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方行业协会资源探索职教集团建设的有效路径探究

2020-03-24 22:29刘洪波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4期
关键词:行业协会职教校企

刘洪波

[摘           要]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工作随之展开,职教集团建设进入重要阶段。基于此,归纳了当前职教集团建设面临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尝试以柳州建筑装饰职业教育集团为例,提出通过建立以行业专家为主导的专委会、通过行业协会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依托互联网建立集团与协会的工作和服务平台、开展深度融合的职教集团与行业协会工作项目等探索有效的职教集团建设路径。

[关    键   词]  职教集团;行业协会;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4-0072-03

2019年是中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国家层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建立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等概念成为中国高职发展的关键词,其中职教集团的建设也进入一个重要阶段。

目前我国数量众多的职教集团大体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型、院校主导型、行业企业主导型等几类,无论哪一种类型,行企合作、校企合作、校际合作都是其主要表征。作为一种融通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跨界组织,职教集团的成员单位有各自的发展领域,因此他们的利益点不可能完全在同一利益链上。组建职教集团后,如何结合职教集团所对应的产业链和地方资源探索稳定而有效的发展路径,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互惠,是值得职业院校及研究者持续关注的问题。

一、职教集团建设面临的普遍问题

(一)职教集团的组织结构较松散

当前我国职教集团大多是由一所职业院校牵头,联合多所院校和企业共同建立的,并得到行业主管部门的同意和支持。在职教集团成立之初,通常会成立一个由校企共同组成的理事会作为工作机构,理事长一般由牵头单位校领导担任,每个参与的学校和企业领导都会在其中担任一个理事的角色。职教集团在集团章程的框架下定期开展工作研讨和项目式的活动。

以行政的方式建立的理事会也常常因为人事变动影响集团机构的正常运作。由于大家来自不同性质的单位,每个单位还有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决策机制,加上地理空间上的距离,很多职教集团的理事会只能流于形式,其功能大体相当于一个职业教育俱乐部,工作效能很低。

(二)行业企业的主体意识不明显

政校行企合作模式是大多数职教集团运作的工作模式。在职教集团行政化的组织机构进行决策时,均以职教集团高层意见为主导,企业会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这种决策方式有可能与变化万千的市场经济形式产生冲突和矛盾。在企业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的情况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设计、学生实习实践的计划和标准制定、产学研项目发展等方面往往不能做出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的反应和决策,背离职教集团成立的初衷。相应地,职教集团的建设与发展也会处于停滞的状态。

(三)企业愿景与集团理念不一致

职教集团成立的目标之一,是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技术型人才。但必须要接受的现实是,企业有自己的发展愿景和企业文化。最初,企业通常是出于对人才需求的具体目的,或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抽象认识参加到职教集团之中。

在职教集团的框架下,企业对于人才培养的理念认识,需要与职业院校的传统理念有一个磨合的过程;而企业是一个非常讲究效率和效益的机构,当企业发现学校的培养方式与企业的认识有差距的时候,在长期得不到回报的状况下,企业要么远离集团,要么与集团中某个学校、某个老师开展校企合作,走回传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老路。

(四)人才培养标准体系难以确立

基于某一专业领域建立起在一个地区或区域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体系,是职教集团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依托真正意义上的产教融合平台才能得以实现。能得到高职院校的认可,能够被行业企业接受,得到所有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认同和参与的,并可通过实际的校企合作方式持续、稳定地应用于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才能够称为适合本地区该行业当前人才需求最贴切、最实用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然而,目前在职教集团模式下办学,专业教材的统一使用往往只经过学校方面的一方认同,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实现。在学生实习实践的时候,企业往往也并没有按照专业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相应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才培养标准的体系尚没有形成,校企双方还是在各走各路。

