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观察

2020-03-26 08:56张贵斌杜世华晁荣张闫斌朱生东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32期
关键词:川崎病患者阿司匹林

张贵斌 杜世华 晁荣 张闫斌 朱生东(通讯作者)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 甘肃 兰州 730050)

高发群体为儿童的川崎病是指患儿全身中小血管及冠状动脉出现炎症[1]。患儿患病后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儿冠状动脉会出现损伤,可引发冠状动脉扩张,乃至出现血栓、动脉瘤等,会对患儿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也会给患儿家庭带来心理负担与经济负担。如何有效用药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是目前研究热点[2]。研究表明双联抗血小板疗法对于强化抗血小板聚集具有较好效果,本文探究对小儿川崎病患者使用双联抗血小板疗法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病历齐全的川崎病患儿84 例,按用药方式差异性分为人数各为42例两组。排除治疗依从性差、不能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者,排除具有先天性免疫系统疾病、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遗传病、受过严重外伤、血液疾病、急性炎症、肿瘤或传染病的患儿,排除对本次用药存过敏反应或近期使用过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儿;排除对治疗不认可或因各种原因导致中途退出治疗的患儿。患儿家属均知晓用药方案并同意接受治疗,并能积极配合服药。实验组平均年龄(3.3±1.3)岁,男22 例,女20 例;对照组平均年龄(3.8±1.5)岁,男女各21 例。基础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能够用于本次研究比较。

1.2 方法

两组小儿川崎病患者在急性发病期均使用阿司匹林(规格:0.3g,国药准字H41023180)和丙种球蛋白(规格:5%2.5g/50ml/支,国药准字SF20023011)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和自身体重及对药物耐受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使用剂量并行对症治疗。退热后行规范法化抗凝用药,对照组按照每天3 ~5mg/kg剂量的阿司匹林进行持续性治疗,实验组在使用阿司匹林基础上按照每天1mg/kg 剂量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规格:25mg(以C16H16ClNO2S 计),国药准字H20000542)治疗。两组患者出院后持续用药时间根据患儿病情确定,患儿临床症状消失且ESR 正常后可再连续用药2 个月后停止药物使用。

1.3 疗效观察和评价

1.3.1疗效评价[3]。对患者差异化用药前后机体血小板计数、IL-3、IL-6、NF-κB p65 蛋白和MMP-9 变化情况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19.0 处理数据,服药前后血小板计数、IL-3、IL-6、NF-κB p65 蛋白和MMP-9 等指标用(±s)和t 检验,P <0.05,有意义。

2.结果

两组小儿川崎病患者经不同用药获得疗效有差异,加用氯吡格雷实验组治疗效果较好,包括血小板计数、IL-3、IL-6 在内的各项指标数值变化程度好于仅使用阿司匹林的对照组(P <0.05)。此外,两组患者NF-κB p65 蛋白和MMP-9 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见表1。

3.讨论

小儿川崎病发病因素复杂,病因尚不明确,但认为和患者血管炎症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导致血小板激活后发挥功能时出现聚集引发血管损伤有关[4-6]。严重时,粘附在血管内壁的聚集血小板可使患者冠状动脉出现病变。双联疗法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免疫炎症反应使得患儿疾病症状得到缓解[7-8]。结果表明,小儿川崎病患者在急性发热期缓解后使用阿司匹林药物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行持续性治疗可取得比单用阿司匹林更显著的治疗效果(P <0.05);两组小儿川崎病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计数、IL-3、IL-6 等指标大致相近(P >0.05),治疗后的实验组小儿川崎病患者相关指标改善效果较好(P <0.05),表明双联疗法远期治疗效果较好。有研究表明,川崎病患者NF-κB p65 蛋白和MMP-9 水平会在急性发病期出现急剧升高的现象,当患者疾病恢复至稳定期后,上述指标将恢复至正常水平。这是因为NF-κB 转录因子将会参与炎性因子分泌调节并使得患者出现川崎病,因而,可根据用药后对为NF-κB 转录因子抑制情况作为川崎病治疗的新方向,通过阻断NF-κB 达到抑制下游炎症反应水平,从而实现川崎病治疗。若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结构遭到破坏并被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后,可导致患儿血清中MMP-9 这种基质金属蛋白酶蛋白酶水平大量增加。这与本研究研究结果相似,NF-κB p65 蛋白和MMP-9 在用药治疗前与用药治疗后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表明用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上述指标,表明用药有效性。本研究表明对小儿川崎病患者治疗时采用双联抗血小板疗法的优越性。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IL-3、IL-6 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IL-3、IL-6 比较(±s)

治疗后MMP-9(μg/L)实验组 42 349.41±41.93 133.31±13.39 219.24±60.93 123.31±19.39 197.41±21.93 73.31±6.39 0.49±0.18 0.20±0.08 767.41±121.93 173.31±52.39对照组 42 349.30±41.03 144.73±16.48 222.30±63.03 137.73±25.48 203.30±22.93 86.73±8.41 0.46±0.20 0.22±0.07 743.30±129.14 180.73±68.41 t 0.0122 3.4855 0.2262 2.9187 1.2031 8.2342 0.7226 1.2193 0.8798 0.5581 P 0.9903 0.0008 0.8216 0.0045 0.2324 0.0000 0.4720 0.2262 0.3816 0.5783组别 例数 治疗前血小板计数(109/L)治疗后血小板计数(109/L)治疗前IL-3(ng/L)治疗后IL-3(ng/L)治疗前IL-6(ng/L)治疗后IL-6(ng/L)治疗前NFκB p65 蛋白治疗后NFκB p65 蛋白治疗前MMP-9(μg/L)

综上所述,对小儿川崎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双联抗血小板疗法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能够避免血小板出现聚集情况,可以保证平均血小板体积处于较低水平,能够降低患儿冠状动脉出现病变的风险,该种治疗方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川崎病患者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天天在吃,但你可能从一开始就没吃对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春季当心小儿川崎病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