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研究

2020-03-24 10:57韦孟洲蒋玉秀陶新群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4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思政育人

韦孟洲 蒋玉秀 陶新群

[摘           要]  对高校思政教育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分别从思政课程本质、思政教育发展两个方面对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之间内在逻辑进行分析,并提出转变育人理念、开发和建设思政课程、建立思政育人“共同体”等课程思政的建构策略。

[关    键   词]  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内在逻辑;建构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4-0008-02

当前,高校育人的关键为以怎样的思路培养人才。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指出,高校教育需要以德育作为切入点,将“立德树人”视为育人工作的中心,教育全程贯穿思政工作,实现全面以及全方位的育人状态。思政理论课程的讲授需持续改进,与此同时,其他课程也要坚守自身教育阵地,加速课程思政的建设,与思政课程同步前行,打造协同育人的全新教育模式。

一、思政教育现状

当前,世界环境多变,各类思想观念以及文化思潮等相互碰撞,对传统思想观念带来挑战。“00后”已经成为大学生主力军,其在思想、心理以及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可能存在先入为主的认知缺陷,对此,以往“灌输式”思政教育实效不足,需要因时而异。

当前,高效思政教育主要存在三点问题:(1)思政教育和学生实际需求存在脱轨问题,教育过程忽视了学生个体层面的需求,以理论灌输教育形式为主,难以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2)思政内容方面引领性、拓展性等相对缺乏,导致课程的显性内容和理性内容衔接紧密性不突出,互动缺乏。(3)在课程组织和管理等方面,联动性不足,评价体系整体性不足,缺乏职能部门引导,难以将其服务职能体现出来。故此,需要重构思政教育格局,助力思政课程以及课程思政的同步发展。

二、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之间的逻辑性分析

(一)思政课程本质即为课程思政

思政教育属于高校特殊教育形式之一,其对大学生“三观”的塑造有直接影响。同时,也是社会化得以实现的必要手段,课程思政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推动人类自由发展以及社会全面进步,因为思政教育主要意义为展现个体的价值或者社会价值。个体价值展现在通过思政教育培养人才、关心人才,使其个体精神需求逐渐被满足,最终实现个体的综合发展。而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借助动员或者宣传等方式,实现思想的统一、力量的凝聚和共识的达成等,进而将社会最大限度进行整合,以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良性运转。

当前,经济全球化,加速文化呈现全球化发展,各类文化思潮大量涌入,使人们思想也越来越多元化。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如何在多元化的思潮中寻求统一是思政教育需重点解决的问题。高校通过思政教育,以实现指导学生精神的引领、价值的追寻以及观点的阐释等方法,使其坚定内心和理想,充满“正能量”地展開生活。以课程思政的宣传、动员等方式,促使人们诚信生活、公平交往,打造和谐社会。所以,需要在传统的思政课程当中,挖掘其他课程当中思政育人资源,并将其作为高校思政课改的重要任务。教育者也须肩负育人使命,积极应对社会发展对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组织育人活动,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目标,承担新时期赋予自身的教育使命。

(二)思政教育发展必然会形成课程思政

当前,高校的思政工作形势严峻,教育对象、内容以及方法都出现了全新变化。以往思政教育可能形成“信息孤岛”,难以完成当前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目标。因此,需要教育者将其他课程中的育人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在教学环节将思政内容融入其中,建立“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

在高校育人体系中,思政可对大学生“三观”、批判性思维以及社会认同感产生较大影响。思政理论本身教育资源较为固定,教学要求相对模式化,主要表现为显性教育。与此同时,高校中其他课程不乏大量隐性的育人观念,和思政内容相关的资源较多,因此,可将其作为课程思政资源,以学科为基础,为学生设置各类体验活动,使其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教育内容的生动感和亲切性。

除此之外,教育本质、社会需求等和思政教育紧密相连。同时,课程教育的内涵也包含思政教育。但是,专业的分化使部分教育者对思政教育产生不当理解,致使专业教学过程产生“教学场所”以及“价值观念”之间的疏离感,这一现状无疑是对思政教育的巨大挑战,使此项教学存在危机。因此,需要专业课程教师对自身学科教学有深刻认识,重点探寻其中的隐性思政教育资源,思政教师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形成思政“教育共同体”,才能展现合力,保证教育效果。因此,在高校教学的发展过程中思政教育也必然会形成课程思政。

三、课程思政建构策略

(一)转变育人理念

高校的思政教育为系统化工程,同时,各科课程当中都蕴含思政内容,因此,可展现出其协同作用,将专业课程中的价值观、文化观等提取出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以信念和理想引领学生。

