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推拿手法与温针灸治疗落枕的疗效对比分析

2020-03-26 08:56方秀鹏
医药前沿 2020年32期
关键词:活动度颈椎颈部

方秀鹏

(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 上海 201501)

落枕是以颈背部明显酸痛及颈部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颈部软组织急性损伤型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1]。中医学中,该病又称为“失枕”、“失颈”,其病因多因睡眠时睡姿不当或睡眠时外感风寒等所致[2]。目前,该病的治疗方法较多,临床上主要以热敷、手法推拿、手法按摩、针灸及理疗等为主,各法疗效各异,但治疗及时者一般3 ~5 日均可痊愈。本研究通过比较传统推拿手法与温针灸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指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 年6 月—2020 年2 月期间收治的落枕患者80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中落枕的相关诊断标准确诊,睡眠后急性发病,伴明显的颈部疼痛及颈部活动受限,颈椎摄片未见异常,病程小于3 d,研究通过院伦理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颈椎严重外伤及其他急性颈椎疾病,外周血管病变,严重感染性疾病,精神性疾病,颈部皮肤疾病,治疗依从性差或不能配合相应治疗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31.73±5.84)岁;病程1 ~3d,平均病程(1.82±0.61)d。治疗组男17 例,女23 例;年龄18 ~47 岁,平均年龄(30.65±5.78)岁;病程1 ~3d,平均病程(1.81±0.54)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温针灸疗法进行治疗。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向上,若两侧均患病则取俯卧位,取悬钟、后溪、阿是等穴位,常规消毒后,取0.35mm×40mm 毫针于压痛点位置垂直刺入10 ~20mm,行提插捻转,得气后于施灸位置放上2~3 片预先准备好的纸板或纸片(以患者艾灸时无灼痛感为宜),取2cm 艾条套于针柄上,从远端点燃艾条进行艾灸,留针30min,1 次/d,共治疗3 次。

治疗组患者给予推拿手法进行治疗。首先,采用松解止痛法:用拇指按揉、点压痛点及风池、肩井、肩中俞、秉风、天宗、缺盆等穴位、以局部感动酸痛为度,重点按揉患者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至斜方肌的副神经,并弹拨肌痉挛处,以起到解痉止痛、松解黏连的作用;接着采用理筋整复法:患者坐立,颈部放松,医者站立于患者身后,双手拖住下颌及后枕部,缓慢用力向上拔伸,同时作缓慢的屈伸和旋转运动数次。然后医者一手扶住后枕部、另一手扶于下颌部,稍作左右旋转活动、待颈部充分放松后再用斜板法或端法向患侧做快速扳动,此时可发出弹响,即表示整复成功;最后采用整理手法:拿揉患侧颈部肌肉,拿肩井,揉肩胛内侧2 ~3分钟,小鱼际叩肩背部,最后可在局部肌肉痉挛处加用擦法和热敷。手法治疗过程要求施术者动作轻柔、沉稳,禁止用力过大,治疗后叮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颈部受凉,1 次/d,共治疗3 次。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症状改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4]进行评价,分值范围0 ~10 分,0 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评分越高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②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改善情况,参照《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5]对颈椎前、后、左、右屈伸度进行评分,分值范围0 ~15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颈椎活动度恢复越好。

1.4 疗效评价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疗效标准:治愈:治疗后颈肩部疼痛及酸胀感症状消失,颈部活动能力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颈肩部疼痛及酸胀感症状明显改善,颈部活动能力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颈肩部疼痛、酸胀感症状及颈部活动能力有所好转;无效,治疗后病情无变化。总有效数=(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症状及颈椎活动度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 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VAS 评分均降低,颈椎活动度评分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颈椎活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症状及颈椎活动度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症状及颈椎活动度评分比较(±s,分)

注: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 例 VAS 评分 颈椎活动度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0 6.51±1.47 0.74±0.41 5.65±1.36 13.65±1.76对照组 40 6.43±1.53 1.37±0.45 5.74±1.40 11.74±2.01 t 0.239 6.545 0.292 4.3522 P 0.812 <0.001 0.771 <0.00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讨论

研究表明,落枕多发病于晨起后,大部分患者都能自愈,少数严重者经及时治疗后也能痊愈,但也有极少数患者存在迁延难愈的情况[6]。目前,中医认为落枕主要病理基础为脉络壅滞、气血不通、筋脉肌肉失养。根据中医辨证论治法,应予行气活血、疏通经脉、解痉止痛为原则。

温针灸即艾灸,是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即在针灸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温针灸体现了《素问·举痛论》及《素问·调经论》中“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将温针灸用于落枕的临床治疗,可起到温经散寒、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后疼痛症状及颈椎活动度均得到显著改善。表明温针灸治疗落枕的有效性。同李迩等[7]相关报道结果一致。《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记载:“气血郁滞,为肿为痛,宜用按摩法,可通郁闭之气,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也”。《素问·举痛论》中有云:“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中医推拿手法通过拿、捏、揉、推、滚等手法可起到行气活血、疏通经脉、解痉止痛的作用。正与落枕的病机相符。本研究通过应用松解止痛、理筋整复等手法对患者进行推拿,取得显著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颈椎活动度评分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本结果提示,在相同的治疗时间下,推拿手法治疗起效更快,疗效更优。

综上所述,传统手法推拿和温针灸均可作为落枕的有效治疗手段,相较于温针灸,手法推拿对患者疼痛症状及颈椎活动度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临床疗效更优。

猜你喜欢
活动度颈椎颈部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