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在高职院校大学英语云课程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2020-03-24 22:20赵素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4期
关键词:精品体系高职

赵素君

[摘           要]  结合高职院校大学英语精品在线云课程建设与教学现状,从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基本要素和内涵出发,以本校大学英语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云课程平台,从云课前评价、云课中评价、云课后评价三个维度来重构云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指标,并在云课程实践中进行应用。同时,通过实施效果反馈,对这一评价体系的优势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建议,以期能够以评促学,促进高职英语教学进行更深入的改革与完善。

[关    键   词]  英语精品在线云课程;云课程平台;形成性评价;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4-0090-04

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以来,我国高职现代化教学体系的建设不断得到发展。随着这一体系的不断深入,依托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云课程开始在高职课程教学中崭露锋芒。云课程是一个在线开放的课程平台,它建立在云计算、教育云以及教育信息化资源相整合的基础上[1]。云课程平台的发展势必需要探索与之相匹配的,全方位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教育部(2018)在关于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文件中指出,高校的教育要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同时要加强教学中学习过程的考核。笔者所教的高职学院大学英语这门课程,从2017年开始打造以职场为导向的《大学英语——JACK职场蜕变记》这一精品在线云课程。笔者在云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力求加大学生的过程性考核成绩的比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课程的考核不仅是对学生英语知识技能的测试,更是考核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这也是教育部高教司对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因而,建立与大学英语精品云课程相适应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以评促教,从而能够推动高职大学英语精品在线云课程教学改革更科学有效地开展。

一、形成性评价体系

(一)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教育学家Taylor于1911年在其著作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2]中首次提出教育评价的概念,教育评价开始在国内外教育领域兴起。当时的教育评价主要是以注重结果为主的终结性评价。20世纪60年代,美国评价专家Striven(1967)[3]在《评价方法论》一书中提出形成性评价,并将其与终结性评价相区分。随后,美国教育学家Bloom[4]把形成性评价体系实践于课堂教学中,从而使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向前跨越一大步。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更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形成性评价对教学所起的作用,Weir(1994)[5]认为在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体系能够更好地调节整个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行为。Bachman & Palmer(1996)[6]主张形成性评价能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并能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Black & William (1998)[7]也提出这一评价体系能使教学获得反馈信息,并能够指导教学活动。Popham(2008)[8]认为形成性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从而实现了教学的预期目标。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形成性评价体系的研究起步较晚。在21世纪初,很多国内的专家学者开始对形成性评价进行深入的研究。张雪梅(2011)[9]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探讨了形成性评价体系的理论、应用和策略。殷明(2011)[10]在高职商务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中进行了实践运用,并认为这一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陈钦兰(2014)[11]等在高职英语课堂中设计了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项目和标准,认为这一评价符合高职英语课程标准。鲁静(2015)[12]认为形成性评价可分为实践评估与过程评估,并构建了其在英语教学课堂中的执行框架。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这些研究大多应用于传统的教学课堂,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并不多,而以精品在线云课程为依托的应用实践很少。

二、基于大学英语精品在线云课程的形成性评价

(一)云课程中的形成性评价主体

《大学英语——JACK职场蜕变记》是笔者所在院校公外教学团队共同开发录制的精品在线云课程,已在本院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了三年的实践教学。传统教學中,教师占据了教学评价的主体地位,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决定权,学生缺失了对自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评估。而在大学英语精品在线云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是课程的主体,能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

因而,课程的评价主体(如图1所示)应包含教师、学生以及第三方云课程平台的网络评价。教师在云课程平台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对教学内容和资源进行整合,按需发布学习任务单,并进行客观的因材评价。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根据客观的、已制定好的标准进行评价。学生在云课程平台进行自定步调的自主学习,并通过平台中的小组讨论、发帖等形式参与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等。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对自身学习习惯和能力进行评估,也需要对同伴的学习进行客观分析和评判。这一评价过程是自我认识、自我分析和提高的学习过程。同时,小组的有效评价能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更能激发学习的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评价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能够及时进行教学调整。第三方云课程平台评价记录了学生学习的日常,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监督和提醒作用,有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反馈,指导后期的教学。

(二)云课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内容

多样化评价内容应包含以语言基本知识技能为主的知识技能考核,以及以语言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等为主的能力考核。知识技能的考核是对语言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的应用检验,而能力考核不仅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更是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团队创新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云课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指标

云课程的教学实施打破了传统教学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在资源共享的云课程中,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居家云学习,对自主学习和思考有了更多的时间支配。教师通过云课堂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并能优化后期的教学资源。云课程的评价指标也是贯穿于云课程的整个实施过程,从云课前评价、云课中评价、云课后评价三个维度来确定评价指标。

