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联合服务初探

2020-03-24 00:08沈文亮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4期
关键词:效应院校图书馆

沈文亮

[摘           要]  集合效应理论可以实现管理与效益的合成与互补, 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从集合效应概念及在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联合服务应用的必要性入手,提出实现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联合服务的必要性和具体举措,对加强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联合服务的探索和指导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    键   词]  高校图书馆;企业图书馆;联合;服务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4-0196-02

教育部2015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三十七条规定,“图书馆应在保证校内服务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发挥资源和专业服务的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和为提供社会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义务和发展方向。作为区域性的高职院校图书馆有义务服务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有条件也应该向社会开放和提供社会服务。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联合服务不仅是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自身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本文浅谈基于集合效应的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联合服务的探索。

一、基于集合效应的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联合服务的必要性

(一)集合效应理论解析

集合效应最早是于2011年发表在美国《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简称SSIR)杂志上的一篇题为Collettive Impact(集合效应)的文章中提出的,文章所述集合效应理论,即群体成员相互作用产生共同效果时的协同作用。

(二)集合效应在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联合服务应用的必要性

所谓的“集合效应”是由单个“个体效应”组成的,是所有“个体效应”的集合,如果每个“个体效应”都是正向效应,那么这个“集合效应”就是各个“个体效应”正向效应的累加和倍加,通常所说的1+1≥2;相反,如果在“个体效应”中存在有负向效应,那么这个“集合效应”就不是各个“个体效应”的总和,即1+1<2,甚至可能出现负向效应。集合效应产生的根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实施主体两者之间的非统一性;二是两者效应主体的同一性。就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联合服务而言,就是高职和企业的读者。所谓的非统一性是指高职图书馆服务的读者主要是师生,而企业图书馆服务的读者是企业员工,恰恰正是这种非统一性使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服务的集合效应成为可能。由于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属于不同的行业,其自身的发展历程、工作方法和服务对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可能导致他们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体现出不同的特征。正是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服务的共性所在,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联合服务的集合效应成为必要。

(三)集合效应在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联合服务应用的优势

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联合服务实施主体的非统一性和效应主体的同一性,使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联合服务的集合效应成为必要。集合效应就是将高职图书馆服务与企业图书馆服务进行整合,达到服务效果及服务优势的叠加,有利于实现在创新能力、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上的提升。

1.推动协同创新能力提升

高职图书馆在与企业开展协同创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首先是文献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势,高职院校图书馆有着比较丰富的馆藏,包括品种丰富的中外纸质和电子图书、杂志、报纸、会议纪录、专利、科技报告等;其次是人力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优势,在人力资源方面,除了图书馆学专业之外,还有一些外语、计算机等各种专业的人才,特别是在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分析、挖掘、处理和专题数据库利用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不仅可以帮助提高企事业单位职工信息意识,提高信息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还可以为企业提供科技信息和专题服务。企业图书馆具有国际、国内第一手文献信息资源,包括专利、标准、科技报告等,高职图书馆通过与企事业图书馆联合服务就可以及时把国内外最新的学科前沿动态传递给高职和企事业相关教学、科研及工作人员,最大限度发挥高职图书馆与企事业图书馆的联合作用。

2.人才资源上的提升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十几年来,高职院校开展示范性院校、骨干性院校以及教学评估和质量诊断,现在又开展“双高”。高职图书馆建设少不了人才资源建设,可以说专业队伍建设是图书馆建设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近年来,高职图书馆一方面积极引进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使高职院校图书馆能够不断补充高学历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对年轻馆员进行培训,鼓励馆员提高学历、学位进修。这可以促使高职院校图书馆人才队伍逐步向专业型、技能型人才方向发展,人才资源整体素质不断提升。虽然,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人员都有一定的专业背景,但面对企事业服务,特别是为高精尖项目的服务有所欠缺,与企事业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相比没有那么专业。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联合服务可以实现人才资源上的提升,双方直接为校企的发展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知识和智力支撑。

二、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联合服务的探索

集合效应理论就是通过严密的组织与协调,实行共享化评估、共同的议程、持续的沟通、互为强化的行动、统一的协调与支持,从而实现管理與效益的合成与互补,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高校图书馆和企业图书馆在服务好本单位和满足本单位读者的需求上,应该开展校企联合的服务,可以在以下方面给予重视。

