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评价

2020-03-26 08:56张小芹覃好兰
医药前沿 2020年32期
关键词:脑出血下肢血栓

张小芹 覃好兰

(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北 宜都 443300)

下肢静脉血栓是很多需要卧床静养病症的并发症,在脑出血疾病的预后护理中,下肢静脉血栓与压疮这两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一直高居不下,这主要是由于脑出血手术治疗的创伤较大,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免疫功能等影响较大,在卧床静养的过程中,由于机体内循环系统受阻,导致患者下肢血流动力学异常,继而出现下肢静脉血栓[1]。本次研究中,基于78 例脑出血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实施集束化护理对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录本院2019 年2 月—2020 年6 月期间接收的脑出血手术患者78 例,基于护理干预措施差异,分为常规干预的39 例常规组患者,其中包括23 例男患与16 例女患,年龄45~78 岁,平均年龄(61.1±1.35)岁;集束化干预的39 例试验组患者,其中包括23 例男患与16 例女患,年龄45 ~78 岁,平均年龄(61.1±1.35)岁;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参与患者对本次研究目的、措施均知晓,且自愿参与。

1.2 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基于患者术后的手术状态,实施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合理使用术后抗感染药物,为患者科普术后生理、心理方面的注意事项,并基于患者当前的生理状态,在日常生活、饮食搭配、翻身护理以及皮肤护理等方面的护理干预知识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试验组接受集束化护理,主要实施内容涵盖日常、饮食、心理多方面。

(1)集束化护理小组:基于患者脑出血术后的病情,在护理干预实施前组建集束化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召集护师、护士、护理人员组建集束化护理小组,针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的预后恢复,为量身制定基础的护理干预措施,诸如皮肤清洁、饮食干预、翻身屈腿以及日常护理等相关措施[2-3]。

(2)皮肤清洁:脑出血患者术后的预后护理中,皮肤护理措施主要在于患者肛周、腿部、背部的皮肤护理,在肛周部位的皮肤护理中,首先,剃出肛周周围的毛发,定期使用生理盐水擦洗肛周皮肤,之后使用纱布擦干水分,降低细菌滋生的概率。腿部皮肤定期使用浸湿的毛巾擦拭,首要目的是清洁皮肤,其次需要基于患者卧床状况实施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护理,使用温热的毛巾热敷腿部,并辅以抬腿、屈伸等动作促进血液循环;背部的皮肤护理需要辅助患者进行翻身,使用热毛巾清洁背部,并缓解背部压力,避免产生压疮[4]。

(3)心理干预:针对心理状态较差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估测试,基于患者负性心理情绪源头,联合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开导,重建生活信心,使得患者在临床护理期间有着更好的依从性与配合度,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评价[5]。

(4)饮食干预:由于患者术后需要卧床静养,回顾需要在保证患者营养摄入均衡的情况下,更好的促进生理功能的恢复,通过在每日的饮食搭配方面进行干预,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促进手术切口与生理状态的改善。足够营养物质的摄入能够保证患者的身体恢复,更降低压疮、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6]。

1.3 评判标准

收集两组患者干预期间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统一数据格式用作组间对比。

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分项目包括护理方案、护理细节、护理内容、护理评价,每项25 分,包括20 小项,每项依据护理服务质量分为1 ~5 分。

采用QOL 生活质量评分,共12 项评分标准,依据生存状态分为1 ~5 分,满分60 分,低于20 分表示生活质量非常差、21 ~30 分表示生活质量较差、31 ~40 分表示生活质量一般、41 ~50 表示生活质量较好、51 ~60 表示生活质量良好。

1.4 统计学意义

数据采用SPS S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静脉血栓发生率分析

试验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2.56% <1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静脉血栓发生率分析

2.2 临床护理质量评价

试验组患者临床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护理方案、护理细节、护理内容、护理评价)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临床护理质量评价(±s,分)

表2 临床护理质量评价(±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方案 护理细节 护理内容 护理评价试验组 39 15.31±1.26 15.32±1.25 14.45±1.21 16.25±1.25常规组 39 12.35±1.25 12.15±1.31 12.41±1.19 13.35±1.28 t- 10.4151 10.9332 7.5067 12.2448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3 生存质量评分分析

试验组患者生存质量各项指标评分高于常规组(健康评分、情感评分、生活评分、社交评分),差异显著(P <0.05),见表3。

表3 生存质量评分分析(±s,分)

表3 生存质量评分分析(±s,分)

组别 例数 健康评分 情感评分 生活评分 社交评分试验组 39 35.65±2.35 35.32±2.76 33.36±2.21 35.53±2.98常规组 39 28.65±2.32 28.36±2.82 27.77±2.15 28.35±2.04 t- 13.2379 11.0153 11.3222 12.4161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集束化护理通过护理干预的基础,以基础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等多种护理为基础,实施集束化护理,帮助患者、患者家属明确脑出血手术后为什么要实施并发症护理,确保患者知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的风险,从而有效提升患者在护理期间的护理措施依从性,集束化护理措施的实施进一步保证了患者的术后预后,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集束化护理措施不仅有效的提升了临床护理评价,同时更能促进患者的术后预后恢复,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在日常护理中,基于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指导患者定期进行屈腿、抬腿行为,并基于日常护理措施为患者擦拭、热敷腿部,促进血液循环。体表皮肤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擦拭,体表的污渍也需要清除,在易发生皮肤溃烂的肛周、背部等部位实施更加精细的护理,在患者排遗、排泄以后,及时帮助患者清洗肛周部位,并使用爽身粉涂抹皮肤,保持皮肤干燥,避免肛周溃烂、背部压疮发生,通过细致的集束化护理措施的实施,有效的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7]。

本结果显示:试验组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常规组(2.56%<17.95%),差异显著(P <0.05);试验组患者临床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评价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 <0.05);试验组患者生存质量各项指标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佐证了集束化护理措施在降低脑出血术后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效果。

猜你喜欢
脑出血下肢血栓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