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应用冷刀锥切与环形电切临床效果比较

2020-03-26 08:55田晓瑜
医药前沿 2020年32期
关键词:鳞状上皮宫颈癌

田晓瑜

( 临汾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山西 临汾 041000)

宫颈癌作为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见癌症,同时其也是发展中国家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1]。伴随着宫颈癌科普知识的宣传和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增高。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是宫颈的癌前病变,在癌前病变阶段尽早发现、尽早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2]。当前,临床上治疗高级别宫颈癌前病变最有效的方法为手术治疗,其中应用最多的是宫颈锥形切除术,目前国内外较多采用宫颈环形电切和宫颈冷冻刀锥切。所以,本文通过研究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应用宫颈冷刀切除及环形电切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合适的治疗方案,进而指导临床实践。整理的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经过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组织病理结果提示为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112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应用为冷刀锥切术治疗的对照组和环形电切术治疗的观察组,每组各56 例。对照组中,年龄25 岁~48 岁,平均年龄(38.8±2.9)岁;观察组中,年龄24 岁~49 岁,平均年龄(37.6±3.6)岁。两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年龄纳入软件SPSS20.0 系统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术前行阴道镜评估,所有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3 ~7d 进行手术,术前完成相关体格检查。

手术切除范围:依据国际子宫颈病理与阴道镜联盟2011年版指南进行规范手术[3],宫颈切除厚度在转化区可见碘不着色区以外5mm;宫颈锥切长度:2.0 ~2.5cm。

宫颈冷刀锥切:对照组患者采用椎管内麻醉,确定碘试验不着色区外5m m 由浅入深对宫颈行圆锥形切除,做到切除病变组织但又不超过宫颈内口,切除面用0 号薇乔线双“8”字缝形成宫颈解剖结构形,离体宫颈组织送病理检查。用6号扩宫棒扩张宫腔,确定通畅后阴道填塞纱布止血48 小时后取出,术后应用抗生素48 小时预防感染。

宫颈环形电切:观察组患者选择宫颈环形电切除术进行治疗,选择合适的电极丝,确定碘试验不着色区外5m m 对宫颈行圆锥形切除,做到切除病变组织但又不超过宫颈内口,局部电凝止血。术后处理同冷刀锥切组。

1.3 观察指标

分别为两组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实施不同的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术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病理符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包括宫颈粘连、剧烈疼痛、阴道出血。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 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出血量少,两组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1。

表1 两组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观察组 56 12.65±2.95 10.92±2.64 2.25±1.17对照组 56 42.06±5.15 39.56±4.62 4.27±1.05 t 3.367 3.975 4.852 P<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36%;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86%,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讨论

宫颈癌前病变并不是一种癌症,也不一定会转化成癌症,但是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在一定基础上比正常人更容易患上宫颈癌[4]。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作为宫颈的癌前病变,如果不予治疗约31%~50%患者可在30 年内发展为癌,经治疗后其癌变风险降至0.7%[5]。从本次的研究结果上看,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冷刀锥切术虽然能够改善病情,但是可能会给患者带来相对于环形电切术较大的创伤,如患者住院时间长、住院费用较多、术后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等,并且手术后宫颈粘连等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生率[6]。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我们将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应用于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治疗过程中,该手术具有精细、操作简单、创伤性小、安全性高的特点,在门诊就可以完成,并且没有麻醉的要求。同时,患者一次就诊就可同步完成诊治宫颈病变的双重功效[7],还能够减少疼痛感,促进女性患者快速康复[8]。有研究表明[9],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发生胎膜早破、早产的风险要小于宫颈冷刀锥切术。因此,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尤其更适合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受到了许多医生的青睐。

综上所述,将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应用于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治疗过程中,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手术中出血量,在很大程度上宫颈环形电切术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育龄期妇女术后远期生育力影响,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具有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鳞状上皮宫颈癌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巨大角化棘皮瘤误诊为鳞状细胞癌1例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手部上皮样肉瘤1例
Polo样激酶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姜黄素对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
FHIT和PCN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