二、行业协会在职教集团中的功能与现实价值

行业协会是指介于政府、企业之间,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并为其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公正、自律、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托尼·马歇尔(Tony Marshall)认为,对第三域组织行业协会来说,“其共同点在于它们都作为个人和国家之间的中介者活动,既得以维持社会的团结,又可使社会变迁顺利进行”。可见,行业协会实质上起着连结和沟通政企、营商之间的桥梁作用。

地方行业协会虽然在地域上有局限性,但在职教集团办学的框架之下,仍然具有一般行业协会所具有的特定功能和现实价值。

(一)有助于丰富职教集团的组织构成

作為一种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行业协会背后往往是一个行业的企业群体。行业协会参与职教集团,不但能够使职业院校实现从与一家企业到与多家企业合作,从数量上提高企业的参与面,更能借力行业协会的指导和桥梁作用,从内在提升各类信息和资源整合的品质。

(二)有助于推动合作育人项目的开展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职教集团,都需要通过打造各种合作项目来实施育人工作。行业协会组织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做好职业技能的管理及技能等级鉴定工作,这也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开展的一项工作。可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平台作用,能够使职教集团在行业、院校、企业之间更容易找到合作的契合点,促进职业院校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三)有助于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的层面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往往比较容易实现,但如何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推进产教融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与智力支持仍然是一个难点。对高职院校来说,行业协会参与职教集团建设,更有利于建立院校、政府、企业之间的沟通机制,促进集团各相关方的利益平衡,有利于实现多赢格局。

(四)有助于實现职教集团的品牌推广

职教集团办学效益既可以体现在资源整合、资源共享、联合创新等方面,也可以表现在打造和推广行业品牌方面。行业协会的参与,有助于把追求不同利益的企业团结在同一个集群中,实现多维合作,创立区域品牌;与此同时,也能够借助行业协会关联各方的资源和途径,进行品牌推广,扩大职教集团的专业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

三、利用地方行业协会资源探索职教集团建设的有效路径

柳州建筑装饰职教集团成立于2017年,由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作为牵头单位,联合了柳州、来宾、河池等地区的12所院校和25家企业,由广西教育厅备案形成校企联盟。经过三年的发展,柳州建筑装饰职教集团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发展模式,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柳州建筑装饰职业教育集团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直面上述普遍存在的问题,借助本地区、本行业的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平台,进行了主动探索和尝试。

(一)通过行业协会发挥企业主体地位

行业协会是以企业为主体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的建立,常常基于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便利、制定行业的技术标准规范和共享商业信息和资源等目的。很多行业协会建立多年,组织机构稳定,渠道丰富,并聚集了本地区的专家和权威人士。同时,行业协会受到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开展有序,为维护地方经营秩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将本地区行业协会的主要负责人和重要的专家纳入职教集团中,担任重要的职务,事实上就是把行业协会完全融入职教集团中,使其能在职教集团建设和管理中发挥主要作用,从而实现职教集团和行业协会的高度融合,共同发展。

柳州建筑装饰职教集团成立伊始,就与柳州市建筑装饰协会形成紧密的关系,并在广西建筑装饰协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职教集团聘请柳州建筑装饰协会会长为副理事长,聘请广西建筑装饰协会会长为顾问和兼职专家,为协会的发展和职教集团的建设同时发力,同步推进。另一方面职教集团在各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也是行业协会工作的主阵地,协会中代表性企业也为职教集团的日常工作提供企业环境和资源。这样的交互,实现了职教集团内部人员和基地的共享,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奠定了基础。

(二)建立以行业专家为主导的专委会

淡化学校行政领导的话语权,让企业专家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才能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使职教集团建设按照行业产业的发展路径不断发展。职教集团建立以企业专家为主体的理事成员,在专家的选择上需要平衡几个问题。

