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疗效观察

2020-03-26 08:56王飞张娅刘会芳
医药前沿 2020年32期
关键词:性状次数穴位

王飞 张娅 刘会芳

(1 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 上海 201501)

(2 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 上海 201501)

(3 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 上海 201501)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严重及终末阶段,大多是因为心脏的功能或结构异常抑制心脏的射血能力,无法让心室充盈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1]。国外调查结果显示成人心力衰竭患病率1%~2%,70 岁以上老年患病率甚至超过10%[2]。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胃肠道瘀血、活动量受限、情绪焦虑、饮食减少等因素导致患者胃肠功能减弱,易发生便秘症状。当心衰患者发生排便困难时,用力排便至腹内压急剧升高,血压、心率及心脏负荷为正常排便时的5 倍,进而使心力衰竭进一步加重,甚至出现心源性猝死等[3-4]。故积极预防治疗便秘的发生十分必要。本研究通过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的疗效,旨在探讨一种简便有效的便秘的治疗方法,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6 月—2020 年5 月收治于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合并便秘患者80 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 例,男性20 例,女性20 例,年龄58 ~85 岁,平均(77.1±5.6)岁。对照组40 例,男性18 例,女性22 例,年龄59 ~85 岁,平均(76.9±5.3)岁。

1.2 病例选择与排除标准

1.2.1 诊断标准 符合2018 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5],纽约心功能分级[6]Ⅱ~Ⅲ级,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参考《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心病分册》[7]相关诊断标准,便秘参考《中医内科学》[8]相关标准,患者意识清楚,可控制排便。

1.2.2 排除标准 精神疾病者;肠道器质性病变导致继发便秘;依从性差的患者;对穴位敷贴出现严重皮肤过敏者,如水疱、荨麻疹等;住院期间死亡及中途转院患者;主观拒绝继续研究的患者。

1.3 干预方法

1.3.1 对照组 舒秘胶囊,0.6g,每晚睡前服用。

1.3.2 治疗组 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药穴位敷贴。中药穴位敷贴方法:将生大黄、枳实、厚朴、当归按1 ∶1 ∶1 ∶1的比例,烘干粉碎,研细末,过80 ~120 目筛,储备密封瓶中备用。患者取俯卧位,选神阙、天枢、上巨虚、足三里穴常规消毒后,取药粉5g 用蜂蜜调制成直径2cm、高0.5cm 左右的药饼,置入穴位敷贴空白贴中,贴到相应的穴位,6 ~8 个小时摘除,连续敷贴5 天。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实施干预治疗后的首次排便时间、大便的性状(主要包括水样便;稀、不成形;软、成形;干、成形)及Barthel 指数评分情况。

1.5 疗效标准

痊愈:患者治疗后的大便性状以及次数恢复正常,排便过程不费力,每周排便6 次以上,大便性状属于Bristol 图谱中的4 ~6 型;显效:患者治疗后的每周排便3 次以上,大便性状及次数至少一项恢复正常,大便性状属于Bristol 图谱中的4 ~5 型;有效:患者治疗后的大便性状和次数并未恢复正常,但和治疗前相比有所改善,或排便的时间间隔缩短;无效:便秘无改善[9]。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对比分析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差异显著,其中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分析表(例)

2.2 两组治疗后排便形状比较

两组治疗后排便形状情况经秩和检验,P <0.05,治疗组排便形状改善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排便形状比较(例)

2.3 两组首次排便时间、周排便次数比较

治疗组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周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首次排便时间、周排便次数比较(±s)

表3 两组首次排便时间、周排便次数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 P <0.05

组别 n 首次排便时间(h) 周排便次数(次)治疗组 40 22.33±14.05 4.55±2.04对照组 40 34.48±20.79 3.65±1.89 t 3.062 2.047 P 0.003 0.044

2.4 两组干预前后Barthel 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后Barthel 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P <0.05),且治疗组干预后Barthel 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 <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Barthel 评分比较(±s)

表4 两组干预前后Barthel 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 P治疗组 40 70.13±6.65 85.95±5.16 11.895 0.000对照组 40 70.83±6.45 82.38±5.31 9.273 0.000 t 0.489 3.049 - -P 0.626 0.003 - -

3.讨论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终末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病,随着我国社会人口不断老龄化,心力衰竭患者日益增加[10]。便秘是心力衰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现代研究调查显示,便秘在60 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为15%~20%,在长期接受照护的老年人中甚至高达80%[11]。心衰便秘患者因排便时过度用力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心衰急性加重、晕厥,甚至心源性猝死。传统西医泻药治疗效果常不理想,不合理的使用泻药易导致肠道激惹、电解质紊乱、形成药源性腹泻、腹痛。中医药在治疗便秘过程中发挥独特优势,且方式方法多样灵活,包括中药汤剂、耳穴压丸,针刺,艾灸、按摩,穴位敷贴等,临产报道较多,疗效优越。但心力衰竭患者多食欲不佳,不能耐受中药口服不良口感,针刺的疼痛感也能让患者望而却步。

中医穴位敷贴是中医内病外治疗法,《金匮要略》早有记载,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将中草药研磨成粉末后用蜂蜜、醋、姜汁等调制成饼状敷贴到穴位,通过药物直接对穴位进行刺激,透皮吸收,局部药物浓度高于其他部位,作用更佳,且可避免口服毒副反应[12]。中药穴位敷贴疗效显著,且无创伤无痛苦。临床应用中出现皮肤过敏、发泡或腹泻,可以及时中止治疗,症状可很快消失。方中大黄性味苦寒,具有泻下攻积,能荡涤肠胃,推陈至新,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现代研究表明大黄酸刺激大肠壁促进肠管收缩和分泌增加,进而利于大便排出,起到有效泻下、通便的效果[13]。枳实消积导滞、破气除痞;厚朴性味辛散苦燥,下气宽中,导滞除满 ;二者合用可达到除满行气、通便去积的功效[14]。当归性甘温,有补血活血以润肠通便。蜂蜜可补虚润肺、润肠通便、解毒,调和诸药,使泻下而不伤正气[15]。主要选择敷贴神阙穴,属任脉上重要腧穴,在肚脐中央,内连十二经脉、五脏六腑,通过局部穴位刺激可健运脾胃、促进肠道蠕动。现代研究证明,肚脐周围神经末梢敏感,血液循环丰富,与腹腔内组织距离最接近,局部用药容易吸收而达到通便疗效[16]。天枢穴为大肠募穴,上居虚为大肠的下合穴,足三里为胃经合穴,三穴均属于足阳明胃经,辅助以上三穴,具有健脾益气,通条大肠腑气功效,缓和泻下药物不良反应。

本研究所选用的中药配伍合理,疗效优越,选穴精良,操作便捷。治疗组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周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P <0.05;且大便性状明显改善,Barthel指数评分均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由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长期服用各类药物,肠道对药物吸收及敏感性差,长期服用易产生依赖性。中药穴位敷贴通过药物刺激经络腧穴,发挥局部药物透皮吸收及全身的调节作用,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中药穴位敷贴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经济实惠,安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便秘治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性状次数穴位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一类无界算子的二次数值域和谱
宝铎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9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真伪鉴别
依据“次数”求概率
对“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