转变育人理念是课程思政建构的前提条件,具体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以协同育人之理念参与,发挥协同效用,展现出课程当中不同要素间的联系与影响等,展现出整体育人效益。第二,秉承整体育人观念,打破单向思维和片面思维的局限性,运用整体思维落实思政教育,整合影响大学生思政品质发展的要素,发挥课程思政协同效力,展现育人效果。第三,以发展的视角作为育人观念,形成思政教育的独特思维,因时而异,实现思政教育和不同课程之间的高效衔接,展开分层次、分阶段等教育模式,构建长效育人机制,把握课程思政教育的本质内涵。

此外,还需关注思政内容方面的创新,深挖课程思政中的思政理论,秉承协同育人的原则,兼具“正能量”以及“时代感”的授课内容才可激起“00后”的情感共鸣,激发其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情怀的产生,进而坚定信念与理想等。创新思政内容实质上即为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相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高度融合,并且和民族复兴实践方面互相结合,授课过程以生动的中国故事向学生呈现新时代的主流观念以及思政理论,不断促使其夯实思政理论基础,树立崇高理想并坚定信念,逐渐将思政内容加以改进。此外,还需重点将专业课程内思政元素加以挖掘,将人物和事件背后隐藏的思政内容呈现出来,使用当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微博或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传递,还可通过信息技术呈现在课堂中,将专业课程中的思政价值全面展现出来,发挥协同作用,展现思政教育的整合性和完整性。

(二)开发和建设思政课程

思政教育需充分利用高校育人资源,加速思政教育改革,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对其他课程当中的育人资源加以利用,从中筛选出和道德、伦理、辩证思维、家国情怀等内容相关的资源应用到思政教育中。其次,发挥学科教师优势,高校当中,负责专业、实践、通识以及公共课程的教师需意识到自身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以品质示范、价值引领以及情感沟通等方式参与其中,以系统化的育人方式完成人才培养,转变部分课程教师存在“只教书”而“不育人”的错误观念,增强“智育”和“德育”二者之间的关联,避免课程教育和思政教育之间相互割裂。最后,完善课程体系设计,课程思政要从学生需求角度入手,根据大学生思想现状以及成长规律等展开系统化设计,關注教学内容的拓展。此外,还需关注其在课堂当中的有效传播性,激发学生展开深度讨论,适合应用情境模拟、角色体验以及翻转课堂等当前较为流行的授课模式,激发学生展开思考和体验,引发情感与理性认知等层面的共鸣,产生具体行为。

与此同时,还需对教学模式加以创新,积极为学生组织校内或者校外实践内容。因为思政教育中理论以及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元素都需要学生反复记忆和实践。只有将知识以实践行为展现出来,才能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同时,思政内容也是源于大量的实践,总结得出的,因此思政内容时代感较为明显,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只能对知识进行表象记忆,难以将思政思想内化为行为,达到教学要求。因此,可使学生兴趣和思政内容之间相结合,使用体验教学方式以及课内教学之间协同教学方式,将课堂上掌握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辩论、调研或者研讨等活动实践出来。此外,还可为学生组织校外实习、参观等活动,内化知识,使其知行合一。

(三)建立思政育人“共同体”

思政育人“共同体”的构建主要是教学管理方面的创新,展现教师教学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协同作用。学校教师为思政教育实施主体,行政部门可制定制度、提供环境,辅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专业教师授课环节,将思政理念和知识相互融合,将课程思政外化于行。同时,教育部可针对思政教育中蕴含的主流思想制定高度可行的教学准则,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科研部需为思政教育提供经费、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人事部需制定完善的教师培养计划,制定激励措施以及考核标准,通过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共同育人。

总之,课程思政经过几年实践和发展使高校在总体教学设计中添加了思政教育内容。但是,为发挥课程思政的应用实效,还需教育者持续努力,改善当前思政教育的不足,转变观念、开发课程、革新教育内容和方法等,以协同管理方式组建教育共同体,培养出品德高尚、信念坚定、博文广识并具有爱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金.“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N].中国民族报,2020-04-14.

[2]王海龙.以“课程思政”为抓手 着力构建“三全育人”格局[N].张家口日报,2020-04-04.

[3]孙汝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发展逻辑与关联性研究[J].新西部,2019(15):147-148.

[4]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5):60-64.

[5]姚湘莲,向琳丽.网络互动化教学模式在现代思政课程教育改革中的应用:评《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J].化学试剂,2020,42(4):475.

[6]何冰.“课程思政”在培养大学生人生观过程中的现实价值与实践路径[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0,30(2):59-61.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思政育人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