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轻中度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3-26 08:56岳占龙
医药前沿 2020年32期
关键词:舒适度呼吸衰竭心率

岳占龙

(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山西 阳泉 045000)

急性呼吸衰竭主要临床特征是机体的持续性的低氧血症,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急症。急性呼吸衰竭致病因素可有多种,除心源性导致的呼吸困难外,其余大部分是由于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所致,对于呼吸衰竭患者的首要治疗措施即有效的纠正患者机体的缺氧状态、改善其呼吸困难症状[1-2]。对呼吸功能受损患者给予氧气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机体的缺氧状况,是对患者呼吸支持的重要的医疗手段。经鼻高流量氧疗是一种新型的氧疗技术,对于急性呼吸衰竭的相关疾病治疗过程中,相对于其它氧气治疗手段具有一定的优势[3]。本研究通过对轻、中度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经鼻高流量氧疗,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对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90 例因轻、中度急性呼吸衰竭就诊于我院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45 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6 名、女性19 名,年龄47~79 岁,平均(62.73±7.28)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7 名、女性18名,年龄46~81岁,平均(64.12±7.31)岁,纳入标准:(1)、年龄≥45岁 (2)、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轻、中度呼吸衰竭患者。(3)、患者血气分析结果:100mmHg≤氧合指数<300mmHg,氧分压(PaO2)<60mmHg。排除标准:(1)、极重度的Ⅰ型呼吸衰竭患者(2)、自主呼吸微弱或昏迷患者(3)、既往精神异常无法配合治疗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所有的入院患者给予缓解呼吸困难症状的治疗,包括:(1)感染的控制:感染是呼吸衰竭产生或者加重的重要原因,入院时医务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患者症状给予广谱抗生素应用,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控制患者的感染症状。(2)支气管舒张剂的应用:患者处于急性发病期时气道处于高反应状态,酌情给予支气管舒张药物扩张支气管,解除气道痉挛。(3)维持疾病期间患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在整个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过程中,由于肺泡的通气和(或)换气障碍,往往伴随着体内的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稳态的破坏,治疗中应密切注意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稳态,对异常状态进行及时纠正。(4)能量供应:呼吸衰竭患者由于自身食欲的减退导致能量的摄入不足,且患者呼吸做功及发热导致的能量消耗增加等,使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自身抗感染能力减退,因此治疗期间应给予充足能量供应。对照组的氧疗方式为鼻导管给氧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采用经鼻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器,具体操作如下:(1)按照仪器说明连接相关管路,并定时查看管道通畅情况,发现管道阻塞及时处理。(2)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适应浓度及湿度的氧气吸入,并根据患者的症状恢复情况动态调整氧气吸入的参数。(3)清理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的通畅。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频率及心率指标变化,留取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血气分析的各项结果。采用 Borg 疲劳量表评价患者的呼吸困难的程度,分值越低,说明症状越轻; 对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后患者的舒适度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舒适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频率及心率的变化情况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及心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频率及心率对比(±s,次/min)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频率及心率对比(±s,次/min)

组别 n 呼吸频率 心率观察组 45 19.38±2.35 78.57±8.17对照组 45 23.56±3.08 90.32±9.51 P 0.00 0.00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气指标改善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的各数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PH 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对比(±s)

组别 n PaO2(mm Hg) PaCO2(mm Hg) SaO2% pH观察组 45 79.35±7.81 34.08±3.36 96.03±3.35 7.39±0.04对照组 45 64.72±6.54 44.42±4.63 88.17±4.05 7.34±0.06 P 0.00 0.00 0.00 0.034

2.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困难缓解程度

治疗后患者的呼吸困难缓解程度,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Borg 评分和舒适度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Borg 评分和舒适度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Borg 评分 舒适度评分观察组 45 2.31±0.17 46.34±7.13对照组 45 3.02±0.31 57.47±8.49 P 0.026 0.00

3.讨论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起病急骤,疾病进展速度快,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对于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呼吸支持可以极大的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促进氧气进入增加肺通气量,降低患者的气管插管的概率[4]。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对接受经鼻高流量氧疗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一般的鼻导管吸氧或者无创的面罩吸氧等没有对气体进行增温处理,对气体加湿作用也仅仅是通过湿化瓶装置内的灭菌用水,对气体的加湿作用不充分,也限制了氧气的流速及患者对于治疗的适应性[5]。当患者吸入这种温度较低以及湿化不充分的气体时,会对呼吸道黏膜及纤毛的摆动功能造成损伤,出现呼吸道黏膜的局部充血水肿、纤毛运动的减弱,导致呼吸系统产生的分泌物无法正常排出[6]。经鼻高流量氧疗能够调节氧浓度,从而能够使进入体内的气体浓度保持恒定,高流量的气体进入呼吸道后,对鼻咽部解剖性小腔隙形成冲击作用,增加了肺泡内气体交换量,由于气体的正向压力作用,减少了患者吸气时的做功量。持续的湿化效果以及恒定适宜的气体温度,对鼻腔和气管具有湿润作用,避免了干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导致的痉挛效果,减小了气道的阻力,增加了气体的有效交换,促进了肺部气体的氧合作用[7-8]。本研究中,采用高流量氧疗的患者组治疗后的呼吸频率及心率、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以及Borg 疲劳量及患者的舒适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轻、中度急性呼吸衰竭可改善患者机体的氧合功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疾病的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舒适度呼吸衰竭心率
心率多少才健康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