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性抗菌药物治疗对骨科围术期预防感染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0-03-26 09:28饶智明谢志芬张映娜肇庆市中医院肇庆526020
北方药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骨科抗菌切口

饶智明 谢志芬 张映娜(肇庆市中医院 肇庆 526020)

我院骨科是重要科室,骨科手术例数占比大,手术种类多。骨科手术治疗过程中会损伤软组织,加上手术器械的影响,非常容易发生感染,影响手术效果,同时也影响术后的康复效果。对医疗机构而言,探索围手术期用药的规范化,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经济负担,是推动转变药学服务模式的重要方式。现选取50例骨科手术患者,旨在评价干预性抗菌药物治疗对骨科患者围术期预防感染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50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2.13±2.56)岁。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2.18±2.58)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4-5]:①由我院常规检查、入院后病史调查,无严重合并症,且对抗菌药物无禁忌症或过敏史;②治疗前未使用抗菌药物;③无严重肝肾、心肺功能障碍;④自愿参与研究,分组方法符合医学研究的伦理要求;⑤无精神障碍或精神病史。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仅遵医嘱实施用药指导。观察组予以干预性抗菌药物治疗,具体方法为:①根据抗菌药物使用原则,综合实际情况,依据指导原则[1-2](简称38号文件)、临床路径[3]提及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方法。我院院感科提供的我院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成立专家指导小组,制定干预性用药计划,以保障日后各项工作开展有据可循。②临床药师积极参与科室会诊和用药方案制定工作,着重于合理用药的事前沟通和事中干预。临床药师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用药指征、品种选择、用药时机、用法用量、用药疗程等进行全方位介入,确保围手术期干预性抗菌药物治疗。③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专业技能,积极向医护人员解答用药疑难、药品供应信息、协助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上报服务;加大围手术期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工作力度,提高医护人员对围手术期干预性抗菌药物治疗的认同感。同时也应积极参与查房提供用药咨询,提高药物使用依从性。④建立奖励和惩罚制度,药学部门需要定期反馈合理用药的检查情况,并将检查结果汇报给医务处,并在科室考核体系中纳入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定期总结不合理用药问题,并制定应对策略。

1.3 观察指标

1.3.1 计量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两组炎症因子指标进行测定,主要包括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测定后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1.3.2 计数指标:①对两组切口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计算比较两组的切口感染发生率。②准确统计和计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方法为恶心呕吐发生率+腹泻发生率+头晕发生率。③对两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进行计算,主要包括药物选用、给药时间、用法用量、适应症、禁忌症,计算后进行组间统计学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分析处理数据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数指标表示为例数/百分率,卡方检验;计量指标表示为均数±标准差,t检验。P<0.05说明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切口感染情况比较:观察组未发生切口感染,对照组有16.0%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有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n,%)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3 对比两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观察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 3。

表3 对比两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n(%)]

2.4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 4。

3 讨论

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可积极预防感染,但抗菌药物的使用需要同时确保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6-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干预性用药的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更高,治疗后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充分体现了干预性用药的临床价值。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通过临床药师深入病区,与医护人员充分沟通,加强科室的管理,加强合理用药培训,可提高疗效/降低医院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通过实施干预性抗菌药物治疗,可以让患者了解规范用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改善在治疗过程中体现出的主观情绪[8],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实施干预性抗菌药物治疗发现,医院信息系统的支持十分重要。功能完善的信息系统可使临床药师快速获取患者在诊疗活动中的参比数据,对顺利实施干预性抗菌药物治疗意义重大。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管理涉及多个部门,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程,因此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医院各部门的合理分工和协同配合,各部门不仅要充分协作,还需要做到职责明确,以确保各项措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实现无缝化。而管理工作也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在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建立新的管理目标,综合实际工作情况对目标予以完善,从而实现管理工作的持续质量改进。

表4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s)

表4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s)

组别 降钙素原(png/L)中性粒细胞(%)白细胞(×109/L) CRP(mg/L)观察组(n=25)治疗前治疗后t P 3.26±0.15 0.28±0.05 94.235 0.000 71.25±2.56 62.53±2.47 12.256 0.000 10.54±1.28 5.28±1.74 10.141 0.000 32.16±3.28 9.22±1.16 32.968 0.000对照组(n=25)治疗前治疗后t P t治疗前组间比较P 治疗前组间比较t治疗后组间比较P 治疗后组间比较3.28±0.96 2.48±0.52 3.664 0.000 0.103 0.918 21.056 0.000 71.28±2.18 67.46±2.47 5.797 0.000 0.044 0.965 7.056 0.000 10.56±1.54 8.25±1.55 3.561 0.000 0.054 0.786 5.877 0.000 32.17±3.56 12.96±2.33 22.575 0.000 0.010 0.992 7.185 0.000

综上所述,我院对骨科手术干预性抗菌药物治疗可降低临床不合理用药率,同时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感染。

猜你喜欢
骨科抗菌切口
什么是抗菌药物?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数字骨科”专题文章导读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