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和泌乳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2020-03-26 08:56王达萍
医药前沿 2020年32期
关键词:泌乳出血量产后

王达萍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重庆 401147)

分娩是女性成为母亲的一重要环节,大部分的产妇在分娩时因担心疼痛,其心理情绪较为脆弱,尤其是初产妇,而过大的情绪波动可增加产妇子宫纤维压迫血管的力度,加大了产后出血的风险,且不利于泌乳[1]。为解决上述问题,临床认为应对产妇负性心理进行改善,以避免不良情绪造成的严重后果。本文就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和泌乳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下为具体过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选2018 年—2019 年我院产科的80 例产妇进行研究,采取方便抽样法将产妇均分成观察组及参照组,各组40 例。参照组中,产妇年龄为20 ~39 岁,均龄(29.63±2.18)岁;孕周为37 ~41 周,平均(39.16±0.96)周。观察组中,产妇年龄为21 ~38 岁,均龄(29.62±2.31)岁;孕周为38 ~40 周,平均(39.11±0.89)周。经统计学软件分析组间资料后,确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研究纳排原则

纳入原则:(1)研究取得了产妇本人以及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2)均为单胎妊娠;(3)产妇年龄≥20 岁;(4)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原则:(1)多胎妊娠;(2)凝血机制存在障碍;(3)严重肝、肾、心脏等疾病;(4)妊娠期间合并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子痫等疾病;(5)免疫系统疾病;(6)早产病例。

1.3 方法

常规护理:告知产妇分娩流程,加强产程、宫缩、胎心的观察,指导产后注意事项。

心理护理干预:(1)健康宣教。就产后出血、泌乳方面的健康知识与医疗知识进行健康指导,耐心介绍分娩知识、临产特征等,加强产妇对于分娩的认知,尽可能使其积极对待分娩。可通过整理房间、查房、室内挂图、播放视频等方式实施健康教育,告知母乳喂养的优点,加强女性生理知识宣教,鼓励尽快建立良好的母子感情,实现角色转变。(2)环境干预。舒适、温馨的环境可在体现人文关怀的同时缓解产妇紧张、烦躁的情绪,产妇病房应保持干净、安静、整洁、温馨、空气通畅等,并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充分尊重产妇习惯,认真听取其建议,避免中暑或者受凉,根据产妇需求改善床单软硬度,尽可能满足其合理需求。在实施产妇、婴儿相关护理工作时,护理人员动作应保持轻柔,加强巡查次数,采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对产妇实施健康教育。(3)产前心理干预。产妇入院后,护理人员进行热情接待,协助产妇完成相关检查,主动与其进行交流,采取SDS 和SAS 量表对产妇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告知产妇不良情绪对于胎儿及产后身体的危害,了解其不良情绪的原因所在,针对性解决不良情绪问题,保证产妇以最佳状态进行分娩。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根据产妇文化背景、职业等实施护理干预,提高心理护理的针对性以及个性化。(4)产后健康教育。在进行产后护理时,为避免产妇出现不良情绪,应注重产后健康知识的指导。产后应对母乳喂养知识进行普及,告知产妇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并进行指导,讲解母乳喂养的优势,包括对宝宝的优势和对产妇自身的优势,使其提高母乳喂养的重视度。指导产妇正确饮食,降低盐的摄入量,做到少食多餐,促进乳汁分泌和产后身体恢复[2]。(5)产后心理干预。产后尽可能让产妇和婴儿早期接触,帮助产妇适应母亲这个新角色。指导产妇家人关心、陪伴产妇,尤其是丈夫,给予充足的情感支持,以缓解不良情绪,降低产后出血量,促进泌乳[3]。

1.4 观察指标

①产妇满意度。护理结束后,以产科室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表调查产妇对于本次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包括不满意(评分低于60 分)、一般满意(评分61-85 分)和非常满意(评分超过86 分)。②产后出血量及泌乳情况。评估产妇产后48h 的出血量(自胎儿娩出后,于产妇臀下垫放卫生巾,称重48 小时的重量)及泌乳情况,取平平均实施比较。③心理状态。护理前后取SDS 和SAS量表评估产妇心理情绪,两项量表均涉及20 个问题,分值越大,代表患者抑郁、焦虑情绪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产妇满意度评价

观察组非常满意31 例,一般满意8 例,不满意1 例,满意度为97.5%,参照组非常满意18 例,一般满意15 例,不满意7 例,满意度为82.5%。观察组产妇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5.0000.P=0.0253),P <0.05。

2.2 产后出血量及泌乳情况评估

比较产后出血量及泌乳情况可知,观察组与参照组间的产后出血量及泌乳量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后出血量及泌乳情况评估量表(±s)

表1 两组产后出血量及泌乳情况评估量表(±s)

组别 例数 产后出血量(ml) 泌乳量(ml)观察组 40 228.85±47.29 311.17±52.38参照组 40 261.28±45.08 287.17±49.89 t-3.1393 2.0983 P-0.0024 0.0391

2.3 心理状态分析

两组护理前的SDS 和SAS 评分不存在显著差异,P >0.05;护理后存在显著差异,P <0.05,见表2。

3.讨论

妊娠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但是受多因素影响,加之产妇缺乏正确的分娩、育儿知识,对于分娩较为恐惧,无法以最佳身心状态进行分娩。但是,在分娩中,产妇心理状态、胎儿、产道、产力等均会对产程和母婴健康造成影响,任何一个因素都可影响产后出血及泌乳,尤其是心理因素[4]。产妇心理状态的好坏,可直接关系到产程与产后出血量,同时也可影响泌乳。因此,对产妇实施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具有重要影响。

受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影响,临床及患者对于心理护理的重视度不断升高,在进行分娩时,产妇生理及心理需求较为复杂,多有分娩信心不足情况,经大量研究发现,合并有负性情绪的产妇发生产科合并症的可能性较高。本研究经对80 例产妇分组并实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后发现,观察组产妇满意度高于参照组,观察组平均产后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泌乳量高于参照组,观察组SAS 与SDS 评分低于参照组,P <0.05,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的价值。常规护理较为广泛,但是内容较浅显,无法深入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而且多注重病情,对于心理情绪方面的护理有所欠缺[5]。心理护理是以新医改要求为创新的护理模式,可针对病人的不良情绪状态进行干预,从而增强治疗信心,保证治疗效果。将心理护理应用于产妇中,可有效缓解负面情绪,通过分娩前、分娩后的心理护理干预,产妇可正确认识心理状态与产后出血、泌乳等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可提高产妇满意度,促进其身体恢复[6]。心理因素可影响大脑皮质抑制或者兴奋,可抑制和刺激缩宫素、催产素释放,从而影响泌乳,此外,心理因素与新生儿健康成长同样存在较大联系,因而采取心理护理,可产生多方面有利影响[7-8]。

综上所述,以常规护理内容为基础对产妇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满意度,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在降低产后出血量和促进泌乳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具有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泌乳出血量产后
母猪泌乳量不足的危害及提高措施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如何避免产后大出血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心脏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