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侧柱植骨结合PHILOS 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内收型骨折的效果分析

2020-03-26 08:55严进刚张艳
医药前沿 2020年32期
关键词:植骨活动度肱骨

严进刚 张艳

(黄南州人民医院 青海 黄南 811399)

肱骨近端骨折发病率较高,约占全身骨折的5%,治疗较为困难,锁定钢板固定等方法是其常用的治疗方法,但老年 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内侧柱常出现嵌插压缩的现象,并可合并不成程度的骨质疏松的症状,在采用钢板内固定后内侧柱会产生骨缺损的症状,导致内侧不稳,并对肱骨头方向的血供产生阻碍,导致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肱骨头坏死的症状,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内固定治疗后因内侧的结构不稳定而多发钢板松动、畸形愈合、复位丢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已成为临床上的共识[2]。大量的临床实践研究证明,采用内侧柱植骨手术可以有效的避免单纯的钢板锁定治疗带来的负面影响,稳定内侧结构,帮助恢复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活动度,缩短愈合的时间,效果突出[3]。本研究分析内侧柱植骨结合PHILOS 钢板治疗方法的价值和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 月—2020 年8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内收型骨折患者30 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植骨分为观察组(20 例,男12 例,女8 例,年龄59 ~80 岁,平均年龄70.44±3.02 岁)和对照组(10 例,男6 例,女4 例,年龄59 ~81 岁,平均年龄70.54±3.12 岁),患者均符合老年肱骨近端内收型骨折的医学诊断,经x 线检查提示,均显示肱骨近端骨折。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资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为单纯PHILOS 钢板治疗患者,观察组患者为内侧柱植骨结合PHILOS 钢板治疗患者,具体方法如下:臂丛麻醉或者全麻,取沙滩椅体位,垫高患肩,显露肱骨近端,5 号Ethiband 缝线穿线肩袖骨折块腱骨交界处以留用,常规复位大结节,用克氏针给予临时固定,“摇杆”技术下常规复位内收肱骨头并给予旋转纠正,常规复位外侧的壁断端,采用同种异体骨植骨为患者重建内侧柱,将选定好的PHILOS 钢板置于患者复位后的大结节尖下方约5mm 位置和结节间沟后方5 mm处,调整钢板的中轴线,依次用锁钉固定钢板位置,X 线透视满意后常规冲洗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后的肩关节功能情况采用Constant 肩关节评分评价患者治疗后的功能康复情况,分别对患者的疼痛症状、肌力康复情况、功能活动度、肩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患者的Constant 评分优良率,总分100 分,90 ~100 评价为优,80 ~89 分评价为良,70 ~79 分评价为可;<70 分评价为差。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各项指标差异,包括手术时间、骨性愈合时间、颈干角丢失角、肩关节活动度。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肩关节功能 Constant 评分优良率比较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和观察,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 Constant 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肩关节功能 Constant 评分优良率比较[n(%)]

2.2 两组治疗各项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颈干角丢失角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肩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各项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各项指标比较(±s)

肩关节活动度(°)观察组 20 102.32±15.25 10.53±3.62 5.64±4.25 173.14±6.25对照组 10 105.40±16.64 13.43±2.54 11.36±7.28 162.43±17.35 t- 0.965 2.261 2.729 2.491 P- 0.337 0.032 0.011 0.019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骨性愈合时间(周) 颈干角丢失角(°)

3.讨论

中老人群是肱骨近端骨折的高发人群,多发生于高能量的损伤,和患者身体机能下降,骨密度下降,骨脆性增加存在密切的联系,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常采用的治疗方法,PHILOS 钢板固定手术也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4]。PHILOS 钢板固定手术的优势:通过MIPPO 技术可以为患者的患部植入锁钉钢板,成为内固定的支架,可以在和骨面不发生加压和接触的条件下就对患者的骨膜和骨皮质的血运产生良好的维护作用,可以有效的维持患者患部的生物学环境,具有传统钢板固定术所没有的稳定性。而PHILOS 钢板设计合理,更加的符合机体的肱骨近端解剖形态,在使用时无需再次预弯[5]。且其锁定孔多采用的是交叉锁定的设计,能有效增强内固定钢板的稳定性,抗扭转性较强,可以有效的传递内侧应力。而钢板近端边缘设计有多个小孔,可以用克氏针给予临时固定,进一步稳定肩关节的稳定性,方便患者术后能及时的进行早期的训练,加快患者术后的康复速度[6]。

但是随着内固定手术的大量运行,其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内固定治疗后因内侧的结构不稳定而多发钢板松动、畸形愈合、复位丢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已成为临床上的共识。患者在治疗后常会出现肱骨头内翻、移位甚至缺血性坏死的症状,这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的症状存在密切的关系,存在骨质疏松的患者内侧的骨质在内收后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压缩、骨缺损的现象,内侧壁支撑力度不够,难以为螺钉提供充足的把持力和阻力,导致外侧的钢板的承受应力明显增加,导致内固定移位或者断裂。要想完全的稳定,就需要处理骨缺损,为患者重建内侧柱即可以有效增加轴向的抗压刚度和抗剪切力、抗扭刚度,增强肱骨头的支撑力[7]。此外,重建内侧柱还能有效的分散钉骨界面的应力,有效的抵抗抗肩袖收缩时产生的内收应力,稳定内固定,帮助患者早日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如本文研究所示,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颈干角丢失角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肩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 Constant 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老年肱骨近端内收型骨折的治疗中应用内侧柱植骨结合PHILOS 钢板治疗方式,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活动度,缩短骨性愈合时间,患者康复速度较快,且手术时间并未明显延长,安全性较高。但由于本次例数偏少,还需继续观察。

猜你喜欢
植骨活动度肱骨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多孔钽棒联合植骨治疗成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一期复合植骨外固定架固定、VSD引流治疗Gustilo-Anderson Ⅲ型骨折的临床观察(附8例报告)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
中药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骨不连23例
肱骨髁上突1例报告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