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的效果分析

2020-03-26 08:56赵丽琴
医药前沿 2020年32期
关键词:肺型阻塞性例数

赵丽琴

(溧阳市中医医院急诊病区 江苏 溧阳 213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慢性病的一种,属于肺部疾病,具有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的特征,并呈持续性发展状态,可以进行预防和治疗[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人类健康具有严重威胁,尤其是急性发作期后,肺功能持续衰退,严重者会造成患者死亡,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十分必要。本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和护理,并对治疗和护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12 月我院纳入的3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15 例,研究组15 例。对照组中,男女人数分别为12 例、3 例;年龄63 岁~92 岁,平均年龄(74.15±3.78)岁;体重57 ~79kg,平均体重(69.11±6.23)kg;病程4 个月~8 年,平均病程(2.36±1.47)年;临床分级Ⅱ级、Ⅲ级、Ⅳ级,例数分别为5 例、5 例、5 例;合并肺部纹理增多、合并肺炎例数分别为8 例、7 例;中医辨证分型:痰浊阻肺型、痰热郁肺型、肺阴亏虚型、痰湿蕴肺型,例数分别6 例、5 例、3 例、1 例。研究组中,男女人数分别为11 例、4 例;年龄64 岁~91 岁,平均年龄(72.27±5.96)岁;体重56 ~80kg,平均体重(70.22±5.14)kg;病程3 个月~9 年,平均病程(3.84±0.59)年;临床分级Ⅱ级、Ⅲ级、Ⅳ级,例数分别为6 例、3 例、6 例;合并肺部纹理增多、合并肺炎例数分别为9 例、6 例;中医辨证分型:痰浊阻肺型、、肺肾两虚型、痰热郁(蕴)肺型例数分别为6 例、5 例、4 例、所有患者和家属均了解本研究内容和意图,并同意进行该项研究;本研究已经通过我院相关医学伦理组织审批。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 >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为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具体方式为:治疗:为患者进行气道维护、吸氧、营养支持、解痉、吸痰、平衡水电解质、抗生素抗感染等基础治疗,可为患者服用多索茶碱片和盐酸氨溴索片进行药物治疗,多索茶碱片每天两次,每次0.1g,盐酸氨溴索片每天三次,每次10mg。也可服用甲泼尼龙用于抗炎平喘,热毒宁用于清热解毒,奥美拉唑用于抑酸护胃等。同时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ml 与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2.5ml 和NS2ml进行雾化吸入,每天两次,普通吸氧每分钟2L,面罩吸氧每分钟8 ~10L,如有需要可进行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按照患者病情进行心电监护。护理:为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具体方式包括:①心理护理:创建良好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为患者精神状态、性格特征、负面心理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有针对性的为患者做心理辅导,并耐心解答患者疑虑,主动向患者讲解相关注意事项,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引导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健康教育:为患者和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包括家庭氧疗和康复锻炼的重要性,通过集体宣教、个性化指导、宣传手册等不同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协助患者改正错误生活方式,减少疾病诱发因素,提升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嘱定期患者进行复诊,若患者产生憋喘、气短、乏力等症状要及时就诊。③气道护理:按照无创正压呼吸机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治疗,对患者口腔环境进行护理,确保口腔干净卫生,保持气道湿化,呼吸顺畅。④环境护理:为患者病室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确保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加强对患者的背部进行防寒保暖干预。寒喘、虚喘患者要注意防寒保暖,提升室内温度,热喘患者要避免直接吹风,复感外邪。⑤饮食护理:为患者提供充足的热量和水分,食物以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高的为主,禁止食用酒类、豆类等产气食品,并坚持少食多餐原则,同时控制合并心衰、水肿患者的饮水量,防止对心肺功能形成负担。⑥并发症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状况,若患者产生呼吸困难、四肢厥冷等喘脱症状,要马上为其进行吸氧、吸痰操作,并告知医生,协助处理。⑦起居护理,告知患者注意休息,避免风寒,注意保暖,防止感冒,不能过度劳累,要按照身体素质情况采取不同的运动方式加强肺活量。有慢性缺氧者,要进行长期氧疗。叮嘱患者随身携带急救气雾剂。

研究组:为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具体方式为: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中药进行治疗,痰热蕴肺者,选用清痰热、止咳平喘类中药;痰浊阻肺者,选用化痰降气类中药;脾胃两虚者,使用滋阴润肺、补肺补肾、降气平喘类药物。中药每天一剂,水煎400ml,分两次饭后温服[2]。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为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具体内容为:①为腹胀、便秘患者进行中药封包、耳穴埋籽、穴位按摩护理,中药封包选取神厥穴,耳穴,埋籽采用大肠、小肠、肺俞进行,穴位按摩以足三里、中腕、下腕三个穴位为主,每个穴位按摩三分钟,每天1 ~2 次。②指压穴位,为患者拍背排痰时,配合天突、列缺等穴位的指压操作,可以促进排痰,每天两次,每次五分钟。③为咳喘患者进行穴位贴敷,选取穴位为天突、膻中、肺俞,每个穴位贴敷10 分钟,两天一次,连续贴敷三个月[3]。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相关指标水平情况。临床疗效包括显效、有效、无效三方面;护理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方面;相关指标水平包括氧合指数、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频率五方面。

1.4 统计学方式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相比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相比[n(%)]

表2 两组相关指标的比较(±s)

表2 两组相关指标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氧合指数 动脉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呼吸频率 心率研究组 15 328.37±13.63 90.33±6.39 42.94±5.48 19.49±1.59 82.89±3.59对照组 15 297.93±3.54 70.31±6.99 62.76±6.99 26.21±2.31 98.31±5.01 t 8.3718 8.1871 8.6425 9.2808 9.6896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 相关指标相比

两组相关指标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 护理满意度相比

两组护理满意度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相比[n(%)]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通气障碍,对患者正常生活能力造成影响,临床治疗中,常以西医治疗方式为主,如解痉、抗感染等西药治疗。西医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症状程度,但根治效果并不理想,随着中医理念的盛行和应用,中医治疗方式逐渐被医患接受和应用,中医治疗方式在慢性疾病治疗中占据越来越高的地位[4]。中医治疗中,慢阻肺汤的中药成分具有止咳平喘、抗炎镇咳等功效,可以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抑制肺血管损伤,对患者症状缓解具有显著效果。但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迁延难愈,为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进行完善的护理措施干预必不可少,对病情的控制至关重要。临床常规护理可以在短时间内起到有效控制,但对患者腹胀、便秘等临床症状依然需要进行中医特色护理干预。中医辨证护理以整体、辩证论治为指导原则,为患者做综合评估,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如食疗、穴位刺激、艾灸、灌肠等,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症状,减少机体损伤,提升机体防御力,发挥保健、防治疾病的目的[5]。

综上所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和护理,可以提升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但本次观察例数偏少,要证实这一结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猜你喜欢
肺型阻塞性例数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巨大肺型P波2例
交感肺型P波
射干麻黄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成人风寒闭肺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背部腧穴拔罐治疗小儿痰湿阻肺型咳嗽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