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20-03-26 08:56万昕
医药前沿 2020年32期
关键词:病症舒适度家属

万昕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 广东 深圳 518105)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于春季和冬季多发,因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并伴有扁桃体炎症与急性鼻炎等,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建康[1-2]。同时患儿年龄较小,对药物服用的依从性较差,故针对患儿病症治疗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继而改善患儿预后[2-3]。本文以88 例患儿为观察对象,分析实施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 年4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8 例,依据数字表分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男性24 例,女性20 例;年龄6 月~3 岁,平均年龄(2.33±0.22)岁;发病时间1 ~6d,平均时间(2.65±0.53)d。观察组男性23 例,女性21 例;年龄7 月~3 岁,平均年龄(2.35±0.52)岁;发病时间1 ~5d,平均时间(2.34±0.53)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与实验室检查确诊者;②患儿家属知晓本次实验探究目的,并签订知情同意书;③临床资料齐全,且患儿与家属依从性良好,可积极配合完成实验探究。

排除标准:①患儿有先天性心脏疾病者;②患儿合并器质性功能障碍者;③患儿有下呼吸道感染;④患儿家属有认知障碍、语言沟通障碍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注意室内定期通风消毒,保持干净整洁,并辅助患儿完成各项检查,遵医嘱给予治疗,并对患儿饮食进行指导。

观察组为舒适护理,包含:①环境护理:注意室内卫生,可在室内摆设动物或卡通人物玩偶,墙板粘贴卡通图画,同时设计色彩柔和的舒适病房,并确保其隔音效果,与患儿多接触,将工作牌调整为黄色笑脸,增加亲切感。②主动沟通: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儿交流,并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仔细核对患儿信息,了解患儿年龄、性别等,主动需问患儿小名,日常交流呼唤患儿小名,从而打消陌生感,并引导患儿熟悉病区环境、治疗环境。③病情观察:密切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精神状态与发热症状,结合病情进行有效降温与病情控制,可于患儿的额头部覆冷毛巾,于腋下或颈部安放冰袋,进行有效的物理全身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④穿刺护理:在治疗过程医护人员尽量集中治疗,给患儿留足休息时间,确保其休息充足,在穿刺和抽血时,主动与患儿交谈,并抚摸患儿身体、头部,患儿完全放松后进行穿刺,在操作前告知家属遮挡患儿视线,从而减轻疼痛感。经治疗后给予患儿赞扬,尽可能的满足患儿基本需求,比如看动画片、做小游戏等。⑤生理护理:及时清除患儿鼻腔内的分泌物,确保其呼吸通畅,给予叩背,促进咳痰,注意观察咽喉部是否水肿、充血,若有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处理。患儿取半坐位或端坐位,在背部放海绵软枕,提高患儿体位舒适度。⑥心里护理:因患儿年龄较小,在治疗过程中易产生排斥、抗拒等心理,临床治疗时易哭闹,继而影响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应重视患儿的心理变化,保持温和、亲切的态度,在接触过程中,积极与患儿沟通交流,借助手机、玩具、动画视频等转移患儿注意力,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注意患儿家属的心理问题,家属因患儿年龄较小,且对该病症知识认知匮乏,再加上对临床治疗措施的不了解,易产生担忧、紧张等方面情绪,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儿家属交流,向其讲解该病症的相关知识,包含病发原因、治疗措施与注意事项等,并给予健康指导,有效安抚家属负面情绪,从而通过配合度。⑦饮食护理:依据患儿喜好,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指导进食,改善患儿食欲不振情况,保持“少食多餐”原则,严禁使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类食物,若患儿病情较严重,可通过输液的方法,给予营养支持,确保患儿营养充足。

1.3 观察指标

①以我院自拟舒适度调查表评估,满分100 分。75 ~100分为非常舒适;55 ~74 分为舒适;0 ~54 分为不舒适。(非常舒适+基本舒适)例数/总例数×100%=总舒适度。

②记录各项症状消退时间,包含咽喉肿痛、咳嗽、发热、扁桃体肿大、流涕。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舒适度比较

组间满意度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舒适度比较[n(%)]

2.2 两组临床各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观察组各症状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各症状消退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临床各症状消退时间比较(±s,d)

组别 例数 咽喉肿痛 咳嗽 发热 扁桃体肿大 流涕观察组 44 3.22±1.21 3.22±1.22 1.23±0.35 2.65±1.33 3.01±1.21对照组 44 5.35±2.13 5.24±2.13 3.32±1.32 5.33±1.53 4.21±1.22 t 5.768 5.459 10.841 8.769 4.632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病症,主要指患儿因细菌或感染性病菌感染所致,主要表现为咳嗽、流涕、发热等,具有起病急、并发症多等特点,对患儿身体健康有严重影响[4-5]。临床治疗常以药物进行控制,可有效改善患儿病情[6]。而有数据表明,在治疗过程中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7]。而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个性且有效的护理模式,可使患者生理、心理均到达最舒适的状态的护理方法,于患儿治疗过程中实施可有效加强患儿与家属的心理干预,让其正确对待病情,积极配合相关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工作[8-9]。经环境护理,可为患儿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有效消除患儿对治疗环境的陌生感,从而安抚患儿紧张、抗拒等情绪,营造更加舒适、温馨的医疗环境[10-11]。同时加强病情监护、生理护理,益于医师及时发现患儿的症状变化,给予对症治疗,继而提高治疗效果,并有效避免患儿出现长时间体温过高,而导致患儿并发严重并发症,继而影响患儿日后的正常发育与生活,提高患儿治疗安全性[12-13]。配合心理护理,可有效安抚患儿与家属负面情绪,获取其支持,提高配合度。给予饮食护理,可依据患儿喜好,为其合理搭配饮食,促使患儿更加主动、积极的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有效达到预期的护理效果[14-15]。

本文实验结果中,观察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且各症状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可见经舒适护理可从环境、心理、饮食、治疗等多个方面,给予患儿有效的护理干预,有效改善患儿的护理舒适度,促使患儿临床症状消退,缩短治疗时间,对患儿病症治疗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在治疗过程中,配合舒适护理,可有效安抚患儿与家属的负面情绪,促使患儿临床病症消退,提高护理舒适度,其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病症舒适度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青春期病症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浅谈提高奶牛舒适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