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价值分析

2020-03-26 08:55薛春杨
医药前沿 2020年32期
关键词:血细胞形态学血常规

薛春杨

(江阴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江苏 江阴 214400)

血常规检查是最基本、最简单的血液检查,通过检查血液中血细胞的数量和形态改变来判断是否有疾病的发生[1]。我们科室血常规检查常用的仪器是SYSMEX XN-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此仪器是通过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技术来测定血液中的成分,血液中各个细胞形态不同,部分细胞存在一定的形态改变,较为复杂,分析仪不能准确识别一部分细胞,比如异型淋巴细胞、幼稚细胞、异常血小板,这就容易造成漏诊的发生,且部分医院为了提升血常规检测速度、减小工作量,对细胞形态学检查也比较忽视,对疾病的诊疗都带来很大影响。血细胞形态学诊断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2]。本文就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作用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20 年2 月在我院就诊的184 例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男性102 例、女性82 例,年龄18 ~72 岁、平均年龄(45.35±4.37)岁。

1.2 方法

抽取晨起肘静脉血2mL,放置在EDTA-K2 抗凝管内,摇匀后采用SYSMEX XN-100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原装试剂)完成相关检测,整个操作和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1h 内完成标本的检测。将标本染色推片,用油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包括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为了避免标本变质,复检操作时间需在3 小时内完成。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符合率;对比两种检测方法对血液系统疾病的具体诊断情况。

1.4 评价标准

血细胞分析仪阳性标准:血小板减少或者增加、白细胞减少或者增加、白细胞出现核左移、出现白细胞异常形态报警信息、出现幼稚红细胞报警信息、出现异形淋巴细胞报警信息。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阳性标准:观察到有幼稚白细胞、白细胞有中毒颗粒、有幼稚红细胞、有异常血小板。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测率

在这184 例血液标本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提示阳性的有32 例、阳性率17.39%(32/184),血细胞形态学检测阳性例数为48 例、阳性率26.09%(48/184),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显著(χ2=4.089,P=0.043 <0.05)。

2.2 两种检测方法符合率对比

统计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细胞形态学对各种细胞的检测阳性例数及两种检测符合率,见表1。

表1 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符合情况对比表

2.3 两种检查方法对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情况对比

对184 例血液标本用两种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其中在白血病病例的诊断中,两者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法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阳性率的比较[n(%)]

3.讨论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检验最常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可根据受检者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形态变化来判断其血液情况,对疾病作出初步的诊断。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现阶段的血常规检测由仪器设备来完成[3-4]。血常规检测中最常见的指标有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可分成三大系统,分别为红细胞系统、血小板系统以及白细胞系统。实验室检查中,检验单上的一些指标,对一些疾病的病理改变较为敏感,其中最具有诊断价值的依据为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以及白细胞。当患者病因不明确时,血常规检查可作为疾病的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方式。与此同时,血常规检查还常用于用药、停药、疗效、疾病复发的常用指标评价中[5]。

现阶段,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各大医院实验室检验中应用最广泛的仪器[6]。随着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之前的三分类逐步细化到当前的五分类;从先前的二维转化到三维,应用的技术包括激光技术、鞘流技术等。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荧光染色技术、电阻抗法、激光散射检测法等,但是,有些细胞形态存在缺陷,仪器对异常细胞的筛选不够精准,对体积过大、细胞核异常的细胞并不能较好的识别,导致检测结果不理想,影响疾病的诊疗[7-8]。本研究结果显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提示阳性率为17.39%,血细胞形态学检测阳性率26.0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检测方法与血细胞学检测的符合率为66.67%,在白细胞形态异常标本中的符合率为60%(3/5)、在幼稚红细胞中的符合率为66.67%(4/6),在异形淋巴细胞中的符合率为50.00%(2/4),在血小板形态异常中符合率为83.33%(15/18),在白细胞核左移中的符合率为60.00%(3/5),在血小板数量异常中的符合率为50.00%(5/10)。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种检测方法在血小板疾病、感染、贫血中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细胞学检查在白血病中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由结果得知,尽管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提高了检测效率,操作方法也较为简便,但仍存在一定的缺点,当前,血液分析仪的检查依据单纯是依靠细胞自身的某些物理特性来完成鉴别,对分析的准确性无保证,且血液分析工作人员,长期依赖仪器检查,对细胞形态的识别能力得不到提升。很多专家认为,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血液检查极为重要、必不可少且无法代替的检查手段,若没有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很多血液疾病无法得到确诊。尽管从本研究结果可知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诊断价值要高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但是前者无法完全代替后者,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容易存在制作和染色的失误,增加了细胞鉴别的难度,导致漏诊、误诊的发生。血细胞形态学检查需注意观察粒细胞形态,中性粒细胞可在感染情况下发生毒性变化,被感染的细胞可发生变性,还有空泡现象的发生,感染并不一定会导致所有白细胞增高,

综上所述,在血常规检验中采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有较高的诊断作用,可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猜你喜欢
血细胞形态学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血细胞分析中危急值的应用评价
沙塘鳢的血细胞分析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
医学微观形态学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数学形态学滤波器在转子失衡识别中的应用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