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探讨

2020-03-26 08:56朱建云
医药前沿 2020年32期
关键词:乙组甲组脑梗死

朱建云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 盐城 224000)

临床各种脑血管疾病中,脑梗死为常见的一种,该疾病不仅会使得患者出现认知功能、语言功能与运动功能障碍,同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吞咽功能障碍[1]。吞咽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吞咽后声音改变、吞咽后呛咳、流涎以及自主咳嗽异常等,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干预,则还可能促使患者出现气道阻塞、支气管痉挛以及误吸等情况,严重情况下甚至直接导致患者窒息死亡,严重影响其心理、生理健康[2-3]。药物疗法为临床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方式之一,但单独用药难以获得理想的干预效果,需在此基础上结合科学合理的吞咽康复功能锻炼,以此来促使患者预后得到改善,对病情恢复进行有效促进[4]。时间护理是一种以时间理论为基础的护理模式,强调因病、因时施护,能促使护理效率有效提高,使得康复效果得到改善。鉴于此,本研究将时间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护理中,以期能获得理想的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将2016 年1 月—2020 年3 月在我院诊治的89 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视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知情同意;②经头颅MRI 或CT 确诊;③首次发病;④不存在严重肝肾疾病;⑤各项生命体征均处于稳定状态;⑥配合依从性高。排除标准:①治疗依从性低下;②存在严重认知功能障碍;③合并严重并发症;④血压、颅内压过高;⑤合并恶性肿瘤。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甲组患者共44 例,男性23 例,女性21 例,年龄43~90 岁,平均(69.86±3.22)岁。乙组患者共45 例,男性22 例,女性23 例,年龄44 ~89 岁,平均(69.08±3.1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

1.2 方法

甲组行常规康复护理,即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指导其行康复锻炼,训练时无具体时间规定与要求。

乙组行时间康复护理,即以人体一天内的生理变化规律为依据,选择在最佳生理状态时行康复功能训练,即分别在每天的9:00、16:00 以及19:00 指导患者行康复训练,具体内容为:护理人员提前告知患者行康复训练的目的、方法以及意义,使其了解训练之后可能会获得的预期效果,最大程度上将患者的训练配合度提高,具体训练内容为:(1)指导患者将口、唇闭拢,进行咀嚼,下颌进行主、被动活动。(2)指导患者吹口哨、噘嘴、龇牙、吹气泡。(3)对脸颊进行按摩,并且在口腔内部采用舌头做顶、推等各种动作;指导伸出舌头之后分别朝左、右两侧进行摆动,尽可能与口角贴近,分别采用舌尖去舔上下唇,若患者舌肌功能相对较差,那么可在护理人员辅助下进行舌肌运动。(4)行发音训练,先从单音单字开始,通过闭口、张口以及声门开闭等动作来对口唇肌肉进行训练,以此来对声门闭锁功能恢复进行有效促进,每个字行2 次练习,然后再逐渐要求患者准确发音、发声。(5)加强感觉刺激:对气脉进行刺激,指导患者正确吞咽,以此来对软腭、舌根运动进行促进,使得咽部反射功能提高,每次训练时间为5 ~10min,每天行1 次训练。(6)肌电生物反馈训练:采用神经功能重建仪行肌电反馈治疗,指导患者取坐位,两眼注视屏幕,充分放松身心,保持呼吸均匀,最大程度上将颌下肌群放松,对颌下皮肤行常规消毒处理之后,于颌下放置测试电极,并将参考电极放置于测试电极四周,对舌骨、舌以及颚等部位的电信号进行详细记录;嘱咐患者唾液可自然吞咽,每次时间控制为10s,对肌电峰值进行记录;指导患者对唾液进行用力吞咽,以此来将吞咽量不断增加;以患者恢复情况为依据,指导其行专业吞咽训练。(7)醋冰刺激:按照1:1 的比例均匀混合0.9%的氯化钠溶液与食用醋,并保存在温度为-4℃的冰箱中,时间为10min,然后再于患者面颊、后腭、腭弓、上下牙齿咬合面等位置涂抹混合液,以此来进行刺激。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其中吞咽功能[5]采用SSA(标准吞咽功能评分)进行评价,主要评定内容包括吞咽60ml 水、吞咽5ml 水3min 以及临床检查,量表总评分在17 ~46 分之间,吞咽功能与得分成反比。生活质量[6]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睡眠、吞咽症状频率、语言交流、心理健康、疲惫、饮食恐惧、食物选择、社会功能、进食意愿、吞咽负担以及进食时间,总评分为100 分,生活质量与得分成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吞咽功能

两组干预前吞咽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吞咽功能评分均降低(P <0.05);干预后与甲组比较,乙组吞咽功能评分更低(P <0.05),见表1。

表1 两组吞咽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吞咽功能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t P甲组 44 37.15±2.58 29.86±1.25 5.269 0.000乙组 45 37.19±2.55 20.05±0.88 12.269 0.000 t 0.074 42.889 P 0.942 0.000

2.2 生活质量

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P <0.05);干预后与甲组比较,乙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 <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t P甲组 44 52.15±2.12 62.15±2.33 7.158 0.000乙组 45 52.18±2.09 85.12±2.88 15.668 0.000 t 0.028 13.269 P 0.698 0.000

3.讨论

脑梗死在临床较为常见,大部分患者会在不同程度上伴有吞咽功能障碍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脑梗死后双侧皮质脑干束受到损伤或者延髓麻痹,进而出现假性延髓麻痹现象,损伤吞咽中枢,将和吞咽相关的各种肌肉协调性降低[7]。吞咽功能障碍属于脑梗死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之一,这会对食物摄入产生严重影响,还可能出现窒息、吸入性肺炎以及误吸等情况,严重情况下会直接危害患者生命安全,故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8]。本研究中,与甲组比较,乙组干预后吞咽功能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 <0.05),提示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护理中时间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理想,可改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究其原因,我国中医学理论认为,机体内部活动具有时间规律性。随着临床护理学研究不断深入以及时间医学理论的出现,时间护理模式也随之出现。本研究在以人体一天内的生理变化规律为依据,选择在最佳生理状态时行康复功能训练,即分别在每天的9:00、16:00 以及19:00 指导患者行康复训练,利于最大程度上提高康复训练效果。其次,除了常规训练内容外,训练过程中的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利于对肌肉活动状态进行了解,并且形成一种正反训练环路,最大程度上将功能性运动效果发挥出来。醋冰刺激训练则可通过刺激舌体、口腔黏膜等和吞咽功能相关的组织,能有效避免肌群萎缩、失用,将咽部、软腭等部位的活动性提高,最终达到改善吞咽功能的目的。

综上所述,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护理中应用时间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理想,可改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