(一)转变观念,主动做好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联合服务

高职图书馆和企业图书馆要开展联合服务,必须打破传统服务观念的束缚,树立与时俱进的新理念。首先,打破高职院校图书馆和企业图书馆服务的各自为政,改变目前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之间“三不”的现象,即互不开放、互不流通、互不合作的“信息孤岛”局面,改变各自长期以来以单位读者为服务对象的旧观念。其次,作为图书馆人员也要摒弃旧的被动式等读者上门服务的观念,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图书馆走出校园和单位的围墙,有意识、有组织地为师生或生产、科研人员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实现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之间的共赢。

(二)构建高職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联合服务的机制

开展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联合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联合服务的机构,旨在组织机构内校企一体化文献信息服务协调管理,协调校企文献信息服务活动和利益关系,把高职图书馆、企业图书馆等各个机构相互连通,形成一个区域性图书馆门户联盟系统,形成一套组织协调机制,在校企文献信息服务中真正发挥沟通、协调、中介的作用。

(三)创建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协同创新平台

协同创新是将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资源等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而实现深度合作。创建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协同创新平台,就是要通过这个平台给双方图书馆提供更加可靠、方便的文献信息服务。搭建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协同创新平台,更好地加强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管、共享,也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

(四)加强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

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联合服务搞得好不好,人才是关键,联合服务人员的素质决定联合服务质量的高低,要想提供高水平的信息服务,必须具有高素质的信息服务人才。

为了更好地开展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联合服务,必须加强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一要通过引进人才或调整人员专业结构、提高学历层次等途径提高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二要建立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工作人员培训基地,依托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所在地一些高校或企业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大力开展在馆人员培训工作,加大培养图书馆在职各类专业人员的力度,使其尽快适应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联合服务的工作岗位;三要构建一个人才共享和交流机制,实现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内人力资源的共建共享,提升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馆员的整体水平。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以建立定期的人才交流和馆员互派制度,实现人才资源有序、理性、健康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为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联合服务提供坚实的智力资源和人才支撑。

(五)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联合服务设想

1.实现资源共建、共管、共享

高职院校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相比,无论是资源数量,还是学科门类都比企业图书馆强,但论资源的特色,特别是专业性方面企业图书馆更有优势。高职院校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一方面要依据学校或企业教学、生产科研需求和读者需要进行资源建设,另一方面开展联合服务,实现资源共建、共管、共享。

2.助力学校和企业科研的发展

高职院校一般地处地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服务是其办学的根本任务之一。高职图书馆具有充足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可以说在文献信息服务、信息咨询、课题代查检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职院校可以助力企业产品标准的研究和创新,提高生产力水平。企业图书馆具有国际、国内第一手文献信息资源,包括专利、标准、科技报告等,为高职院校提供在产品研发方面的第一手资源,有利于产学研活动的提升。

3.校企联合咨询服务

高职图书馆和企业图书馆可以将参考咨询服务人员延伸至联合服务的读者。可以上门到馆,也可以通过QQ、电子邮件、电话、微信等多种联系方式开展线上、线下问题咨询或定题跟踪服务,有了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建立起来的参考咨询平台,高职的师生和企业的科研、生产人员也可通过图书馆平台得到学校或企业对相关问题的答复,将学校、企业联系起来,有利于促进学校产学研的发展,也有利于企业科研和生产的发展。

总之,基于集合效应开展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联合服务的探索,有利于推动高职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协同创新能力,实现文献资源叠加,资源的共建、共管、共享和人才资源上的提升,助力学校和企业科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莫晓敏.“互联网+”下基于高校图书馆的校企联合服务模式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8(2).

[2]汪斌,刘莉军.基于职教集团办学模式下高职图书馆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共建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3(11).

[3]高玉平.高校图书馆开展与中小企业的协同创新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11).

[4]卢艳平,基于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7).

[5]李英杰,图书馆参与社区建设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6(6).

编辑 王海文

猜你喜欢
效应院校图书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画与理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图书馆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偶像效应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