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对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影响分析

2020-03-26 08:55韩静霏马宁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32期
关键词:尿潴留修补术腹股沟

韩静霏 马宁(通讯作者)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腹股沟疝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方法,一般选择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速、复发率低等优点。但临床可供选择的麻醉方式较多,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局部阻滞麻醉均是常用的麻醉方法,全身麻醉及硬膜外麻醉虽可达到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但对生理功能有一定影响,术后发生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1]。近年来,麻醉方法不断改进,局部神经阻滞麻醉逐步得到推广,特别是在超声定位下的局部阻滞麻醉,可达到精准阻滞、麻醉成功率高、安全性佳的特点,并可作为术后镇痛模式的一部分,明显提高了术后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量,达到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2]。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对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影响,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我外普外科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92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经B 超、CT 或MRI 检查确诊为腹股沟疝,为初发单侧疝,行择期无张力疝修补术,ASA 分级在Ⅰ-Ⅱ级;排除合并全身性感染、免疫系统疾病、凝血功能异常、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例数 男/女 年龄(岁) 病程(月) 斜疝 直疝观察组 46 44/2 45.2±9.7 2.4±0.8 41 5对照组 46 45/1 44.8±9.5 2.3±0.9 42 4 χ2[t] - 0.468 [0.335] [0.224] 0.728 0.916 P - >0.05 >0.05 >0.05 >0.05 >0.05

1.2 方法

观察组行局部麻醉,曲马多100mg ivgtt 术前10min;用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0ml 与1%罗哌卡因10ml 混合,配置成局麻药;沿预切口向外环方向于皮内及皮下注射5ml,外环下精索内侧耻骨结节处注射3 ~5ml,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在腹外斜肌腱膜处注射5ml,游离腹外斜肌腱膜,找到髂腹股沟神经及髂腹下神经,在神经上端注射1 ~2ml,精索内环出口注射5ml,完成对生殖股神经的阻滞,结束麻醉[3]。观察组行全身麻醉,术前禁水禁食8h,静脉滴注依托咪酯0.25mg/kg、舒芬太尼0.3μg/kg、顺阿曲库铵0.2mg/kg、靶向控制输注丙泊酚2.0mg/(kg·h)完成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消失后行气管插管间歇正压通气;术中使用靶向控制输注瑞芬太尼1.5ng/ml、丙泊酚2 ~2.5μg/ml维持麻醉,术毕前10min 停止泵注[4]。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3d的VAS 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观察有无切口感染、血清肿、阴囊血肿、皮下积液、尿潴留、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并发症发生;术前及术后3d 检测血清应激指标,包括CRP、TNF-α、IL-6、Cor,均用ELISA 法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手术及恢复指标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3d 的VAS 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切口感染、血清肿、阴囊血肿、皮下积液、尿潴留、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2.3 两组术前及术后3d 的应激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3d 的CRP、TNF-α、IL-6、Cor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4。

表2 两组手术及恢复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手术及恢复指标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 术后3d的VAS疼痛评分(分) 住院时间(d) 住院费用(元)观察组 46 40.58±7.64 7.16±2.69 2.46±0.52 2.27±0.39 3.12±0.74 3764.25±468.31对照组 46 41.03±7.52 7.48±3.01 7.04±1.15 3.76±0.53 6.57±1.12 4938.92±604.58 t 0.464 0.397 4.413 3.798 4.012 5.769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表4 两组术前及术后3d 的应激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术前及术后3d 的应激指标比较(±s)

组别 n CRP(mg/L) TNF-α(ng/ml) IL-6(pg/ml) Cor(nmol/L)术前 术后3d 术前 术后3d 术前 术后3d 术前 术后3d观察组 46 2.65±0.48 7.86±1.21 11.27±2.08 32.42±4.79 6.39±1.25 13.26±2.13 41.87±7.36 61.10±8.49对照组 46 2.68±0.51 12.43±1.74 11.40±2.12 41.68±5.97 6.42±1.28 17.04±2.56 42.05±7.31 74.16±8.37 t 0.201 4.414 0.326 4.995 0.226 4.678 0.347 5.219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麻醉方式的选择与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成功与否密切相关。以往临床多选择全身麻醉,虽可在术中维持良好镇痛镇静效果,确保血流动力学稳定,但对于心肺功能较差、凝血功能异常、有尿潴留史的患者并不适用,术后容易发生诸多并发症,影响手术及康复效果[5]。

局部麻醉以阻滞髂腹下、皮神经、生殖股神经和髂腹股沟为主,能够较好的覆盖手术区域,提供可靠镇痛效果,且麻醉药物在局部代谢、吸收缓慢,不经全身代谢,对机体生理功能影响小,术后仍可维持镇痛,能有效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康复质量[6-7]。

手术创伤及麻醉药物的使用对术后应激反应有一定影响。局部麻醉可最大限度控制麻醉范围,减少对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继而减少神经内分泌的异常释放,特别是减少Cor 的释放,达到降低肾上腺皮质应激反应的作用,并可降低机体炎症反应程度,加快炎症的消退[8-9]。全身麻醉对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更为明显,可促进Cor 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加重术后应激反应[10]。

综上所述,局部麻醉对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麻醉效果更好,术后应激反应轻,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使用。

猜你喜欢
尿潴留修补术腹股沟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
改良Kugel补片修补腹股沟复发疝应用体会
3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