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芪地黄降糖颗粒联合二甲双胍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的影响△

2020-03-26 09:00江海芳广州市白云区京溪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州510000
北方药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参芪降糖研究组

江海芳(广州市白云区京溪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广州 510000)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期常见的一种因孕激素、雌激素分泌紊乱导致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在血糖高、耐糖量异常等。且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羊水过多,妊高症、巨大儿等,严重时引发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GDM,二甲双胍是常用药,降糖效果一般,且易出现急性发热、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服药依从性差[1]。西医对GDM发病机理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而中医中药对GDM的认识和治疗临床实践久远,疗效和安全性得到公认[2]。本研究运用参芪地黄降糖颗粒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GDM,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诊治的86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43例。纳入标准:经临床检查确诊为GDM;符合GDM诊断标准[3];妊娠前未见糖尿病症状;知晓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器质性疾病;精神异常;过敏体质。对照组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5.43±4.86)岁;孕周 19~32周,平均孕周(27.03±3.16)周。研究组年龄 22~36岁,平均年龄(25.52±4.13)岁;孕周 20~31 周,平均孕周(26.86±3.31)周。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饮食控制、运动指导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23370,规格:0.5 g)口服治疗,0.5 g/次,2 次/d,随餐服用。研究组在口服二甲双胍治疗的同时,联合参芪地黄降糖颗粒(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50075,规格:3 g×10袋)治疗,冲服,1袋/次,3 次/d。两组连续治疗时间均为8周。

1.3 观察指标:①疗效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评价GDM疗效,分为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FPG和2 hPG下降至正常范围,HbAlc正常,证候积分减少≥90%)、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或FPG和2 hPG下降幅度>40%;或HbAlc<6.2%;或HbAlc下降幅度>3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或FPG和2 hPG下降幅度>20%;或HbAlc下降幅度>10%)和无效(临床症状未见好转,FPG、2 hPG、HbAlc未见下降,或下降幅度未达有效标准)。②血糖指标: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③妊娠结局:妊高症、早产、新生儿窒息、腹胀。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1.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2 hPG、FPG和HbAlc水平均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水平比较(±s)

注:*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

组别 例数 2 hPG(mmol/L) FPG(mmol/L) HbAl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43研究组43 t P 8.89±0.64 8.76±0.72 0.885 0.379 6.91±0.52 5.43±0.49*13.583 0.000 5.76±0.51 5.64±0.56 1.039 0.302 5.03±0.41 4.35±0.34*8.372 0.000 6.48±0.51 6.37±0.57 0.943 0.348 6.35±0.32 5.71±0.28*9.870 0.000

2.3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研究组不良妊娠总发生率(9.32%)显著低于对照组(25.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n(%)]

3 讨论

临床统计显示[5],GDM发病率逐年上升,现已成为常见的妊娠合并症。妊娠期漫长而复杂,由此导致的子宫代谢异常会提高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GDM临床治疗首要任务在于控制血糖[6]。二甲双胍是一种控糖效果得到医学领域认可的双胍类降糖药物,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胃肠道葡萄糖摄取,提升胰岛素敏感性,改善外周葡萄糖利用度;抑制糖原异生,降低肝糖输出;抑制肠壁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二甲双胍不促进脂肪合成,治疗时不易引发低血糖,但副作用显著,服用剂量过大时,可致乳酸性酸中毒。

随着中西医结合理念在医学各领域研究的深入,中医对GDM的治疗被重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时间长,且疗效显著。GDM在中医中属“妊娠消渴”范畴,发病重要原因为饮食不节,孕后进食渐增,脾胃受损,气阴两虚,治疗原则为滋阴凉血。参芪地黄降糖颗粒含红参、黄芪,二者共为君药,益气生津、补气升阳;生地黄生津润燥;怀牛膝补益肝肾、活血;酒大黄具有活血功效。本文中,与单独二甲双胍西药治疗相比,联合治疗总有效率(93.02%)高,治疗后的2 hPG、FPG和HbAlc水平低,妊高症、早产、新生儿窒息、腹胀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9.32%)低。

综上,参芪地黄降糖颗粒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可显著提升GDM疗效,改善血糖指标和妊娠结局。

猜你喜欢
参芪降糖研究组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效果及对肾功能、免疫的影响
冯琴:降糖减肥新秀一一司美格鲁肽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门诊药房2型糖尿病的药学分析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CIK细胞抗肿瘤效应的影响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参芪黄颗粒剂对2型糖尿病肾病尿微量蛋白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