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疼痛护理在肺癌根治术后的护理效果观察

2020-03-26 08:56罗秋平陈淑芳李倩云陈雅妍
医药前沿 2020年32期
关键词:根治术规范化肺癌

罗秋平 陈淑芳 李倩云 陈雅妍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胸外科 广东 湛江 524037)

肺癌根治术是治疗肺癌的有效方案,但是肺癌根治术使得患者的创伤较大,术后产生强烈的疼痛,对其术后恢复及生存质造成严重影响[1]。患者在进行肺癌手术后,术后的剧烈疼痛和麻药副作用的影响,从而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心理受到更大的应激状态,对患者生理、心理、 生活、经济等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因此,如何缓解患者疼痛,对患者实施疼痛干预成为目前解决患者术后的重点问题。身体疼痛是比较常见自感症状表现,但干预心理的忧郁及焦虑能很大程度能减少创伤的疼痛。现阶段,仍有50%~75%的患者难以缓解其术后疼痛症状,患者会出现不敢下床活动、深呼吸及咳嗽等情况。从而患者痰液潴留,肺无法得到膨胀,出现伤口难愈合,更严重的以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慢性疼痛[2]。为了对肺癌术后患者的疼痛规范化护理,我们医护人员开展一系列疼痛相关的知识培训,并且拟定规范化疼痛管理方案,减少患者给疼痛带来的伤害,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本次研究选取本科室实施肺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开展规范化疼痛护理护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于2019 年1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76 例肺癌而且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的对象,纳入标准的条件[1]:均采取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同时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合并肝肾脏疾病或胃肠溃疡者;如有严重感染性的患者。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 例,对照组年龄均在43 ~78 岁,平均年龄(58.55±2.54)岁;观察组年龄均在44 ~78 岁,平均年龄(59.17±2.3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当行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主诉疼痛或者家属要求等情况按医嘱临时给予止痛药物。观察组则在患者术后返回时给予规范化疼痛护理措施。详细方案有:

1.2.1 邀请我院肿瘤科护士长及如何使用相关疼痛药物专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疼痛的正确评估、疼痛的规范化用药等相关内容,所有人员均参与培训。

1.2.2 定期疼痛评估:护理评估患者的疼痛时记录内容包括疼痛发生部位、时间、疼痛程度、诱发因素以及止痛治疗情况。实施从术后返回病房4h 即开始定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以后每日评估1 次至出院,然后计算疼痛的总分数。

1.2.3 心理护理措施

1.2.3.1 音乐疗法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报道[3],在癌症的各个时期。癌症患者经历不同程度的心理痛苦。其中,肺癌患者心理痛苦的检出率位居首位。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患者个体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音乐给以聆听,从而给患者带去和谐的画面,忘记苦痛。

1.2.3.2 分散注意力法是将患者注意力从心理痛苦中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又称分心止痛法,是一种方便、经济、好实施的心理干预方法[4]。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散注意力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主动和被动。主动分散往往是指患者自己积极参与一些活动来减轻身体的疼痛,比如看书、玩游戏等;而被动分散则只要患者被动接受某种事物的刺激来缓解疼痛,如看电视、听音乐或者按摩等。

1.2.3.3 情绪疏导 肺癌患者在遭受着疾病折磨的同时,还肩负着各种各样心理负担及社会压力。心理的疼痛也严重影响患者治疗及预后。我们积极地同患者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引导患者讲出本人担忧的问题。从而针对具体的问题给予详尽的分析,给患者列举治疗效果好的案例,进一步让患者充满信心。我们还应对患者进行了解其情绪在围术期的变化,鼓励患者宣泄心中的疑惑,宣泄心理之压力。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等方式来加以减轻压力。

1.2.4 规范化使用止痛药物:对术后患者进行疼痛评分,采用疼痛护理评估单数字评定量表并根据评估得出的分值采取不同镇痛方法,如术后4h 开始评估,以后每日评估1 次至出院。在实施镇痛30min 后再对疼痛进行评分;若评分≥6 分,按时合理口服强阿片类与非甾体抗炎药物,评分在4 ~6 分间,予体位指导及注意力的转移,按时按需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必要时使用弱阿片类药物;若评分≤3 分,单纯性采用非药物疗法。我们根据制定的目标对患者给予相应的止痛药物或体位、心理护理措施,及时正确登记不良反应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方法。在护理干预后30 min 再次对患者进行疼痛的评估。对诱发患者的疼痛因素进行归纳总结,根据每个人疼痛的规律而制定不同患者不同时间段的呼吸训练、有效咳嗽等肺康复功能锻炼。护理过程中及时对患者和家属沟通和倾听,根据患者的情绪及疑问及时实施安慰和疏导,通过放松的练习、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已达到缓解消极情绪。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胸管停留引流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s)

组别 n 胸管停留天数(天) 疼痛评分(分) 住院天数(天)观察组 38 6.23±0.86 24.37±1.58 10.38±1.17对照组 38 8.46±1.15 38.87±2.16 13.16±1.25 t 3.27 11.33 2.72 P<0.01 <0.01 <0.01

3.讨论

肺癌是我国癌症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癌根治术是治疗肺癌的有效方法[5]。患者对癌症机理及手术的意义有更充分的认识。其术后疼痛多为切口痛,在活动或咳嗽时,由于存在切口疼痛,因而会使患者有益规避此情况,因而不利于患者疼痛改善及疾病恢复[6-7]。临床医护人员需重点研究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有效缓解肺癌手术后患者身体疼痛感和心理的悲观,保持战胜疾病的信心,充满生活的动力。相当一部分患者对术后疼痛都存在一些错误想法,认为镇痛药物会上瘾,能忍则忍。而目前临床对肺癌患者术后疼痛护理措施也缺乏一套规范化指导。患者术后由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影响,在咳嗽或者活动时疼痛更明显,从而影响肺功能的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并发症。因此很有必要给予该类患者规范化的疼痛护理。如正确体位的摆放、有效的呼吸运动等相关知识的宣教,同时教会患者正确评估自己的疼痛,适当使用镇痛泵,接受科学规范应用镇痛药等。同时,患者的心理疼痛也是直接影响身体疼痛的一个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加强学习自规范化疼痛护理相关知识,比如认知行为疗法,正念减压疗法等一系列完整的心理疗法措施。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帮患者树立信心,使之以积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改善预后。本文中,观察组患者给予规范化疼痛的护理,结果显示该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仅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都有明显的提高。

猜你喜欢
根治术规范化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前列腺癌根治术和术后辅助治疗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