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患者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3-26 08:56钟佳
医药前沿 2020年32期
关键词:个体化血压高血压

钟佳

(广东省中医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高血压病人的心脏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久而久之会引起心脏结构的变化,降低患者的心脏功能,引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有极高的猝死风险。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主要表现为左心室增大、向心性肥厚,伴随着室间隔、左心室后壁对称性增厚,心室腔往往不扩大[1]。高血压一旦发病会让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包括心悸、头痛、心脏痛、呼吸困难、胸闷、乏力等,严重甚至会引发急性左心衰和肺部衰竭,导致患者残疾、死亡。因此,高血压患者除了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维持血压处于正常水平之外,还要做好疾病的整体护理工作,整体护理相对于传统护理手段而言具有更加细致、系统化的优势,合理应用延续性护理手段对于疾病的康复,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显著。本研究通过分析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以为此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接收的76 例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资料,以不同的护理方法作为分组依据,分为两组,每组38 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科学》中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诊断标准[2];②年龄≥60 岁;③病程超过1 年;④舒张压(DBP)水平≥90mmHg、收缩压(SBP)水平≥140mmHg;⑤意识清晰;⑥患者和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研究中途退出者;②伴有严重其他脏器衰竭性疾病者;③精神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感染者;④恶性及重度高血压者。研究组38 例,男20例,女18 例,年龄35 ~65 岁,平均(43.56±7.25)岁;病程3~14 年,平均(8.67±1.14)年;对照组38 例,女17 例,男21例,年龄36 ~67,平均(45.48±7.29)岁;病程4 ~15 年,平均(9.62±1.17)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 >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进行相关基础检查,为患者和家属进行简单的关于疾病方面的知识普及,告知患者疾病治疗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将正确的测量血压的方式教给患者,督促患者严格遵循医嘱,进行相关的饮食、生活和用药指导。

研究组:个体化延续护理,具体为:

①健康宣教: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坚持服药控制血压,因此需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让其通过学习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理论知识,明确高血压的危害性,使用传统媒体和多媒体进行宣教,让患者充分了解到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和不配合的严重风险。

②心理护理:中医认为高血压属于肝气郁结、肝阳上亢引起的血压升高,西医认为情绪激动、紧张、压力大等因素可能会导致血压异常,所以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于其疾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是值得积极关注的。高血压患者因为对于自己病情的过于关注和担心,导致其心理压力过大,负面情绪比较严重,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严重心理疾病,所有就要求我们的医护人员能够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加强与患者之间进行仔细沟通,可以通过倾听患者的诉求和目前所面临的困扰,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和沟通,及时解决患者的烦扰,可以通过下载一些有教育和启发意义的视频或其他多媒体资料来为患者展示,也可以通过暗示和情绪转移等方式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用积极健康的心态来面对疾病,及时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的治疗。

③生活护理:及时告知患者不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自身血压变化的负面影响,嘱咐其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保障充分的睡眠是稳定血压的关键环节。高甘油三酯食物容易导致血小板凝聚率提高、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会引起血糖升高,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患者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尽量不要吃糖分、脂肪和热量充足的食物,对脂肪、糖类和总热量的摄入要进行及时的控制。患者应该多食用一些微量元素和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鱼类,菇类,豆制品类等食物。坚决不能吃腌制、烧烤、化学加工过的食物,禁止暴饮暴食、抽烟喝酒。由于排便用力可能造成收缩压的上升,甚至引起血管爆裂,引起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养成多喝水的习惯,减少便秘的发生。

④运动护理:根据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和每天的工作量、体力活动等,医护人员可以以多种运动模式指导患者进行运动锻炼,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开展各种类型的有氧运动,呼吸户外新鲜空气,如散步、快步走、太极拳等等,但注意锻炼的强度要在患者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不要过度劳累,如果在运动锻炼的过程中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要立刻卧床休息,保持心情的平静。虽然运动不可以直接达到降压的效果,但是可以提高患者的心率,增强患者的抵抗力,降低脑卒中等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⑤血压监测:高血压病人的日常生活中要密切关注自身的血压变化,根据自身的体征调节测量的次数,关注自己是否有头痛、面色苍白、乏力、心悸、耳鸣出汗等高血压高危症状,一旦出现异常要立刻卧床休息,并联系家属、医生进行处理,如情况不严重则遵照医嘱服用降压药物、脱水剂等,如情况严重则需要开展相关的紧急处理,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如患者的高血压病情十分严重,则建议使用心电监护[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可参考生存质量表(SF-36)进行评价,评分项目有心理机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分数0-100 分,分数越高则生存质量越高。

1.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心理机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的相应评分(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对(±s,分)

表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对(±s,分)

组别 n 心理机能 生理机能 躯体疼痛 社会功能 精神健康研究组 38 64.25±1.26 64.89±1.26 61.53±1.28 66.37±1.46 63.97±1.25对照组 38 53.17±2.52 55.23±1.46 52.83±1.73 53.97±2.15 52.84±2.35 t 24.242 30.878 24.921 29.412 25.776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高血压是我国临床常见的内科疾病,且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变化,该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3],并有一定低龄化表现。高血压主要是由于患者血压长期居高不下甚至升高导致,但其根本发病因素十分复杂,虽临床尚无确切定论,都值得肯定的是,高血压的发病和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均有密切关联。控制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很多高血压患者,在出院后其服药依从性低,生活方式不佳,使得血压波动过大的现象时常发生[4-5]。个体化延续护理是一种从医院延续到患者家庭中的护理模式,对患者出院后的身心健康进行及时的了解和相应记录,及时进行相关的合理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依从性显著提升和保障患者的护理效果[6]。通过将个体化延续护理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经过个体化延续护理小组和患者健康档案的建立、上门和电话随访、微信咨询等措施,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及时有效的了解和针对相对应的情况进行及时护理干预,从而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效果得到限制的提升[7-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高血压病患者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积极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保证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个体化血压高血压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全国高血压日
稳住血压过好冬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