如下表所示,云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指标分别设定了三项维度空间的一级指标。在云课前评价的一级指标下分设四项二级指标: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个数、次数来衡量学生的日常自主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从学习时长和主题内容的讨论发帖来衡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相关词汇的检测来衡量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以便后期调整和优化教学。在云课中评价的一级指标下分设四项二级指标:从课堂交流区的发言次数来衡量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度;从综合讨论区对同伴问题的评论和回复数来衡量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交流的交际能力;从老师答疑区发出问题的个数和回复数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衡量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思考能力;从小组成员以钉钉会议形式参与小组讨论和活动,异步空间对话并递交小组视频作业等成果展示来衡量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云课后评价的一级指标下分设三项二级指标:从相关知识点的检测来考核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从创建平台同伴互评训练题来衡量学生对当前知识的内化拓展情况,并考核学生对同伴的学习进行客观分析的能力;从对平台同伴互评训练题的完成来衡量学生对同伴学习的客观评判能力。

云课程中的各项形成性评价指标,时刻贯穿学生的学习进程,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提醒和督促。学生能够及时参与知识的讨论和提问,同伴之间及师生之间能够广泛开展对知识内化和拓展的深刻交流。同时,教师也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性的教学指导,并开展个性化和针对性的辅导。评价指标中的学生自测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教与学的反馈。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学习效果,调整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教师也能发现问题,及时调节和优化教学资源。

(四)云课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手段

精品在线云课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手段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信息共享和大数据计算分析的功能,能够更准确、更直观、科学地呈现评价数据,为教学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同时,以大数据评价为驱动,进一步推动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

三、形成性评价在云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笔者所在院校的公外教学团队,已开展三年基于精品在线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同时笔者在“停课不停学”期间,在所执教的班级进行了大学英语基于精品在线云课程的云教学实践,并应用形成性评价来评价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笔者对所执教的云课程学习的班级发放了“形成性评价在云课程中的满意度”问卷调查。为了确保问卷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本问卷以匿名的形式开展,并告之学生本问卷与学科成绩无关。本调查内容涵盖了云教学资源、教学方式、云自测、云平台课堂交流区、老师答疑区、自主学习的云监测、同伴互评训练项目以及团队云合作方式和展示八个项目的评价,每项都有“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五个选项。从调查显示的结果来看,对于目前云教学资源共享和课堂中的自我测试效果的评价满意度很高,“云平台的课堂交流区和老师答疑区”的评价满意度次之,紧接着是“教学方式和同伴互评训练项目”的评价满意度;对于“云平台自主学习的云监测”的评价数据,如图2所示,38.46%的学生表示一般满意;对于“团队云合作方式和展示”的评价项目,如图3所示,有14.29%的学生表示不满意。

为了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一步验证,随机在各班共抽取了3位女生和3位男生,以钉钉会议平台进行云访谈。在访谈中,首先,学生都觉得这种资源的云共享学习能够随时随地进行,都很愿意接受这种云学习方式的评价。其次,这种学习方式的评价一定程度上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能够对学习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并促使自身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状态,使学习过程处于良性发展。最后,这一评价能够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评价以及同伴评价,学生能够相互学习和鼓励,形成良好的云学习环境。但是,学生也反映云平台的数据虽然客观并一目了然,但是监测有出现不稳定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评价结果。同时,学生对团队合作方式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学习策略调整。

四、反思和建议

在精品在線云课程中应用和实施形成性评价,能够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巩固和拓展,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能对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起到监督作用;能够更客观科学地展示学生的云学习效果,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够锻炼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提升学生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探究、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交际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

教师通过云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更能全方位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跟踪学习状况,并能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难点,因材施教,对教学进行反馈,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

然而,形成性评价在云课程的顺利实施,更需要大数据平台及时更新有效数据,进一步稳定平台数据。同时,对云评价主体的监控上,教师需要运用更多的教学策略和激励方式来进一步指导学生能够更准确客观地进行评价,从而使这一形成性评价在云课程教学中展示更科学、更有效的客观评价,进而以评促学、以评促教,进一步推动高职英语现代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杨倬.基于云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以华师云课堂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4):85-89.

[2]Taylor F.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M].NY:Harper and Brothers,1911.

[3]Striven, M. The Methodology of Evaluation [M]. Washington DC: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1967.

[4]Bloom.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5]Weir,C.J.& Roberts,J.Evaluation in ELT [M].NJ:John Wiley & Sons,1994.

[6]Bachman L.F.& Palmer A.S.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7]Black,P.& William.D.In prais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Formative assessment[J].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2003(5):623-637.

[8]Popham,W.J.Transformative Assessment[M]. Alexandria,VA:ASCD,2008.

[9]張雪梅.大学课程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探究: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11(7):123-126.

[10]殷明.基于项目化教学法的高职商务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实践运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54-55.

[11]陈钦兰,农时华,卢幼卿.论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构建[J].海外英语,2014(2):29-31.

[12]鲁静.形成性评估体系在英语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实证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5(12):124-127.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精品体系高职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精品画廊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釉光青精品欣赏
视界 精品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