因此是社会资本生成的理想场所。需要注意的是,在班級治理中,如果学校一方过多地进行外部干预,从长远来说,将会形成学生对于学校的依附关系和依赖心理,不仅限制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而且不利于水平结构社会资本的生成和增殖。因此,学校首先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厘清班级治理的权限边界。同时,辅导员作为学校的学工管理人员,必须明确自身的角色和职责,从大包大揽、事必躬亲的“保姆”“准家长”的错误定位中解脱出来,自觉扮演好指导者、协调者和督促者的角色,集中精力对班级治理进行整体掌控。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制定班级的发展规划和日常规章制度,打造班级文化。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辅导员完全可以通过目标管理的方式,把任务层层分解之后交给学生骨干去做,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而辅导员自身则站在全局的高度进行协调和督促。总而言之,要通过班级治理,促使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生成和增殖社会资本,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四)通过社团治理生成社会资本

普遍认为,志愿性组织是社会资本的摇篮和沃土。因为这一类型的组织按照志愿精神和平等原则建构,不受行政等级的羁绊,为成员之间面对面地平等互动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有助于水平结构社会资本网络的生成和发育。一个社会中志愿性组织越是密集重叠,就越能引导社会成员拓展互动交往的范围和信任幅度(radius of trust),形成普遍的信任。这种志愿性组织在大学里主要体现为各种社团,特别是公益性社团。对于大学生社团,学校相关的管理部门首先必须确保社团的志愿性质,尊重社团的自主权。平等志愿的精神是社团的精髓所在,也是生成水平结构的社会资本所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管理部门必须理顺自身与社团的关系,不能用等级化、行政化的思维对待社团。在具体操作中,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规章制度为社团运作提供底线和边界,通过政策指导社团发展,但不宜用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进行指挥,更不能越俎代庖直接操控社团运作。其次,要引导社团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具体来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工作中,管理部门可以参照企业“服务外包”的做法,把整个任务进行分解之后,分配给各个社团去具体承担。管理部门所要做的就是统筹全局,做好整体的协调工作,同时提供政策、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也就是说,管理部门所要做的是“掌舵”工作,而社团则负责“划桨”。通过“掌舵”和“划桨”的分工,引导学生社团生成水平结构的社会资本,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运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5.

[2][美]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3]曹湘荣,选编.走出囚徒困境——社会资本与制度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31.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刘书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集体主义原则[J].文化软实力,2017(1):44.

[6]李惠斌,杨雪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7]邓小平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3.

猜你喜欢
积极作用社会资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