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开胸肺切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20-03-26 08:55李琦黎渝
医药前沿 2020年32期
关键词:胸管计数肺部

李琦 黎渝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广西 南宁 530007)

FTS 指的是围手术期结合多种学科技术的综合护理措施,其核心目的在于促进术后患者加快痊愈,最大限度的避免并发症发生,促使患者病死率减少,缩短其住院时间。近年来,腔镜下肺切除术虽然发展趋势很快,但却没有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则是因为施展此术存在多种限制因素,所以,就目前而言,开胸肺切除术仍然是治疗肺部肿瘤和恶性肿瘤的主流术式,但该术式同样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该术式造成的损伤严重,患者在术后伴有强烈的不适感,术后具有较多的并发症,死亡率普遍较高。本文将快速康复理念为主导的健康方案作为治疗方案,以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我院2018 年6 月—2019 年5 月收治的90 例开胸肺切除手术治疗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50 例,采用快速康复方案)和对照组(40 例,采用传统治疗方案)。观察组50 例,年龄21 ~69 岁,平均年龄(45..25±6.25)岁。对照组40 例,年龄25 ~69 岁,平均年龄(45.35±6.45)岁。本次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以进行有关数据的对比。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小于等于70 岁。(2)不伴有重度心脑血管疾病。(3)自愿参与,入组前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4)无重大糖尿病过往病史。(5)术前未实施放疗或化疗。(6)常规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

排除标准:(1)伴有心、肝、肾、等严重躯体疾病。(2)无精神障碍疾病。(3)对本组药物过敏者。(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3 方法

(1)术前准备:两组患者在实施手术前,临床医师均给予其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属在实施手术过后存在的术后并发症和注意事项,稳定患者心理状态。在实施手术前夜,实施一次普通灌肠,肌肉注射10m g 地西泮,在实施手术前进行尿管留置。而对照组则在实施手术前十小时内禁止饮食。(2)手术方式:采用健侧卧位,实施全身麻醉,实施单肺通气(采用双腔气管插管)。采用常规前后胸部外侧小切口,游离动静脉各分支,实施双重缝合结扎,支气管断裂部分采用T X30G 支气管闭合器实施闭合,采用肺门纵膈淋巴结实施常规标准清扫,手术完成后,放置胸腔引流管。(3)术中处理:观察组实施全麻加硬膜外麻醉,手术过程中对输液量进行严格控制,补液量小于1000m l,临床医师需严格注意温度管控,手术室室温维持在24 摄氏度左右,采用加温器实施术中静脉输液。对照组采用单纯麻醉,术中对输液量不进行特别管控,也不特别采用保温措施[1]。(4)术后处理:观察组在手术完成后采用持续硬膜外导管泵给予镇痛药48h,并在术后第一晚告知患者靠床坐起,进行床上肢体活动,并引用300m l 的糖盐水。术后次日清晨拔除尿管,告知患者可以进行常规饮食,并要坚持进行床上活动,帮助患者进行吸痰处理,部分恢复较快的患者可以开始下床活动。在术后第三天给予患者1000 ~1500m l 的静脉补液量,并采用加温器保暖。对照组则持续采用48h 静脉镇痛泵,术后次日嘱咐患者适当活动肢体,进食流食,给予患者咳痰帮助,增加活动量,术后第三天给予与观察组相同的静脉补液量,不采用输液加温器[2]。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第3 天白细胞计数、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并发症包括伤口痊愈不良、肺部感染、心律失常。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09.52±42.50)min,术中出血量为(147.42±86.82)ml,胸管留置时间为(2.92±1.22)d,术后3d 白细胞计数为(10.52±2.10)109/L,伤口痊愈不良1例,肺部感染2 例,心律失常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00%,住院时间为(8.82±1.65)d。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相比较,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胸管留置时间、术后3d 白细胞计数、住院时间和总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指标对比(±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胸管留置时间(d) 术后3d白细胞计数(×109/L) 住院时间(d)观察组 50 109.52±42.50 147.42±86.82 2.92±1.22 10.52±2.10 8.82±1.65对照组 40 114.22±50.25 153.72±93.52 3.52±1.15 11.53±2.02 10.12±1.75 t 0.481 0.331 2.378 2.306 3.615 P 0.632 0.742 0.020 0.024 0.001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对比[n(%)]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在各类外科手术中FTS 的广泛使用,国内外的大部分学者对FTS 的临床疗效保持肯定态度,因此,我院基于国内外其他外科手术中的FTS 方案上,充分结合我院肺部手术特点,从而制定了一套专属于肺部肿瘤患者的FTS 方案。结果表明,采用FTS 方案的观察组的各方面指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能够缩短胸管拔除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观察期限。

而在常规的肺切除手术中,实施手术前通常会要求患者禁食禁水,避免实施麻醉后诱发消化道反流,进而导致吸入性肺炎,而随着临床研究不断验证表明:在患者保持正常消化功能的情况下,肠胃内部的液体只需两小时就能排除干净,而且在实施手术前,提醒患者口服碳水化合物,能够促使应激反应和消耗反应尽快减轻,还可以诱发机体产生物质合成代谢状态,还能够促使肌肉组织维持正常的器官功能,平衡体内氮水平[3]。而在本文中,我院观察组结合国内外多方FTS 经验,在实施手术前一天仍旧正常饮食,在手术开展前两小时,摄入300ml 糖盐水,促使患者胃肠道功能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具有良好的依从性,没有发生吸入性肺炎[4-5]。

在开胸肺切除手术的实施过程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有效改善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胸管留置时间,减少术后第三天的白细胞计数,术后并发症显著更少,住院总时间明显缩短,加快术后康复,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胸管计数肺部
古人计数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自制胸管固定带在肺癌术后患者胸管管理中的应用
古代的计数方法
肺上叶切除手术单根胸管引流与两根胸管引流对比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肺癌患者胸管注入化疗药物的观察及护理干预
肺楔形切除术后不留置胸管患者快速康复护理策略研究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