一是企业类型的问题。大部分产业群都会面向不同类型的企业,这些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布局也有差异。专家的选择来自学生就业较为典型的企业,以及尽量覆盖不同类型的企业,有助于较好地搭建职教集团的组织构架。二是专业特长的问题。职教集团的专家选取需要覆盖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实践研究、员工培训等若干方面,以便发挥每个专家在不同领域的优势,也便于集团内的工作分工。三是年龄分层问题。鉴于中国产业的快速发展,不同年龄层次的行业人士具有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关注点,其对产业发展和技术更新的态度也各有不同,需要全面考量。

柳州建筑装饰职教集团理事会目前下设五个专委会,即专业建设委员会、产学研委员会、培训教育工作委员会、实训基地建设委员会、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委员会。每个专委会均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骨干教师组成,根据自己的工作目标独立开展工作。这样的组织架构提升了专家的作用和工作效率,因此集团内大部分技术性工作,如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制定、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实习和就业推荐、社会培训等工作,均能在专委会里顺利开展和推进。

(三)利用互联网建立集团与协会的工作和服务平台

凝聚集团与企业的方式有很多种,当前较好的手段就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将集团中的学校、教师、行业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和学生聚合起来,在平台中实现校企师资共享、学生实习和就业信息共享、新技术新规范普及、行业信息和成果交流等功能,让分散的学校和企业通过互联网形成紧密而稳定的关系。互联网平台的去中心化,实际上推动了集团淡化行政职能,突出企业主体和专家主导的作用,推进了职教集团的内涵建设。

柳州建筑装饰职教集团在学生实习和就业方面建立了专门的平台,即柳州建筑装饰人才综合服务平台。这是一个基于手机App的平台,其客户端包括集团内行业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目前已经开发了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功能,集团内部企业可以看到每个学校当年毕业生的成绩、专业特长、设计作品、实习就业经历,建立了档案袋,实现了网上就业推荐和录取。

(四)职教集团与行业协会工作项目的深度融合

为实现集团与企业的高度融合,职教集团与行业协会在各自制订工作计划的时候可以进行联合互动,即行业协会每年固定的工作项目可以与职教集团共同开展,有利于职教集团工作计划跟着行业产业走;职教集团在每年制订工作计划的时候与本地行业的活动时间尽量吻合和叠拼,便于双方共同做大活动的影响力。比如,每个不同的行业其用工时间和招聘时间有自己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职教集团内院校可通过行业协会的信息反馈,合理设计学生实习和就业的推介会,适时搭建推荐平台。

柳州建筑装饰职教集团创办了“柳州建筑装饰+设计周”活动,经过三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广西建筑装饰行业的品牌活动。“设计周”包括校企联合设计展、大师讲堂、职教论坛等活动,参加活动的单位已经发展到广西中部地区的11所院校和30多家企业,成为一年一度的设计师交流盛会和职业教育盛会。在每年的设计周活动中,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积极,一批新锐的建筑装饰设计师也在活动中崭露头角,得到广西建筑装饰协会的指导和关注。活动设计作品得以在广西区内推广和传播,为职教集团赢得了良好口碑。“柳州建筑装饰+设计周”由此成为职业教育集团与行业协会高度融合的典范。

四、结语

职教集团的建设目的是为了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其实质是改变过去单一院校与单一企业的合作方式,通过校政行企合作、整合资源,建立某个行业和领域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和标准,并且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地方行业协会推动职教集团建设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借助地方行业协会在行业规范、人才积淀和信息渠道获得支持,有助于将职教集团的工作落到实处,并不断提升职教集团的内涵和品质,对引领和推动该地区行业的积极发展,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程晶.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背景下我国职教集团建设策略的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1):1-3.

[2]李青.职业教育集团内部治理结构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8,16(4):67-68,72.

[3]陈建录,蔺祖梅.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综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7(4):57-63.

[4]王珍珍,宋现山.行业型职教集团的发展困境及路径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1):39-42.

[5]董良峰,殷如恒,吴璟.依托行业协会“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地方高校人才供给战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1):84-86.

编辑 常超波

猜你喜欢
行业协会职教校企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行业协会腐败
行业协会改革方案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