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2020-03-26 08:55黄艳萍
医药前沿 2020年32期
关键词:孕次产次宫颈癌

黄艳萍

(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检验科 陕西 西安 710089)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属于宫颈癌癌前病变,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特别是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持续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必要因素[1-2]。HR-HPV 感染后是否引发疾病受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对HR-HPV 持续感染者与HR-HPV 阴性者的阴道微生态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HR-HPV 持续感染与阴道微生态间的相关性,为宫颈病变的防治提供更多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在我院门诊进行宫颈癌筛查的316 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月经干净3d 后采样,3天内无性生活,入组前一个月无阴道放药及上药,有性生活史,未绝经,有完整宫颈,宫颈完整,排除标准:妊娠及哺乳期女性,有子宫切除及宫颈手术史者,内分泌、免疫功能障碍者,精神疾病患者,阴道异常出血或接触性出血者,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所有受试者按照HR-HPV 检查结果分为阳性组(100 例)和阴性组(216 例)。阳性组中年龄23 ~48 岁,平均年龄(36.61±5.11)岁;孕次0 ~5 次,平均孕次(1.76±0.61)次;产次0 ~2 产次(0.91±0.23)次;疾病类型:CIN Ⅰ级51 例,CIN Ⅱ级29 例,CINⅢ级20例。阴性组中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35.98±4.13)岁;孕次0 ~4 次,平均孕次(1.71±0.55)次;产次0~3 次,平均产次(0.95±0.21)次;疾病类型:CIN Ⅰ级55 例,CIN Ⅱ级29 例,CIN Ⅲ级16 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HR-HPV 检测 采用阴道扩张器充分暴露子宫颈并对宫颈口分泌物进行清理,将一次性HPV 采样刷置于子宫颈和外口,顺时针旋转3 ~5 周,收集宫颈上皮细胞;将采集样本放入含专用细胞保存液的样本管中贴标签送检。依据聚合酶链式反应-斑点杂交原理对样本中HPV-DNA 进行检测和分型。

HR-HPV 阳性判定标准:感染一种或一种以上HR-HPV 亚型。

1.2.2 阴道微生态检测和评价 阴道分泌物中未检出阴道毛滴虫、菌丝、孢子等,阴道清洁度正常、乳酸杆菌功能正常、pH值(3.8 ~4.5),过氧化氢(-)、唾液酯苷酶(-)、白细胞酯酶(-),符合以上标准为阴道微生态正常,有一项不达标则为阴道微生态失衡。BV 判定标准:Nugent 评分≥7 分;TV 判定标准:镜检发现阴道毛滴虫;VVC判定标准:镜检发现芽胞和菌丝;AV 判定标准:Donders 评分≥3 分;WBC 异常:400 倍镜下WBC>10个/HPF;乳杆菌减少判定标准:湿片乳杆菌分级为Ⅱb和Ⅲ。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HR-HPV 检测结果

本组316 例受试者共检出216 例HR-HPV 阳性,HR-HPV 感染率为31.65%(100/316);216 例HR-HPV 阳性患者中单一感染者201 例,单一感染率为89.35%(193/216);多重感染15 例,多重感染率为10.65%(23/216)。

2.2 阴道微生态检测结果

阴道微生态失衡106 例,BV 阳性48 例,TV 阳性10 例,VVC 阳性25 例,AV 阳性26 例,WBC 异常53 例,PH 值异常49 例,乳杆菌异常63 例,阴道清洁度Ⅲ-IV 度79 例。

2.3 阴道微生态与HR-HPV 感染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HR-HPV 阳性组阴道微生态失衡、BV 阳性、VVC 阳性、PH 值异常及乳杆菌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HR-HPV 阴性组(P <0.05),详见表1。

表1 阴道微生态与HR-HPV 感染见的相关性分析[n(%)]

3.讨论

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过程,HPV 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但HPV 感染后是否引发病变受多种因素影响。70%以上的HPV 感染女性会在阴道局部自身免疫功能、阴道微生态等多重作用下被清除,并不会发展为宫颈癌。目前较多研究证实过早性行为、性生活不洁、早年分娩、初次性行为年龄过小等均为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3-4],但关于阴道微生态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较少。阴道微生态是一种受内外因素影响较大的由阴道解剖结构、阴道内分泌和阴道菌群共同构成的一个动态、独特的灵敏体系,目前阴道微生态与HR-HPV 持续感染的相关性并无定论;基于以上理论基础,本研究对HR-HPV 持续感染者与HRHPV 阴性者的阴道微生态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HR-HPV 持续感染与阴道微生态见得相关性,为宫颈病变的防治提供更多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HR-HPV 阳性率为31.65%,单一亚型感染率为89.35%;阴道微生态失衡率为49.07%;说明HR-HPV 感染和阴道微生态失衡率较高,现状不容乐观需重点防护。此外,本研究还发现:HR-HPV 阳性组阴道微生态失衡、BV 阳性、VVC 阳性、PH 值异常及乳杆菌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HR-HPV 阴性组(P<0.05),说明阴道微生态失衡、BV 阳性、VVC 阳性、PH 值异常是HR-HPV 感染的危险因素,乳酸杆菌是HR-HPV 感染的保护因素。分析原因可能为PH 值异常必然导致阴道内微生物菌群受影响,同时为病原微生物的定植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增加了阴道炎症发生的风险,同时导致阴道微生态失衡;炎症发生发展必然导致阴道上皮受损,同时会导致机体阴道原有微环境和免疫防护机制被打破,增加了HR-HPV 粘附、感染并引发宫颈病变的可能[5-6]。

综上所述:女性生殖健康问题值得注意,女性应注意阴部个人卫生,如有不适及时就诊,同时应做好社会宣传和来院健康教育,降低阴道微生态失衡的发生,降低HR-HPV 感染,提高女性生殖健康。

猜你喜欢
孕次产次宫颈癌
社区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不同产次自然分娩对产妇分娩不良事件及盆底结构功能的影响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生育状况及未来趋势调查报告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孕次孕期体重与子痫前期妊娠结局的logistic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