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施学业导师制现状、困境及对策探析

2020-03-24 22:20张理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4期
关键词:导师制导学学业

张理

[摘           要]  从高职院校实施学业导师制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学业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问题从建立健全学业导师制运行的长效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构建协同育人模式、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学业导师;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4-0066-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当下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建设,部分高职院校开始在教育管理模式上尝试与创新,对导师制进行了积极探索。

导师制源于欧美高校,引入中国高校后,经本土化发展,逐步具备中国特色。部分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培养目标、生源质量等情况摸索施行导师制,希望通过导师制这一教育管理模式的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育目标。由于高职院校导师制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和困境,因此,创新导师制实施体系仍有待深入地分析和研究。

二、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导师制现状

(一)现有高职院校导师制的运行模式

目前,在各院校施行的导师制模式中,按导学形式大致可分为五种运行模式,它们各具特色,各有所长,有效地突出了导师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综合导师制

主要特点是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专业辅导上的优势,融教学与德育为一体,构建新型师生互动教学关系,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模式。

2.学业导师制

主要特点是弥补了传统大班额班级授课弊端,导师因材施教,集学习引导、专业指导、技能促进,培养实践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一体。

3.精英导师制

即特长生导师制,该模式针对一部分优秀学生由导师进行指导,强化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

4.校企双导师制

主要特点是每名学生配备校内外专业导师各一名,针对理论学习和顶岗实习不同阶段给予指导,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共同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5.全程导师制

主要特点是从学生入校至毕业,在思想品德、专业学习、职业规划、个性发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引导与帮助。

(二)现有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效果与问题

1.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效果

目前,国内施行导师制教学改革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导师对学生的学业及职业规划进行指导,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生管理效率得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增强,各类技能竞赛和创新大赛成绩显著提升,就业满意率和对口率明显提高。总的来说,导师制契合了高职学生成长的需求,提升了学生专业认同感,加强和改进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成效显著。

2.高职院校导师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理念不明、职责不清

目前,各院校施行的导师制模式因校而异,类型样式多元,对导师的职责定位也各有不同。有的院校延用研究生导师制的定位,作为一种教学制度;有的院校定位为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的帮扶制度;有的院校把导师制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補充,以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有的院校把导师制覆盖所有学生,贯穿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表面上导师制是智育与德育的统一、教育与管理的统一,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理念不明、职责不清,致使导师职责泛化、面面俱到,没有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

(2)运行机制不完善

在管理层面上,大部分实施导师制的院校都注重整合资源、强调协同育人,并制定了相关配套制度。但从实践来看,工作量核定、评价激励等运行体系还存在一定缺陷,影响了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和可持续发展;在导师层面上,部分导师习惯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导师制缺乏正确的认识,且受制于自身发展和精力限制,加之缺乏有效激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导师的积极性;在学生层面上,缺乏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机制,因外部压力不足,导致内在动力不够。

(3)配套机制不健全

首先是师资力量匮乏,师生比例较低,导致导师个性化辅导不足,加之导师间学术水平、工作态度的差别,影响导师制实施质量和辅导效果。其次是资源保障与配置匮乏,如经费投入、固定的沟通交流场所等。

三、完善高职院校学业导师制的对策

导师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实施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整合资源,共同参与,才能保证有效运行、取得实效。

(一)建立健全学业导师制运行的长效机制

1.成立管理机构

结合院校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决策管理机构,就学业导师制的目标体系、过程监控、评价反馈等环节,建立规章制度,使导师制的实施有章可循;实施监控评估,负责部署实施、监督考核,及时总结经验;加强理论研究,处理各类新问题、新情况,保障推进实施。

2.构建长效机制

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构建管理、资源整合与共享以及师生遴选、经费投入和评价激励机制,保证学业导师制持续健康发展运行。

3.抓住关键环节

一是确定人选。从学术水平、职业态度、品性修养等方面遴选出德才兼备的教师担任导师,公布师生互选情况,召开见面会。二是平台搭建。通过搭建信息交流和导师导学工作等平台,保障导学活动有效开展。

(二)加强学业导师队伍建设

1.加强能力建设

定期开展业务培训,组织经验交流,提升导师的业务能力;优化结构,组建导师团队,提升整体育人水平。

2.整合育人资源

采取“内聚外引”策略,多种渠道拓宽导师选择面,整合退休教师资源和选聘校外导师,建立导师数据库,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培养学生梯队

培养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作为助理导师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初级层次的指导,既解决导师不足的问题,又进一步增进导学团队互动,丰富导学活动内容。

(三)构建学业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模式

学业导师与辅导员均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力量,辅导员侧重于班级事务性管理,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学业导师则侧重于对学生专业学习、专业技能、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引导和培养,真正把“教书”“育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理顺学业导师与辅导员的职责关系,提升教书育人合力与实效,才能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关注与培养提高的目标。

(四)创新辅导形式,完善学业辅导内容

1.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解决线上导学问题

通过设置不同功能的网络模块,构建线上导学系统。如设置校园资讯模块、学业辅导模块、问题集锦模块等,再将各模块下设内容精细化,如学业辅导可分为学业规划、就业求职、人生价值探索、大学适应、继续深造等内容。利用网络平台管理学业导师配备、指导、考核等各环节,各个模块互相促进,跨越时间、空间限制,提高导学效果。

2.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下导学活动

导师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集中辅导、分组辅导、以老带新、个别指导等形式的导学活动,内容包括学业辅导、就业指导、思想教导、生活引导、成才向导和心理疏导等内容,帮助学生适应高职学习生活,树立专业观念,提高职业道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技能竞赛,参加企业实习、科研、调研项目,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获取技能证书以及完成毕业设计,实现“导”与“学”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五)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

1.建立科学考评机制

学业导师评价体系包含导师考评、学生考核、指导成效及师生互动等内容。要根据实际情况兼顾可量化和难以量化部分、导师职责部分和特色部分,结合导师自评、学生测评和师生互评等因素,做到权重合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2.加强过程管理

通过日常检查和专项督查、定期抽查和走访调研等方式,加强过程管控,定期了解导师工作成效,确保导学效果,为考评工作提供依据。同时,对检查结果应及时分析,提出建议,确保导师制实施方向不偏。

3.建立激励机制

在考评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定期组织评优评先,调动导师的工作热情和推动导师制的深入实施。学生取得各项成果,相关导师应设置相应奖励,部分院校对导师工作量设置津贴等做法也值得借鉴。

4.加强宣传引导

一是加強对学业导师制的宣传,增强师生对导师制的了解,增强导师制的吸引力。二是认真总结经验、挖掘亮点,加强对师生先进典型的报道,营造良好的导学氛围。

四、结语

本科院校导师制的广泛实施为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导师制积累了丰富经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但因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师资结构和学生知识结构等方面的不同,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还需“量体裁衣”。尽管目前高职院校实施的导师制面临定位模糊、师生比例偏低、运行机制不够完善、资源不足等困境,但它与以人为本、教书育人、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深度契合,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有效补充。在实践中,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完善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制因材施教、关注个性发展的优势,使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英华,屈克英,刘洪庆.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15):248.

[2]何权红.“互联网+”背景下学业导师制的实施途径探索:以西京学院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11):107.

[3]廖坚.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科学与财富,2015(25):213.

[4]李书华.浅析高职院校导师制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J].商情,2011(40):69.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导师制导学学业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
业精于勤
我是小导游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