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食管癌恶性程度及放疗疗效评估中的作用分析

2020-03-26 08:55姚亚云陈胜东王涛黄骞
医药前沿 2020年32期
关键词:二聚体食管癌血浆

姚亚云 陈胜东 王涛 黄骞

(宜兴市肿瘤医院放疗三科 江苏 宜兴 214206)

血浆D-二聚体是人体内纤维蛋白降解后特异性产物,其测定结果能够鉴别原发性以及继发性纤溶亢进症。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发现,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所代表的临床意义有所不同。据有关资料显示,食道癌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会明显升高,进而会导致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等问题[1]。为分析食管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在食管癌恶性程度及放疗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我院进行了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单因素分析,并分析了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放疗疗效的关系。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2 月—2020 年6 月本院收治的50 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组,其中男性30 例,女性20 例,患者年龄在45 ~75 岁之间,平均(59.3±7.8)岁,选择同一时间段内的50 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参照组,其中男性28 例,女性22 例,年龄在46 ~74 岁之间,平均(58.8±7.3)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 >0.05),有可比性。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道德伦理学。

1.2 方法

分别在食管癌患者放疗前以及放疗结束后三个月时,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加入3.8%的枸橼酸钠,比例为1:9,分离血浆后进行D-二聚体检验。要保障在两小时内进行检验,如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等现象,应该重新采集,同时检验参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2]。

50 例食管癌患者均进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放疗期间观察患者的治疗变化,监测血浆D-二聚体数值,并评估患者的病灶以及食管癌恶性程度[3]。

1.3 评价指标

1.3.1 放疗前,进行患者血浆D-二聚体单因素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远处淋巴结转移以及食管癌恶性程度。

1.3.2 放疗前后,对比食管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指数变化,并进行放疗前后对比以及与参考组进行对比。血浆D-二聚体正常参考值:0 ~330ng/mL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放疗前

以患者的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食管癌分期等六个因素,进行患者血浆D- 二聚体单因素分析。结果:年龄、性别以及淋巴结转移因素下患者的血浆D- 二聚体数值差异(P >0.05),无统计学意义;食管癌患者放疗前有远处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浆D- 二聚体数值高于无远处淋巴结转移患者(t 值:2.0728,P 值:0.04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NM Ⅲ期及TNM Ⅳ期的血浆D-二聚体数值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M Ⅲ期血浆D-二聚体数值变化均高于TNM Ⅱ期(t 值:2.0666,P 值:0.0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NM Ⅳ期血浆D-二聚体数值变化均高于TNM Ⅱ期(t 值:2.0858,P 值:0.0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患者血浆D-二聚体单因素分析

2.2 对比研究组患者放疗前后与参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值

研究组患者放疗前血浆D-二聚体数值高于放疗后(t 值:6.5001,P 值:0.0000);研究组患者放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数值均高于参照组(t 值:4.6113,P 值: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研究组患者放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值与参照组对比

3.讨论

食管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受饮食文化以及生活习惯的影响,我国食管癌的患病率居高不下。一般在早期患者不宜自查,常与胃炎、咽喉炎等病症混淆,当发展至中晚期时,患者会出现强烈的胸口疼痛、吞咽困难等。目前对于食管癌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以及化疗三种方式。其中放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手术切除率,同时能够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因此,放射治疗方法通常作为食管癌首选治疗方法[4]。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可以发现,食管癌患者的查体结果中,常伴有血浆D-二聚体数值不同程度升高。而D-二聚体作为纤维蛋白降解后特异性产物,一旦数值升高会导致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等不良现象。同时在放疗效果不佳时,血浆D-二聚体数值通常也较高[5]。

本次分析了食管癌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单因素,从单因素分析中可以看出,食管癌患者恶性程度越严重,患者血浆D-二聚体数值越高,从而代表患者放疗效率不佳[6]。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主治医师要密切观察食管癌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数值,一方面预防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另一方面可以监测食管癌患者的放疗效果[7]。同时可以根据数据监测,评估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方法的适用性。

本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以及淋巴结转移因素下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数值差异(P >0.05),无统计学意义;食管癌患者放疗前有远处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数值高于无远处淋巴结转移患者(t 值:2.0728,P 值:0.0496),有统计学意义;TNM Ⅲ期及TNM Ⅳ期的血浆D-二聚体数值变化无明显差异(P >0.05),无统计学意义;TNM Ⅲ期血浆D-二聚体数值变化均高于TNM Ⅱ期(t 值:2.0666,P 值:0.0475),有统计学意义;TNM Ⅳ期血浆D-二聚体数值变化均高于TNM Ⅱ期(t 值:2.0858,P 值:0.0459),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放疗前血浆D-二聚体数值高于放疗后(t 值:6.5001,P 值:0.0000);研究组患者放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数值均高于参照组(t 值:4.6113,P 值:0.0000),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从单因素分析中可以看出,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与食管癌恶性程度有关。因此可以通过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分析评估患者的放疗效果。

猜你喜欢
二聚体食管癌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