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互动模式下对隐性高职生进行心理健康实践教育的探索

2020-03-24 23:55杨丽丽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4期
关键词:人机隐性心理健康

杨丽丽

[摘           要]  随着科技进步,心理设备功能不断完善。对存在心理问题,不愿求助但又不能自己调节的隐性学生,设计采用人机互动模式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实践教育,利用心理设备的便于沟通、场景具象化、反馈及时、信息丰富的特点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主要探索提高学生的心理综合素质的方法。

[关    键   词]  隐性高职生;人机互动模式;心理健康实践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4-0170-02

在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大多数学校重点关注通过心理普查筛查出来的“心理异常学生”,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介于心理异常与心理正常之间的学生。这类学生相对心理调节能力差的学生而言,是隐性学生,只因他们平时外显的心理状态优良,容易被忽视,但是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甚至偏差。为了预防这类学生变成“心理异常”学生,我们需要重视。毕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在“堵”而在“疏”,预防是关键。如何针对这些隐性的学生开展有效的教育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一、关键词概念

(一)隐性学生的概念

1.隐性学生的界定

根据心理健康状态以及调节能力分类,可将学生分为四类:第一类:有心理疾病的,需要心理危机干预或心理咨询的学生。第二类:有严重心理问题,需要心理咨询的学生。第三类:有心理问题困扰一段时间,可以心理咨询也可以自行调节的学生。第四类:偶尔有心理问题,自我调节能力强的学生。

隐性学生属于第三类,主要是指心理普查《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UPI)》测试结果中第二类学生或《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中阳性项目处于1-3(不包含3)之间。这类学生心理状态平时很好但是比較敏感,可以自我调节但是能力稍弱。

2.隐性学生的特点

(1)隐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是人际关系好,但较敏感,不轻易交心。不论是同学关系,还是师生关系,他们的人际关系很好,但是容易被同学不经意的话或行为影响;平时笑嘻嘻,但是会把心事藏起来。二是情绪稳定,但遇事情易波动。他们的情绪较稳定,但是遇到压力、失恋等情况时,容易烦躁或抑郁、焦虑,程度较严重,随着事情发展可以缓解。三是学习自主,但内心自卑。他们学习自主,比较有责任心,从不放弃,但会畏首畏尾,总担心做不好。

(2)隐性学生的行为特点

一是不想传递负能量,做个假的“乐天派”。他们遇到不开心的事,很少对别人说,在大家面前总表现出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形象,而背地里被心理问题困扰,有时甚至睡不着,总觉得心里那些事是自己的,别人理解不了、帮不了。二是遇到心理问题,会去寻找解决办法。面对心理苦恼,不会觉得无所谓,而是会找寻办法,但是这些方法是仅仅局限于自我疗愈,例如运动、看心灵鸡汤等,但是缺乏科学指导,故效果短暂。

(二)心理健康实践教育的概念

1.心理健康实践教育的界定: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课堂以外的心理活动而获得心理成长的教育。

2.心理健康实践教育的特点

心理实践教育主要是分成两个大类:一是普适性的,即全体学生都可以参加的,例如第二课堂心理活动、心理素质拓展等。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维护意识,但是没有针对性。二是针对性的,即有心理需求的学生参加的,例如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能力,但是需要学生向别人打开心扉。

(三)人机互动模式的概念

1.人机互动模式的界定

人机互动模式是指遇到心理问题的学生借助心理仪器,在人机互动中科学、主动调节心理的方式。

2.人机互动模式的特点

一是避免人际沟通。对那些不喜欢在老师、朋友面前暴露自己心理秘密的同学而言,人机互动会让他们放下防备,不受咨询老师角色带来压力的影响,也不害怕朋友不经意泄密带来的苦恼。二是场景具象化。游戏的场景是根据现实场景模拟,可以有效训练心理素质,例如,注意力训练。三是耗时短,效率高。机器可以同时提供给几个学生一起使用,并且及时反馈学生的心理状态,以便学生了解自己心理状况根据建议做出调整。四是学生可以随手获取筛选好的大量有效的心理辅导资源,指导他们疏导生活中的心理困扰。

二、隐性学生心理特点的成因

(一)家庭因素

据查阅调研学校学生信息,88%的隐性学生有兄弟姐妹。由于家里孩子不是唯一,所以得到家长的关注较少,但是从小就有兄弟姐妹,相对人际关系较好,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较少。子女较多,大多父母只能顾及温饱,很少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久而久之他们也不知道向谁倾吐。

(二)学校因素

隐性学生心理健康、成绩尚可,受到老师的关注较少,其自主性较强,遇到心理问题基本不会求助老师。并且在以往的学习阶段中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这类学生缺乏有效的心理技能训练,高职的心理健康理论课程学时较短,需要学生投入较多课余时间去实践学习。隐形学生相对独立,朋辈互助缺乏技巧,故倾吐没有效果。此类学生缺乏有效心理技能。

