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3-26 08:56邵玥朱登凤
医药前沿 2020年32期
关键词:呼吸机阻塞性康复

邵玥 朱登凤

(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 江苏 南通 226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疾病,其随着病程发展会逐渐成为临床中常见的慢性肺疾病,比如肺心病、呼吸衰竭等[1]。该疾病在临床中的致死率较高,病理机制主要是患者的气道和肺脏对有毒气体或颗粒的炎性反应增强后,造成气流受限进而引发慢性支气管炎或者肺气肿[2]。该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喘息,并伴有胸闷以及气短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可出现呼吸障碍。在临床中,该疾病会影响患者正常的呼吸功能,造成患者的自主呼吸功能受限,所以需要对患者采取无创呼吸机治疗,保证氧气的充分吸入,避免发生缺氧对患者的脑功能和心血管功能造成损害。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加强防护,优势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治疗效果的良好实现,但目前该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的护理方法多为常规护理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探讨了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2 月—2020 年3 月我院收治的10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在临床护理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由护理人员向患者普及基础的疾病知识和医疗常识,向患者说明治疗原理,确保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维持病房内环境和秩序,确保患者有效吸入氧气。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开展健康教育,向患者普及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发展的危险因素,让患者进一步了解疾病会对其他身体组织造成的危害和接受治疗的重要性,如果有抽烟的患者,护理人员还应督促患者戒烟。②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需要对患者加强监护,密切留意各个患者的状态,患者因为患病入院,难免会出现心情低落、心理紧张和恐慌等不良情绪,这会严重影响治疗工作的开展和治疗效果的实现,所以护理人需要通过加强临床监护及时发现存在不良心理情绪的患者,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说明保持心情愉快对疾病治疗的积极影响,调节和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确保治疗效果的良好实现。③并发症护理,由护理人员向患者说明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之前要做的准备工作,并帮助和引导患者完成准备工作,比如使用温水洗脸。同时根据患者的脸部特征,选择适合患者的呼吸机面罩,防止患者脸部溃疡,指导患者使用呼吸机治疗时的正确呼吸方法,有效防止胃胀气。④饮食指导,根据患者实际的身体状况,帮助患者制定具体的饮食计划,并向患者说明相关的饮食禁忌。⑤呼吸机治疗护理,在开展呼吸机治疗时,根据患者的舒适度调节相关的呼吸机参数,所有操作均在无菌环境下进行。⑥康复锻炼:护理人员在完成基础护理内容的同时,引导和帮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肺康复锻炼,指导患者做呼吸瑜伽、呼吸操或者吹哨子、吹口哨等,向患者说明正确的操作方法,并增加巡床次数,观察患者的肺康复锻炼过程,对于存在问题的地方及时予以纠正和指导,开展肺康复锻炼一段时间后,患者可能会懈怠,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督促患者,向患者简单说明肺康复锻炼的治疗原理和进行肺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在肺康复锻炼的基础上,增加身体锻炼,锻炼内容包括散步、四肢功能锻炼等,让患者保持锻炼习惯。在开展康复锻炼时,要正确设置运动方式和运动量,运动量不宜过大,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留意锻炼过程中患者的身体状况,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1.3 评判指标

评估检测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具体指标包括,FEV1、FVC 以及FEV1 三方面;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级标准包括依从、基本依从以及不依从。患者积极配合无创呼吸机治疗,遵医嘱服药为依从;患者偶尔不配合无创呼吸机治疗,不遵医嘱服药为基本依从;患者抵触无创呼吸机治疗并且不按时服药为不依从。总依从率(%)=(依从+基本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

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后,观察组患者FEV1 以及FEV1/FVC 指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FEV1 FEV1/FVC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50 1.43±0.12 1.95±0.24 45.12±3.01 60.13±3.26对照组 50 1.41±0.13 1.56±0.12 45.16±3.21 51.01±3.24 t- 0.486 2.126 0.854 8.631 P- 0.064 0.023 0.053 0.002

2.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

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治疗总依从患者人数为48 例,总依从率为96%,对照组治疗总依从患者人数为40 例,总依从率为8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n(%)]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与环境质量有着密切联系,但随着工业和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空气和环境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故而导致该疾病的患者人数逐年增多[3]。除此之外,该疾病的发病还与患者的个体因素有关,个体因素主要包括吸烟、家族遗传疾病史以及患者的气道反应增高或者肺部功能发育不完全等情况[4]。目前,针对慢性阻塞性疾病的治疗方式较多,包括药物治疗、长期氧疗以及康复治疗等,同时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和心理调适,并让患者戒烟、戒酒等来实现治疗效果。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了维持患者正常氧气的吸入,会对患者采取无创呼吸机治疗,该种治疗方式主要应用于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开展治疗,因为此类疾病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会明显下降,并对患者的重要脏器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影响患者的自主呼吸功能,所以需要应用无创呼吸维持患者正常氧气的吸入[5]。临床中使用的无创呼吸机可以设定具体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比,并且能够设定最小的吸气时间,保证患者吸入足量的氧气。但在治疗过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那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几率将会大程度增加,治疗效果也会受到影响。综合护理是从患者生活和治疗的各方面入手对患者开展护理工作,通过对护理工作流程和护理内容进行设计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良好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相比较传统的护理方法,其护理效果更明显。本研究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 以及FEV1/FVC 肺相关指标高于对照组,这提示在无创呼吸机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帮助患者减轻疾病症状,促进治疗效果的实现,进而增强肺疾病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这提示在该类疾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通过对患者的心理和情绪进行干预,能够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工作,确保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呼吸机治疗中,可以进一步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良好实现,并且能够让患者在临床中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护理中应用。

猜你喜欢
呼吸机阻塞性康复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