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性红斑角皮症1例

2020-03-26 01:34张琪李超刘家蕊钟维朱磊黄钰淇李青雯陈永锋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鳞屑角化乳膏

张琪, 李超, 刘家蕊, 钟维, 朱磊, 黄钰淇, 李青雯, 陈永锋

(1.广东医科大学,广东 湛江 524023;2.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广东 广州 510091;3.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广东 深圳 518020)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2岁零3个月,因全身多处红斑、脱屑伴瘙痒10月余就诊。10月余前,患儿无明显诱因下双肘窝出现红斑伴脱屑,未予诊治,皮疹逐渐累及颈部、腋下、四肢伸侧及腰背部,并伴有轻度瘙痒。皮疹受热后可稍有加重,部分皮疹可自行消退,但仍有新皮损不断出现。患儿曾就诊于外院,考虑“剥脱性皮炎”,予外用药物(具体用药不详)治疗后效果欠佳。既往体健,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史。

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专科检查(图1A、1B):颈部、双腋下、脐周、四肢可见对称分布、大小不等的片状、环状、地图状红色、褐色角化性斑片及斑块,边界尚清,表面粗糙,上覆薄层糠状鳞屑,Auspitz征阴性,其间散在分布绿豆至黄豆大小角化过度性丘疹、斑丘疹,口腔粘膜、肛门生殖器、毛发、牙齿及指(趾)甲未见异常。

图1可变性红斑角皮症患儿躯干(1A)、背部(1B)可见角化性、鳞屑性红褐色斑片、斑块,边界尚清

Fig.1Clinical pictures of the patient with erythrokeratodermia variabilis: demarcated hyperkeratotic, scaly erythematous on the trunk (1A) and the back (1B).

图2可变性红斑角皮症患儿腹部皮损组织病理: 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颗粒层存在,棘层不规则肥厚,轻度乳头瘤样增生。表皮突不规则向下延伸,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少量淋巴细胞浸润(HE,2A:40×;2B:100×)

Fig.2Histopathological pictures of the abdomen skin lesion: hyperkeratosis,focal parakeratosis, spinous acathosis, mild papilloma-like hyperplasia,trochanterellus, downward extension of rete ridges, proliferation and dilation of capillaries with lymphocytic infiltrate in the superficial dermis(HE staining,2A:40×;2B:100×).

实验室检查:微量元素六项(锌、铁、铜、镁、钙、铅)正常。

取腹部红斑处皮损组织行病理检查示(图2A、2B):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颗粒层存在,棘层不规则肥厚,轻度乳头瘤样增生。表皮突不规则向下延伸,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增生、扩张,血管周围有稀疏的淋巴细胞浸润。

基因检测:患儿外周血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提示:GJB4基因杂合突变(图3)。

诊断:可变性红斑角皮症。

治疗:予口服复方氨肽素片2片/次,每天2次,盐酸西替利嗪滴剂2.5 mg/次,每天1次,辅以尿囊素乳膏及氢化可的松乳膏外涂治疗。1个月后电话随访,瘙痒症状明显好转,皮疹稍有好转,3个月后患儿皮疹基本消退(图4A、4B)。

图3 可变性红斑角皮症患儿外周血GJB4基因测序图(部分)Fig.3 The gene sequencing map of GJB4 in the case with EKV (part).

图4可变性红斑角皮症患儿(4A、4B)治疗3个月后红斑鳞屑基本消退

Fig.4The erythematous and scales subsided (4A,4B) after3months of treatment.

2 讨论

可变性红斑角皮症(erythrokeratodermia variabilis, EKV),又名可变性图形红斑角化症。于1925年由Mendes da Costa命名,故又名Mendes da Costa病[1]。本病是一种少见的、被认为与遗传相关的原发性皮肤角化病,可能为常染色体不规则显性遗传,也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报道,参与发病的基因主要为编码缝隙连接蛋白GJB3或GJB4基因突变所致[2]。

本病常为幼年起病,患儿出生不久至3岁内可发病。特征性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及角化过度性斑片,通常有2种临床表现:一种为对称分布、形态多样的红斑,红斑大小、数量、位置可因情绪、气温变化而在数周内或数日内,甚至数小时内发生明显变化;另一种常在正常皮肤上出现红色、紫红色、棕黄色角化性斑片或斑块,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有些状如地图,常无自觉症状,偶有轻度瘙痒[3]。皮损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多见于四肢伸侧及腋下、臀部,通常为夏重冬轻。本病终身不愈,但一般不影响健康。本病组织病理学改变无特异性,常表现为棘层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3]。

本例患儿于1岁零5个月时无明显诱因起病,临床表现为全身多处对称性、边界清楚的角化性红斑、暗红斑,表面粗糙,上覆糠状鳞屑,自觉症状轻。查血微量元素六项正常,全血基因外显子测序提示GJB4基因杂合突变,组织病理学改变无特异性。诊断明确,予口服复方氨肽素片、盐酸西替利嗪滴剂,外涂激素乳膏及保湿乳膏有效。

本病主要需与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congenital bullous ichthyosiform erythroderma,CBIE)等相鉴别。CBIE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由角蛋白1 (KPT1)和角蛋白10 (KPT10)的基因杂合变异所致[4]。大部分患儿出生时即可起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大疱、糜烂、红斑、结痂伴脱屑,症状随着年龄增长而减轻。虽然EV与CBIE有一些共同的临床表现和皮肤病理特征,但两者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鉴别诊断。

目前本病无特效疗法,可予口服异维A酸或阿维A,辅助以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及保湿霜、尿素霜。有学者认为维A酸类药物联合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照射有较好的疗效。抗组胺药对瘙痒性皮损有效[1,5]。但停药后可复发[6]。

综上所述,有相当一部分皮肤病发病机制与遗传相关,诊疗过程中须做好专科查体及病史询问,必要时行组织病理检查甚至基因筛查。对于该类与基因突变相关的疾病,皮损治愈几率低,需考虑患者个体差异而制定不同的、长期的指导治疗,并定期随访。

猜你喜欢
鳞屑角化乳膏
疤痕止痒软化乳膏在瘢痕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脉冲染料激光仪联合疤痕止痒软化乳膏治疗增生性瘢痕
沟通表里和解祛邪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皮肤症状的改善作用研究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不可判定性
卤米松乳膏联合维生素E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3例易误诊脂溢性角化病例展示及分析
布替萘芬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分析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探究
牛皮癣有什么良药良方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