(三)社会因素

社会中“唯分数论”学生观的根深蒂固导致公众对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见,就读高职院校成为低分考生的无奈之举。这也让职校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害怕被嘲笑。这些因素使得他们封闭自己,把心事藏在心里。

(四)自身因素

高职学生综合能力一般甚至偏差,想要在家、在学校、在社會中受到关注,需要付出较多的努力。想做好,但是能力有限,又不习惯求助,加之不被关注、不被认可让他们情绪波动大。把所遇到的问题都归结于自身能力不足,“好面子”“讲自尊”让他们不信任对方,不愿、不敢、不会运用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互助方法。

三、人机交互模式的心理健康实践教育方案

(一)方案设计的背景

对于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的学生而言,他们不愿意向家长、老师、朋友寻求帮助,且心理调节能力弱,而学校有相对齐全的心理功能室及心理智能设备。

(二)方案设计的理念

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主要是赛格里曼等人在2000年提出的,它重视人的潜能,认为激发与培养人的积极面,可以解决心理困惑、克服挫折,进而促进人健康成长。

(三)方案的具体设计

1.大一、大二学生都进行心理普查

学生心理健康是动态的,学校心理中心联合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站,每年10月对大一、大二学生进行心理普查,科学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同时,让学生了解自己心理健康状态,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自我心理疏导做准备。

2.制订好具体方案

(1)明确分工,细化职责

一是心理中心:做好整体规划,包括制订方案,包括人机互动模式的心理健康实践教育主题内容、安排心理功能室开放时间、制作操作指南等。二是心理教师团队:普及心理设备的使用。三是心理协会理事/心理中心学生助理:做好具体心理设备使用指导,协助心理中心维护和管理设备。

(2)制订具体的教育内容

根据学校心理设备与隐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设计人机互动模式的心理健康实践教育主题。

第一种:“情绪断舍离,清除负能量”

设备/工具:音乐放松设备、身心反馈放松训练设备

目的:采用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想象放松法,学生主动放松,并通过生物反馈,让学生了解放松的效果,学会有意识地自我调整。

第二种:“缓解压力,重拾自信”

设备/工具:智能身心反馈运动调适系统、智能击打宣泄仪

目的:运动是大脑的一种主动休息方式,也是较好的减压方法。通过运动、击打等合理宣泄压力、情绪的途径,在“人机互动”下、学生自评及机器正向引导下进行有效的压力缓解,进而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培养健康心态和健全人格。

第三种:“一沙一世界,了解自己内心”

设备/工具:心理沙盘、房树人心理测试仪器

目的:秉承“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心理专家”的原则。让学生自由挑选玩具,在沙箱中进行自我表现,并根据自己创作的沙画,在房树人测试仪器里进行分析,让内心深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沟通,找到自己内心波动的原因。

注:本设计不属于心理治疗,只是自我体察内心,自己分析。

第四种:“了解自己,找到合适的调节方法”

设备/工具:心理自助仪

目的:“助人自助”的心理教育理念,通过心理测量、心理专业知识讲解、心理小游戏等实现人机交互与线上沟通功能,不仅可以了解自己,还可以进行自我调节。

(3)选择实施途径

主要采取两种集中引导方式:一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必修课)中,心理老师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到心理中心功能室进行体验,老师进行讲解。二是专题体验周。在新生入学教育和5·25心理活动月,安排专题体验周指导学生体验、运用心理设备。过程中也会定期做好宣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来心理中心寻求帮助。

四、人机交互模式的心理健康实践教育的建议

1.把心理设备体验、心理理论、心理设备使用课程化放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一个板块,或者单独一门课中,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学习。

2.开发更有针对性的体验式心理健康实践教育主题,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提高全员心理素质。

3.如果条件允许,在宿舍区域建立心理多功能室,方便学生。

综上所述,人机交互模式的心理健康实践教育主要是通过老师指导学生使用相关心理设备/仪器,从而能自主地使用设备/仪器,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这样的教育针对那些存在心理问题,不愿求助但又不能自己调节的隐性学生。心理设备/仪器提供真实的模拟界面以及丰富的指导资源,可以弥补时间、空间、主观因素的限制。但是,教育效果是否明显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宋辉,舒新峰,谢婷,等.人机界面设计课程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9(11):147-150.

[2]潘琦.基于发展心理学的幼儿数字游戏界面与交互设计探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8,17(4):72-74.

[3]许晓伟.基于体感人际交互方法的心理宣泄系统设计[D].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

编辑 原琳娜

猜你喜欢
人机隐性心理健康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从内到外,看懂无人机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人机对视
水下无人机:解锁钓鱼新姿势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米歇尔.奥巴马与第一夫人的隐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