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塞的应用价值

2020-03-26 08:52梁永广文钦生阮国梅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中医院江门529100
北方药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心肌梗塞氯吡格雷

梁永广 文钦生 阮国梅(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中医院 江门 529100)

心肌梗塞属于冠状动脉病变,当冠状动脉被完全堵塞,会使心肌血供骤然停止,从而引发心肌损伤或坏死[1]。心肌梗塞起病快,发展迅速,会导致出现发热、胸部剧烈疼痛等症状,若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能对生命构成威胁[2]。目前临床上对该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为阿司匹林溶栓,可使堵塞冠状动脉被疏通,恢复心肌血供,消除临床症状,但疗效仍具备较大的提升空间[3]。有资料报道,氯吡格雷在心肌梗塞治疗中具备较好疗效[4]。笔者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塞患者,纳入标准为符合WHO制定的心肌梗塞诊断标准[5],具备溶栓治疗适应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为恶性肿瘤,精神异常,其他疾病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研究药物过敏。共7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由于在治疗过程中,个别患者不予以配合进行剔除,最后纳入统计66例,每组33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43~85岁,平均年龄(63.3±4.8)岁;病程 7 h~5 d,平均病程(3.1±0.8)d;病变部位为复合壁梗死5例、下壁梗死14例、广泛前壁梗死14例。研究组男性18例,女性 15例;年龄 41~85 岁,平均年龄(62.7±5.1)岁;病程 7 h~5 d,平均病程(3.2±1.0)d;病变部位为复合壁梗死 6 例、下壁梗死13例、广泛前壁梗死14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用药方法:对照组治疗药物是阿司匹林肠溶片(拜尔制药,批准文号:F20053648),初始剂量为 300 mg/次,1 次/d,口服用药3 d后,调整剂量为100 mg/次,1次/d,持续用药1个月。观察组治疗药物在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基础上,加用硫酸氯吡格雷片(河南新帅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5),初始剂量为 300 mg/次,1次/d,第 2天开始剂量分别降低为每次150 mg与75 mg,1次/d,持续用药1个月。

1.3 观察指标:于治疗前后1 d内进行下列指标观察:①两组临床疗效判定:发热、胸痛等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检查显示ST-T下移至等电位线,则为显效;发热、胸痛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心电图检查显示ST-T下降0.05~0.20 mV,则为有效;发热、胸痛等症状无明显改善,心电图检查显示ST-T下降幅度不足0.05 mV或ST-T缺血改变加重,则为无效[6]。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②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③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比较,PLT、PT和APTT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PLT水平明显降低(P<0.05)、PT和 APTT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这3项指标的水平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研究组PLT水平明显降低(P<0.01)、PT和APTT明显升高(P<0.01)。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s)

PLT(×109/L) PT(s) APTT(s)组别 n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研究330.504>0.051.382>0.051.862>0.05组 t P 33 213.3±25.2 212.9±26.5 0.064>0.05 210.2±24.8 195.3±23.7 2.500<0.05 2.844<0.01 9.52±1.85 9.50±1.77 0.045>0.05 10.23±2.30 12.61±1.50 4.979<0.01 7.700<0.01 33.86±2.35 33.92±2.58 0.099>0.05 34.89±2.14 39.08±2.26 7.733<0.01 8.642<0.0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7%,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心肌梗塞属于冠心病常见类型,有资料报道称,早期急性心肌梗塞合并血栓率超过90%,由此可知血栓属于心肌梗塞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可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开展治疗[7]。阿司匹林属于常用抗血小板药物,可对机体血小板环氧化酶进行干预,使血栓素A2被阻断,从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8]。但有资料报道,阿司匹林长时间用药会导致机体消化道黏膜功能受到影响。加之心肌梗塞的易发人群为中老年群体,患者机体对药物不具备较好的耐受性,长期用药易导致耐药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9]。

本次研究中,相比对照组,研究组具备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凝血指标更优,同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提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可提升心肌梗塞治疗效果,可促使凝血功能改善,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具备较高的用药安全性[10]。氯吡格雷属于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可发挥抗血小板作用,同时可对二磷酸腺苷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进行抑制,避免纤维蛋白原与糖蛋白进行结合,使血小板数量降低[11]。同时氯吡格雷还可对二磷酸腺苷等激动诱导剂的自主释放进行阻断,避免血小板出现活化扩增。将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二者可发挥协同作用,使心肌梗塞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不易发生不良反应[12]。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塞的效果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可使凝血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少。

猜你喜欢
心肌梗塞氯吡格雷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吃氯吡格雷最好测下基因
为什么心肌梗塞这么“可怕”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糖尿病与心肌梗塞并行?
警惕青年心肌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