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在乙型肝炎患者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2020-03-26 08:55杨小丹
医药前沿 2020年32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功能肝脏

杨小丹

(中国贵航集团三O 二医院 贵州 贵阳 561000)

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会严重损害患者肝脏功能,并且随着病情加重,还会引起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甚至是肝癌,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临床上认为,血清免疫球蛋白直接参与到肝功能损伤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就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在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9 年5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69 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其中轻症患者人数为40 例,重症患者人数为29 例。同时选择69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参与研究人数共138 例,男性71 例,女性67 例,年龄34 ~71 岁,平均(56.6±3.1)岁,两组基本数据差异不显著(P >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全部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方案中关于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2)全部参与研究患者近期无免疫调节剂使用或者抗菌药物使用史;(3)患者知晓此次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肝肺部、肾脏和心脏等重要脏器病变患者;(2)排除无法有效配合此次研究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使用相同的检验方法,对血清免疫球蛋白进行检验,检验设备为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配套试剂,为全部参与研究者进行检测。检测操作步骤为:(1)先抽取两组患者晨间空腹静脉血5ml,并将血液样本放置到1500r/min 的离心机中进行血清分离,时间为10min,撇出血清中的上清液之后进行抗凝处理。(2)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分析,并使用血清免疫比浊法对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含量检测进行,将最终两组受检者血清蛋白中的各项指标进行详细比对[2]。

同时,根据患者的病症严重程度,为轻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核苷酸类似物与干扰素治疗,加强对患者的生活健康与饮食指导,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确保睡眠充足[3]。对重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时,在上述用药基础上,同时要做好感染和出血预防,强化对症支持治疗,严密监测患者用药期间的病情、免疫球蛋白与肝功能水平变化情况[4]。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及观察组轻症与重症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 水平。

(2)治疗后,好转与未好转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 指标。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 统计软件分析处理。

2.结果

2.1 受检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分析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受检者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结果显示患有乙肝疾病的患者各项指标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可据此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见表1。

表1 两组受检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对照表(±s,g/L)

表1 两组受检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对照表(±s,g/L)

IgA IgG IgM轻症 40 2.2±0.3 13.5±2.5 2.6±0.7重症 29 2.9±0.5 17.3±1.6 2.8±0.6对照组 69 1.2±0.5 10.1±1.1 1.2±0.9 t 7.25 5.96 5.18 P<0.05 <0.05 <0.05 n

2.2 不同疗效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对比

通过治疗之后得出,全部69 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有48 例好转,未见好转人数为21 例,通过检测治疗好转和未好转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总胆红素发现,未见好转者与好转者上述指标对比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不同疗效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对照表(±s)

表2 不同疗效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对照表(±s)

项目 n PTA(%) IgA(g/L) IgG(g/L) IgM(g/L)好转 48 53.6±15.6 2.5±0.3 13.6±2.6 2.1±0.5未好转 21 26.9±12.4 3.4±0.6 16.9±3.5 3.4±0.9 t 9.51 4.58 5.95 7.89 P<0.05 <0.05 <0.05 <0.05

3.讨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通过乙肝病毒感染后所引起的一种疾病类型,临床上主要症状表现为肝脏炎性变化,最终会导致患者的身体脏器受到损伤,并出现疾病恶性发展,不利于患者预后[5]。乙型肝炎可以通过血液和母婴等多种途径传播,传染范围广而且疾病治愈难度大,容易反复和具有严重危害性。当前,针对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还没有明确,大部分临床研究认为,这一病症与乙肝病毒引起的特殊性免疫系统反应有关,病毒导致肝脏出现特殊性的病理损伤,加强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并重视相关检测工作十分关键。乙型肝炎主要发病群体为青少年和幼儿,疾病有反复发作的特征,对于整个家庭生活都会产生严重影响,大部分的研究提出,肝组织受到乙型肝炎病毒影响,都会有十分明显的危害。一些研究还发现,肝组织受到乙型肝炎损伤,并不是因为肝细胞中乙肝病毒复制和繁衍所导致的,而是因为机体内出现多种特殊性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受到病理性损伤。乙肝病毒属于非细胞性病毒,机体受到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之后,不会损伤肝细胞,但是会引发严重的免疫系统功能性紊乱,进而导致肝细胞受损。

伴随现代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相关领域对于乙型肝炎的诊疗研究也不断深入,但是,乙型肝炎疾病的发病率仍处于持续升高状态,大部分的乙型肝炎临床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与持续恶性症状,不容易与普通消化系统疾病进行区分,不易察觉因此容易产生疾病误诊或者漏诊等情况。这种情况会导致患者的疾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持续发展会成为肝腹水以及肝硬化等病症,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相关领域的研究报道显示,在临床上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得到患病者的血清指标均高于健康者,而且两组间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6]。在本文的研究中同样也发现,健康体检者的血清IgA、IgG 和IgM 等指标均低于轻症和重症乙型肝炎患者,表明上述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均可以作为判断确诊乙型肝炎的重要指标。

乙肝病毒是一种非细胞性病毒,当人体被感染之后,会出现严重的免疫系统功能紊乱,进而引发肝功能受损。本次研究还显示出,观察组患者中的重症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高于同期轻症组,两组均高于参与研究的健康体检对照组,结果证明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正常人群更高,同时,伴随疾病加重,患者的相关指标会进一步升高。

通过对这一情况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乙型肝炎患者在疾病影响下,患者机体会出现严重的免疫系统功能障碍,而且自身外源性抗原大量产生,还会促使免疫球蛋白水平异常升高,另外,患者肝实质受到破坏的程度也会使免疫球蛋白水平上升。在经过治疗之后,部分患者病症好转,组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较比未有好转迹象的患者更低,证明抗病毒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并减少肝功能损伤,促使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得到改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在治疗之后变化,能反映出病情的变化,并可以有效评估治疗效果,便于临床上及时调节治疗方案,并改善患者预后。

研究发现,当肝脏位置受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病毒抗原会持续存在肝组织内部,并会刺激多克隆肝细胞,使其发生活化,转变为致敏B 细胞,并变成浆细胞,生成可结合相应抗原的血浆球蛋白。血浆球蛋白有明显的抗体活性,而且血浆是其主要存在的位置,在血浆球蛋白内,与肝脏疾病和肝功能有关联的指标分别为IgA、IgG 和IgM,慢性肝脏疾病和肝脏细胞功能异常,无法将其从肠道内吸收抗原与自身抗原清除,而且存在相关性,导致生成过量针对性外源性抗原组织与自身抗原抗体,使得免疫球蛋白水平上升。因此,确定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能了解到患者疾病的发展情况与严重程度。此外,相关研究还证明,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受损,会导致肌体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出现功能性异常,血清总胆红素代谢出现障碍,机体凝血酶原的时间和肌体肝功能损伤都有一定的联系。凝血酶原的时间越短,就证明患者肝功能受损越严重,因此在后续的疾病诊疗中,要加强对这一指标的关注,对症用药提高治疗水平。

综上所述,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对于乙型肝炎诊断和反应病症严重程度以及治疗疗效均有重要价值,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以及预后均会产生重要影响。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肝功能肝脏
七种行为伤肝脏
肝脏里的胆管癌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肝脏减负在于春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IL-17A促进肝部分切除后IL-6表达和肝脏再生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拉米夫定在乳腺癌化疗期间对肝功能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功能损害48例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