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分析

2020-03-26 08:55田丽丽胡皓马一鸣林文秀林光永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32期
关键词:置换术髋关节麻醉

田丽丽 胡皓 马一鸣 林文秀 林光永(通讯作者)

(泗阳县人民医院 江苏 泗阳 223700)

髋关节是人体的主要承重关节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髋关节骨折目前也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骨科疾病,发病人群主要为老年群体[1]。由于伴随着老年人机体功能不断减弱,骨质变得疏松,因此可能会出现髋关节骨折的现象,对老年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阻碍[2]。临床治疗中常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老年人自身可能存在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因此在选择麻醉方式时需要极其慎重,减少不良情况发生并且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以确保老年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安全性[3-4]。本文主要就超声引导下LPSNB 麻醉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2017 年5 月—2020 年4 月接受治疗的60 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予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腰硬联合麻醉)和观察组(超声引导下LPSNB 麻醉),各30例;观察组男、女为14、6 例。年龄范围:53 ~78 岁,中值:(65.51±1.26)岁;对照组男、女13、7 例。年龄范围:54 ~77 岁,平均年龄:(65.52±1.24)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家属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相关同意书。②于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凝血障碍患者;②患有精神疾病或者配合度低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静脉通道建立,注射乳酸林格注射液、咪达唑仑、芬太尼,剂量为6 ~8mL/kg、1 ~2mg,1μg/kg。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腰硬联合麻醉,指导患者行侧卧位,穿刺位置在L3 ~L4,麻醉使用1%的利多卡因,随后进行硬膜外穿刺直至外腔,使用腰穿针刺入蛛网膜下腔并伴有脑脊液渗出后,注射布比卡因,剂量为2ml 与10%葡萄糖溶液混合后注入,当观察硬膜外腔无血液流出后,则再注入2%利多卡因。

将超声引导下LPSNB 麻醉方式应用于观察组,指导患者行侧卧位,使用超声探头对患者的L3 ~L5 之间进行平扫,其中有正中旁、横向、矢状位等,再选择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位置在距中线4cm 的外部,使用平面进针法到腰大肌间隙,随后注射0.5%盐酸罗哌卡因,剂量为20mL,注射时尽量保持匀速缓慢进行。再使用超声对股骨处进行扫描,在获取图像结果后,采取相同进针方式对坐骨神经旁进行穿刺,随后注射盐酸罗哌卡因25mL。

1.3 效果判定

两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比较,显效:手术过程中无疼痛感,肌松较好;有效:手术过程中有较轻疼痛感,肌松良好;无效:手术过程中有明显疼痛感,肌松较差。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术后疼痛评分,0 ~3 分为无痛,4 ~7 分为轻微疼痛,8~10 分为剧烈疼痛。

两组生活质量水平比较,使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法,包括对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包括呕吐、头晕、尿潴留。

1.4 统计学方式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麻醉总有效率比较

两组麻醉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 >0.05),见表1。

表1 麻醉总有效率比较[n(%)]

2.2 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术后疼痛评分比较(±s)

表2 术后疼痛评分比较(±s)

组别 n 术前 术后6h 术后12h 术后24h观察组 30 7.23±2.23 4.78±1.38 3.22±0.87 1.29±0.43对照组 30 7.19±2.20 7.06±2.17 6.89±2.14 6.26±1.78 t 0.070 4.856 8.702 14.866 P 0.945 0.000 0.000 0.000

2.3 生活质量水平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生活质量水平比较(±s)

表3 生活质量水平比较(±s)

组别 n 社会功能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 物质生活状态观察组 30 86.65±3.26 87.36±2.59 87.68±3.36 88.23±3.15对照组 30 80.11±2.56 81.36±2.46 81.22±2.45 82.33±2.56 t 8.642 9.200 8.509 7.961 P 0.000 0.000 0.000 0.000

2.4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并发症发生率[n(%)]

3.讨论

近年来,由于髋关节受损而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人数不断增多,因此临床上对于老年患者的治疗安全性给予了更高的关注度。因老年患者的年龄较大、耐受度较差并且可能伴有高血压等疾病,所以在进行手术麻醉时面临着较大的麻醉风险,让患者的麻醉效果达到最佳并且减少患者手术疼痛感成为了临床重点研究的内容[5-6]。

临床上常使用的麻醉方式为腰丛神经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等,前者的麻醉效果较明显,但操作难度较大,要求麻醉师的操作技能较好,若麻醉操作错误患者可能在术后会出现恶心等情况,甚至造成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影响患者的肢体恢复并且无法进行早期下床活动。应用超声引导进行麻醉,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将药物送达神经束范围内,判断麻醉药物扩散的范围,准确率极高,缩短了麻醉起效时间,减少对患者神经造成的刺激,降低产生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患者在治疗后的安全性,并且在短时间内能够更快地进行早期下床活动,促进患者肢体尽快恢复[7-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麻醉方式的效果差异较小,其中存在2 例无效患者,其原因为穿刺针无法进入硬膜外腔,阻滞范围偏低造成患者产生剧烈疼痛,肌肉松弛度不足,因此麻醉无效;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说明实施此麻醉方式,患者在手术后的疼痛感明显减轻,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观察组生活质量水平比对照组高,说明实施此麻醉方式,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病情恢复的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预后效果的改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说明实施此麻醉方式,让患者可能面临的危险因素减少,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性。

综上,对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使用超声引导下LPSNB麻醉,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髋关节麻醉
髋关节活动范围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小儿麻醉为什么要慎之慎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