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穴联用针刺在超声胃镜检查中的效果分析

2020-03-26 08:56戴圆圆盛颖玥吴铁龙王锦薛育政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32期
关键词:关穴恶心胃镜

戴圆圆 盛颖玥 吴铁龙 王锦 薛育政(通讯作者)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近20 年内镜技术的发展,超声内镜已成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术前TNM 分期、黏膜下肿瘤深度的判断及胆胰疾病诊治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与普通胃镜比较,超声内镜外径粗,前端硬性部长,检查中时常需要注水,整个检查过程持续时间较长,会引起患者一些不适反应,患者常难以忍受,无法配合操作,给明确诊断或精准穿刺治疗带来一定困难[1],且患者反复呕吐、呛咳及身体移位,导致图像不清晰,对疾病的诊断产生干扰。并且无痛内镜技术在静脉麻醉状态下不易变换体位,增加了超声胃镜操作难度,另外无痛检查费用高,对患者心肺功能要求高,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因此,为寻求一种既安全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方法。本研究采用内关穴和足三里穴联合针刺的方式干预超声胃镜检查30 例患者,旨在观察针刺内关穴及足三里穴在超声胃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8 年11 月—2019 年10 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原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内镜中心,需要接受超声胃镜检查的60例患者,且均为首次进行超声胃镜检查。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其中,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患有咽炎情况及胃镜观察部位等,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伦理经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原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

1.2 方法

1.2.1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因消化系统疾病需做超声胃镜检查者;(2)心肺功能良好且生命体征平稳者;(3)所有研究对象均首次接受超声胃镜检查者。排除标准:(1)为消化道穿孔急性期者;(2)妊娠及哺乳期者;(3)有沟通障碍者; (4)合并使用镇静、止痛及止吐的患者;(5)曾接受过超声胃镜检查者;(6)拒绝针刺或晕针者。所有研究对象入选前均详细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检查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在行超声胃镜检查前,由同一专业的医技人员询问并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基线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利多卡因胶浆对咽喉部表面进行超声胃镜检查前麻醉,并进行充分的心理疏导,让患者主动配合检查。两组均使用Pentax 超声胃镜EG-3870UK,操作者经验丰富,动作娴熟规范,且均由同一组人员进行操作。对照组给予常规超声胃镜检查,按常规方法进行超声胃镜检查。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于右侧足三里穴及双侧内关穴行针刺疗法给予,具体操作为提前五分钟进入准备间,左侧卧位,取双侧内关穴、右侧足三里穴,局部常规皮肤消毒后,采用1.5 寸毫针直刺穴位,产生酸麻胀为度,然后在超声胃镜检查过程中,每5 分钟于穴位处以撵转和小幅度提插的方式行针,直至检查结束。对照组给予常规超声胃镜检查[2-3]。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恶心、呕吐疗效评价,具体疗效标准是无恶心、呕吐为0 级;恶心、呕吐出现1 ~2 次,呕吐量<50 ml为Ⅰ级;恶心、呕吐≥3 次,呕吐量≥50 ml 为Ⅱ级;出现恶心、呕吐多次伴有流泪、咳嗽、躁动等不适症状为Ⅲ级,其中发生率计算公式:发生率(%)=(总数-0 级例数)/总数×100%。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将疼痛分为4 分,具体评分标准为无疼痛为0 分;偶尔感觉疼痛为1 分;有疼痛,尚能坚持为2 分。有疼痛,较严重且不能完成胃镜检查为3 分,其中疼痛发生率计算公式:疼痛发生率(%)=(总数-0 分例数)/总数×100%。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针刺期间晕针、断针、血肿、皮肤破损等不良事件和超声胃镜检查中患者发生呕血、咽部疼痛、咽部血肿或出血等不良事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检查满意度进行分析,满意度评价分为非常满意、较为满意和不满意等三个指标,患者护理满意度(%)=(总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2.0 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取S-W 法检验其正态性,服从正态性分布以(±s)形式列出,不服从则以四分位数列出,计量资料检验方法选择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比较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详见表2。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几率为40%,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为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疼痛发生率,详见表3。试验组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n(%)]

2.3 安全性评价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在针刺治疗期间,未发生晕针、断针、皮肤破损等不良事件,有2 例患者出现皮肤血肿,予热敷后血肿消失。由表4 可见,试验组在检查过程中有3 例患者出现咽部轻微疼痛,1 例出现咽喉部血肿,持续2 天后症状消失。对照组出现2 例贲门粘膜撕裂伴呕血患者,7 例咽喉部疼痛,4 例出现咽喉部血肿及局部擦伤出血患者,持续4 天后症状消失,试验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

由表5 可见,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0%,试验组患者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在超声胃镜检查中,由于镜身粗、硬,易对咽喉部及消化道粘膜壁造成机械性刺激,以及反复充气注水,会引起咽喉部反射和胃壁张力放射,从而产生恶心、呕吐、呃逆甚至呛咳及吸入性肺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针刺[3]治疗能影响神经系统,刺激机体释放内源性吗啡样物质,进而提高痛阈。中医学[4]上提出,呕吐的病机主要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外邪所犯、情志因素均可以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超声胃镜检查是一种特殊的医源性外邪,导致胃气上逆,从而令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发生恶心、呕吐。

针灸医学起源于我国远古时代,《内经》、《针经》中有相当的篇幅提出针刺可治疗各种疼痛,1960 年我国针刺麻醉成功地应用于肺切除术,为针刺镇痛和麻醉的深入研究开辟了道路,1979 年WHO 提出针刺可以有效治疗一些疾病引起的疼痛,如胃脘痛、齿痛、胸胁痛、头痛等。采用针刺的方式刺激相对应的穴位,可以对应经络的功能进行整体调整,从而改善超声胃镜检查中的副反应。内关穴最早见于《灵枢·经脉》,出自于手厥阴心包经,还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阴维主一身之里,是止呕要穴。针刺内关穴具有和胃降逆、宁心安神、宽胸理气的功效。大量文献表明内关穴对恶心、呕吐有明显的治疗效果[5-6],另外内关穴还可缓解胸腹部的疼痛,现临床常用于术后止痛,是常用的针麻要穴[7]。足三里穴,主治胃肠相关疾病、虚劳、下肢痿痹等证。《灵枢经·五邪》提出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重要作用[8]。有研究表明,在胃痉挛时,刺激足三里穴可以减少胃蠕动,可有效解除胃痉挛及幽门括约肌痉挛[9],从而缓解疼痛,防治呕吐。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恶心、呕吐及腹痛,优于对照组(P <0.05),在患者满意度及舒适化体验方面亦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国内目前对于超生内镜检查的中副反应研究的较少,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操作时间上少于对照组,在图像满意度上优于对照组(P <0.05)。

综上所述,针刺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在超声胃镜检查过程中产生的恶心、呕吐、疼痛等副反应,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能显著减少医生检查时间,也可得到清晰且质量较高的图像,有效帮助提高诊断的正确率,使医患双方共同获益。本研究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可靠,该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是本次样本量较少,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关穴恶心胃镜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晕车时用力点内关穴
题出的太恶心
辅助治疗心血管病有个第一要穴
基于复杂网络的磁刺激内关穴脑皮层功能连接分析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
我也做了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