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需求的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创建与研究

2020-03-24 00:46高乐王春萍刘媛张银环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4期
关键词:建设工程用人单位标准

高乐 王春萍 刘媛 张银环

[摘           要]  高职院校的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面向社会需求,这是由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为人才就业奠定良好的前提和基础。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在专业建设中,将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针对如何构建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标准体系阐述了自己的意见,分析了该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并从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等方面,阐述了标准体系的基本内容以及如何体现出社会的发展要求。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标准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4-0226-02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应该立足社会需求、把握社会需求和体现社会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应用型人才,这也是高职教育发展与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竞争的一个优势点。在高职院校的专业中,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非常明显的专业,该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以后一般都会走上建设工程管理岗位,这是一个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就业领域。如果在该专业人才培养中无法体现出社会发展要求,用人单位很难聘用该专业的毕业生,也不利于该专业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对高职教育教学工作也会产生较大的阻碍。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并在体系中体现出社会发展要求,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保持着良好的趋势,虽然2020年受特殊情况的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可能出现一些反复,但是从整体发展情况来看依然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从当前中国社会人才的培养体系来看,高等教育是承担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而在高等教育中,普通高等教育側重于学生的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培养,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将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区别,国家在高等教育发展当中明确规定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要想满足经济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将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对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而言,只有明确了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在人才培养工作当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增强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高职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

高职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职业教育,所谓的职业教育就是满足人才的就业和职业发展的教育,而从就业和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讲,要求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站在高职教育发展的角度来讲,高职教育本身要想与普通高等教育竞争,就必须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当中也是如此,高校的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毕业以后的主要就业领域是建筑管理,这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就业领域,毕业生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也很难适应建筑管理岗位。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在体系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出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和特点,尤其是对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能够进一步帮助高职院校明确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优化专业课程及培养方式,保证所培养的人才能够符合单位的用人标准和要求,为人才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分析

(一)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在建设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只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才能为后续的其他方面的标准体系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具体来说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保证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能够真正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才能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为其职业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素质。另一方面要求较强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具体来说就是要具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适应一线施工管理岗位的基本要求,并具备岗位工作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这两个方面是各个高职院校在定位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必须明确体现出来的两个核心目标。

(二)人才规格

人才规格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结合建设工程管理实践要求和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情况,将人才规格总结为以下几点。

1.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指经过高职三年的培养,应该具备的建设工程管理的知识结构,结合当前本专业的课程设计实际情况。在知识结构上应该包括设计基本原理、建设工程专业知识、建设工程管理知识。所谓的设计师设置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基础设计相关的基本原理及知识等。在这里要准确界定建设工程专业知识和建设工程管理知识的区别,建设工程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建筑制图、建筑材料检验、建筑构造等,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建筑测量、建筑施工技术,来完成基本的建筑知识的运用。建筑管理知识是指从事建设工程施工管理、施工监理等工作所必需的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力。

2.能力结构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的能力结构体现在很多方面,综合体现在建设工程管理相关岗位要求方面,总结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结构如下:(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定位、放线、抄平的实践操作能力。(2)系统地掌握建设工程当中所使用的各种建筑材料的名称、规格和性能,并具备一定的质量检测能力和材料保管能力。(3)基本的制图与绘图方法,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绘图知识和把握施工图。(4)系统地掌握建设工程施工建设的基本过程及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基本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质量检测标准及其评定方法,施工过程中的工艺和质量控制,以及与之对应的管理知识与能力,也包括施工监理的知识与能力。(5)系统地掌握建筑造价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具备一定的造价管理能力,并能够运用此项能力参与工程投标及预算和结算工作。(6)熟练掌握工程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能够独立完成竣工材料的收集、整理和编制的工作。(7)系统地掌握建筑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和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具备胜任相关管理岗位的基本能力。(8)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与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管理相关的软件操作,包括CAD软件等,具备信息化建设工程管理能力。(9)熟练运用和掌握BIM技术相关软件的操作方法,并能将BIM技术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3.素质结构

素质结构也是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体现在具体的培养标准中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素质结构应该包括以下几点:(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能够自觉将自己的价值追求、职业发展与民族发展和崛起联系起来。(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诚信意识,热爱建设工程管理行业,并将其作为今后职业发展的首选。(3)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熟悉待人接物的基本要求。(4)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体,身体素质能够满足建设工程管理的岗位工作需要。(5)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了解违反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管理规定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6)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建设途径

(一)立足教育教学明确的人才培养标准

高职院校在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立足本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在此基础上明确人才培养的标准。作为一线人才培养的单位,高职院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同时针对人才就业反馈情况也能客观地反映出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尤其是很多高职院校在建设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当中采用了订单式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根据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确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甚至会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实训教学。所以说在这种模式当中,高职院校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也可以将用人单位的需求融入人才培养标准体系中。但是,用人单位的需求要想转化为具体的课程体系及其相关知识,需要高职院校在准确把握用人单位需求的基础上对其作出准确的界定,同时明确与之对应的专业课程及其内容,并在专业课程当中体现出人才的培養目标。

(二)引导用人单位参与标准制定

从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讲,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活动,既是为了自身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人才就业的需要,更是为了满足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这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因此,在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为用人单位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引导用人单位参与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建设的过程中可以组织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调研活动,通过到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调查的方式,来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以及对人才素质能力基本要求,积极倾听用人单位对人才标准体系建设的意见,将调研的结果融入标准体系建设中。另一方面对合作的实习单位,在人才标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邀请他们参与整个过程,比如说参与学校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工作组,用他们的实践经验来弥补高职院校自身在这方面的不足,使所制定的建设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标准体系更加科学和完善,全面地体现出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职院校的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人才培养的标准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高职院校在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将人才培养标准体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此基础上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前提和基础。

参考文献:

[1]徐达奇,杨丽.经济新常态下工程管理人才素质及培养途径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2]张静晓,赵陈影,李慧,等.工程管理专业BIM毕业设计学习效果测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1).

编辑 曾彦慧

猜你喜欢
建设工程用人单位标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物资采购模式优化思路分析
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
永远幸福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党员标准是什么?
到分公司任职工龄可连续计算
建设工程合同法律风险的防控分析
谈谈珠海市建设工程档案工作量化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