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在螺旋CT 检查诊断时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2020-03-26 08:56潘兆梅
医药前沿 2020年32期
关键词:造影剂部位肺癌

潘兆梅

(江苏省高邮市中医医院 江苏 高邮 225600)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螺旋CT 逐渐广泛应用于各科室之间,主要用于诊断多种疾病,观察疾病治疗效果[1]。但由于对疾病的担心等因素,导致检查进程缓慢,工作效率低下,因此需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提高检查进程。全面护理具有患者依从率高、护理满意度高等优势,可有效推动检查进程[2]。对此,本次研究针对本院采用螺旋CT 检查的肺癌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只在分析其临床作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于本院初次采用螺旋CT 检测的肺癌患者76 例,按照患者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8例,年龄在35~72岁,平均56.3±2.3岁;对照组患者38 例,年龄在35 ~72 岁,平均56.3±2.3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即检查前对患者注射碘海醇,在患者检查前注射,剂量:90 毫升。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护理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并告知患者关于检查的各项步骤,嘱咐患者不必过度担心,检查属于无创检查,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任何伤害;适当询问患者身体感觉,以转移患者注意力;②药物使用:按照患者具体的身体情况对患者进行合理造影剂使用,准确控制药物剂量,与患者讲解注射造影剂的原因,并告知患者造影剂对身体不会造成损伤;在对患者使用造影剂前仔细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出现异常,询问患者过敏史,在患者出现造影剂不良反应后主动与患者讲解具体原因;③检查护理: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出现异常,并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人体内对射线比较敏感的部位主要有甲状腺、性腺等,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应注意遮盖,检查过程中需嘱咐患者配合医生、技师的检查要求,不可随意变化位置,以免造成图像严重伪影,影响检查结果,需要重新检查,尽量避免在短时间内多次进行CT 检查;检查前6 小时禁食、禁酒及饮料、禁输葡萄糖,避免剧烈或长时间运动;检查前去除有关部位的金属物品,如拉链,钥匙,手表,发夹和手机等,以免产生危险,干扰图像;对于烦躁不安,不能配合检查患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帮助检查顺利进行;在检查之前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嘱咐患者在检查过程中需要屏住气后扫描,以便于提高检查结果准确率;嘱咐患者在进行螺旋CT 扫描时尽量避免咳嗽、喷嚏等,检查后可嘱咐患者适当饮水,促进造影剂排出。

1.3 观察指标

不良反应情况:包括呕吐、恶心、头痛。

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满意:患者对本次护理评分在80 ~100 分之间;较满意:护理评分在60-80分之间;不满意:护理评分在60 分以下;护理总满意度=(满意+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

检查成功率:分为确诊(患者检查图像清晰,能够观察患者病变部位的具体情况)、漏诊(患者检查图像模糊不清,不能观察患者病变部位的具体情况)、误诊(患者检查图像较为清晰,能够模糊观察患者病变部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2.2 分析两组患者检查确诊率

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检查确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检查确诊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检查确诊率对比[n(%)]

2.3 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

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6%)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对比[n(%)]

3.讨论

肺癌是一种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等部位的恶性肿瘤,具有治疗时间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征,严重威胁着群众的生命安全[3]。由于肺癌患者前期临床症状与普通肺炎患者临床症状并无显著区别,因此,需采取积极有效的诊断方式区别治疗。螺旋CT 是可进一步明确患者病变所在部位,且可根据CT检查可大致区分良性恶性,是目前临床诊断治疗患者最主要的手段之一[4]。全面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在检查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护理,通过与患者讲解检查步骤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使患者对检查安心[5]。通过检测患者体质选择造影剂剂量,也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此外,在给患者使用造影剂后,对患者穿刺部位多次观察,并主动询问患者是否感觉不适,可避免不良反应的出现[6]。在患者检查完成后,将患者留下观察,嘱咐患者多喝水可帮助促进造影剂排出;并在发现患者对造影剂发生不良反应时主动与患者讲解具体原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担心等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检查和护理[7]。此外,全面护理在针对部分采取心理疏导后仍旧存在过度紧张等情绪的患者适当给予患者镇静剂,可有效稳定患者心理情绪,帮助检查顺利进行;严禁患者衣服上不能存在高密度的物品,尤其不能留有金属类饰品、配件等,防止检查过程中产生伪影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在检查过程中,通过嘱咐患者需注意不可随意调整体位,降低患者检查图像模糊率,以便于检查图像更清晰。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采用螺旋CT 检查的肺癌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可见全面护理干预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4%),可见,全面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检查安全。观察组患者检查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检查成功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可见,在实行全面护理干预后,由于患者的主动配合,图像清晰度较高,进而提高了患者疾病诊断准确率,更有利于观察患者病变部位的具体情况。

综上所述,在肺癌患者进行螺旋CT 检查时对患者采取全面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更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造影剂部位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