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肺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系统护理的效果分析

2020-03-26 08:56沈国凤
医药前沿 2020年32期
关键词:康复实验组效果

沈国凤

(高邮市人民医院 江苏 高邮 225600)

微创手术在临床治疗中属于新型治疗方式,该手术方式主要在患者胸壁操作1 ~3 个1 ~3 厘米左右的小洞,将患者胸腔内情况通过微型医用摄像机投影到显示屏上,为医生开展手术提供详细及清晰的视野。为了保证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围手术期系统护理对胸腔镜肺肿瘤切除术患者具有护理价值,为患者实施系统性、全面化及科学性护理服务理念[1],本文通过研究围手术期系统护理干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临床价值较高,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 年2 月—2019 年2 月间60 例胸腔镜肺肿瘤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60 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 例,实验组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龄50~62 岁,平均年龄(51.2±4.6)岁;对照组中男19 例,女11 例,年龄54 ~75 岁,平均年龄(52.3±6.1)岁,对比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纳入标准:(1)患者经临床诊断为患有肺肿瘤疾病[2];(2)患者意识正常;(3)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及语言障碍患者;(2)患者心脏、肾脏及肝脏功能受损;(3)患者不遵医嘱,并中途退出实验。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实验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系统护理,以三个月治疗周期为节点,具体内容如下:

(1)由护士、医生组成系统护理小组,了解患者肺部状况,从而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根据患者文化水平、健康意识向患者介绍疾病健康宣教方式,同时告知患者治疗期间应戒烟戒酒重要性[3],医务人员应该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根据患者饮食习惯制定相应营养指导理念,保证患者积极配合手术。为疼痛患者提供社会支持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术后疼痛和癌痛患者。护士应告知患者及家属对疼痛的情绪反应是正常的,这对疼痛的评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应提供情感支持病人和他们的家属,引导患者讲述术后感受,并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及术后疼痛感属于正常现象,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减少患者对疾病痛苦治疗的自信心,前提护理人员应保证患者对疼痛有一定的了解,通过缓解疼痛技巧实现临床改善患者疼痛感情况,发挥其重要意义。

(2)在患者手术前、术中及术后三个时间段进行肺功能训练,为患者指导腹式呼吸及咳嗽方式,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加倍患者锻炼量[4]。时刻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若水平变化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给予针对性治疗。根据胸腔式引流判断胸腔出血量,观察引流液量、色、性状等变化,当出现无水柱波动时说明引流管出现阻塞情况,将会影响肺扩张,因此应重视引流管通畅性[5]。根据患者疼痛症状,以常规用药知识向患者讲述用药方式,一般根据患者疼痛感采取阶梯式镇痛疗法[6]。

(3)手术后,患者撤掉枕头后保持仰卧姿势,以低流速速度进行吸氧,并及时清除口中的痰或分泌物。将患者头部向一边倾斜后避免舌头后仰或吸入呕吐物造成气道阻塞[5]。向患者及患者家属指导深呼吸的重要性和易出现的并发症情况,以获得患者信任,并积极配合后期护理,首先让患者进行咳嗽,咯血,深呼吸等训练,患者呼吸时应反复练习并屏气,在向患者胸部和腹部施加压力,保证顺利排除气体或痰。

(4)重视患者饮食护理,应在患者麻醉结束后,给予患者少量流质性食物,可给予患者富含高蛋白、维生素的食物,应遵循少量多餐的用餐方式,保证患者身体营养均衡,补充手术治疗期间丢失的营养,从而提高患者抵抗力。在患者出院后,进行相应健康知识指导,比如防止受凉、避免密集人群中、保证其充分睡眠时间,制定护理计划等方面的护理。

1.3 疗效观察及评判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康复效果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结果进行评估,显效说明患者肺功能恢复,术后无并发症情况发生;有效说明患者肺功能可正常使用,并发症情况并不严重,无效说明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并出现多种并发症情况;患者康复效果以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四个方面对比康复效果;生活质量评分以百分制形式进行评分,患者生活质量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状态改善情况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n(%)]

2.2 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对比(±s),[n(%)]

表2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对比(±s),[n(%)]

组别 例数 肛门排气时间 排便时间 住院时间 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 30 2.61±1.03 5.14±1.12 11.36±0.26 3(10.0)对照组 30 3.26±2.14 6.89±2.34 14.15±0.78 11(36.66)t[χ2] 3.154 5.021 6.417 [8.425] P<0.05 <0.05 <0.05 <0.05

2.3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30 56.23±10.24 85.49±1.26对照组 30 59.14±8.41 68.47±1.15 t 1.203 18.459 P>0.05 <0.05

3.讨论

肺肿瘤疾病属于发病率、死亡率高的疾病,属于肿瘤疾病之首[7],临床诊断患者多因吸烟习惯引发其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痰中带血等典型症状[8],患者受手术、放化疗治疗过程中,出现免疫力下降、感染等情况,影响患者预后效果,因此应对肺肿瘤患者实施相应临床护理,通过对胸腔镜肺肿瘤切除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系统护理,实现综合康复及舒适性的临床护理模式,本研究结果中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通过对胸腔镜肺肿瘤切除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系统护理后,将患者临床状况改善后,提高患者治疗预后效果,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实现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本次实践中主要通过心理护理、呼吸训练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术前、术中及术后三个时间段进行针对性肺功能训练,保证了患者预后护理质量,同时改善患者肺功能。针对性心理护理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模式,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猜你喜欢
康复实验组效果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抓住“瞬间性”效果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