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企业“走出去”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化办学的实践探索

2020-03-24 22:20孙航孙爱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4期
关键词:走出去国际化职业院校

孙航 孙爱娟

[摘           要]  国际化人才短缺是“走出去”企业面临的问题之一。为助力企业“走出去”,高职院校可以从平台、专业、课程和师资四个国际化打造入手,培养“走出去”企业所必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    键   词]  服务企业“走出去”;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

[中图分类号]  G8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0)24-0050-02

一、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提升以及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中国企业正在越来越多地“走出去”。一方面,由于部分沿线国家的教育体系相对不够完善,教育质量相对薄弱,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规模和质量不能满足产业发展及企业业务开展的需要,这对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走出去”的企业需提高自身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需要适应“一带一路”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经济运行规则、熟悉当地法律法规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需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支持,了解市场状况和企业资信等信息;需要为企业国际化提供人才培训、项目可行性研究、风险评估及防范等专业服务。培养和储备国际化人才是“走出去”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而当下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培养具有国际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职业院校应与“走出去”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以实现良性互动和“双赢”。

二、职业院校助力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探索

国务院2014年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注重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教育部等六部门2014年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要求:“加快培养适应我国企业‘走出去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持承揽海外大型工程的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2015年印发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注重培养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技术技能人才。”2020年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中提出:“支持山东职业院校在国(境)外建设鲁班工坊。”可见,职业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国家和地方的共识,服务企业“走出去”的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下高职院校打造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为更好地服务企业“走出去”,服务城市国际化战略,威海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威职)围绕“国际素养”,从打造四个“国际化”入手,主动内强国际素质、外树威职形象。

(一)国际化平台建设

国际化平台的搭建为职业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环境和机遇。威职积极拓展海外交流渠道,先后与境外60多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专业共建、学分互认、联合培训等形式,组织学生出国研学、实习、参赛,开阔国际视野,考取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学历层次。积极组织师生参加省、市级国际活动的外事翻译、志愿服务、宣传报道、文艺演出、展会制作等服务,促使师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国际素养。2020年威职启动了服装和建筑方向的“鲁班工坊”建设,以进一步深化中外合作办学、提升服务“走出去”企业的质量和水平。近几年,威职成立了中俄职业技能生成教育联盟等7个国际组织,联合成立了中国—乌克兰科技创新研究院威海分院等科研平台。采用世界技能大赛的赛制,成功举办了国际应用技术创新大赛、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巧手大赛和上海合作组织国家职业技能邀请赛。通过系列平台的搭建,威职实现了国际交流的“教师互访、学生互派、课程互换、赛事互参、科研互助和文化互通”。

(二)国际化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格局与办学水平。威职与韩国清州大学等国(境)外多所院校联合开展合作办学项目,其中,2018年威职建筑工程系与台湾东南科技大学合作举办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专科教育,引进对方学校的特色课程和教材,聘请台方教师到威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赴台参加AutoCAD、3DMAX等国际证照培训及考试。威职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与“走出去”企业实施联合培养。2019年威职增设迪尚服装专班,该班的设立不仅为学生提供更专业、更立体、更有针对性的境外实习、实训、就业及创业机会,也将为威海“走出去”企业——迪尚集团的发展带来人才和科研助力。

(三)国际化课程建设

课程的国际化建设对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增强国际交流与技术技能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威职通过“请进来”,有计划分步骤地引进德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材、高级师资培训项目、IHK培训课程项目、Sketch up室内设计制图等境外课程和Autodesk等国际认证证书,以此提高人才培养的开放性和通用性;开设语言公选课,开发“双语”课程,供学生辅修、选修;与中国有色教指委合作,与知名“走出去”企业联合开发高质量的服装、建筑等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和工业汉语教材,输出到合作涉外企业所在国,用以培养培训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

(四)国际化师资建设

教师队伍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威职通过聘请外教,在人才培养中融入国际化元素;通过聘请乌克兰航母专家瓦列里·巴比奇等各专业领域水平高、拥有科研创新成果的国(境)外高端人才为客座教授,定期来校授课,参与专业建设和科技创新项目,为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通过建设泰国格乐大学等境外师资培训基地,实施教师境外提升计划,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国际化办学理念和管理方法的转变。此外,威职在合作办学专业和“走出去”企业专班,积极打造懂国际合作规则的管理团队和中外籍兼有、专兼职结合、能胜任“双语”课程教学的教师团队。

三、国际化办学的成果

和传统单一型专业人才相比,国际化人才的能力是复合的,而和传统专业复合人才相比,国际化人才的能力又是多元的。威职通过建设国际化课程群、实施实训导向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模式、打造卓越导师工匠班等措施,为学生打通与国际接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通道。威职与船运公司校企合作办学,目前已与皇家加勒比邮轮等国际知名邮轮公司达成合作,成为各大邮轮公司北方人才培养基地,为其输送了大批优秀合格的邮轮海乘。在校生服务“走出去”企业国(境)外实习和专任教师赴国(境)外指导和开展培训的人数逐年增加。威职按照国际大赛标准进行教学和训练,鼓励学生积极走出国门,勇敢挑战。威职学生在俄罗斯“艺术天空”设计大赛、第五届远东区世界技能大赛和第25届皮格马利翁服装设计国际大赛中荣获佳绩,共计获奖47项,在第六届俄罗斯远东地区国际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了焊接项目的金牌。

四、结语

“一带一路”带来了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春天,高职院校为提升服务“走出去”企业的质量,必须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搭建国际化平台,建设国际化专业和课程,打造国际化师资,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知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是高职院校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徐姗,薛洁.“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模式与路径[J].高教论坛,2019(10).

[2]陈柳艳.高职院校伴随企业“走出去”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上汽通用五菱印尼项目为例[J].广西教育,2017(47).

[3]李俊.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要讲究策略[EB/OL].http://www.jyb.cn/zgjyb/201811/t20181120_1265127.html,2018-11-20.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走出去国际化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