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睡眠质量分析及药物预防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0-03-26 08:56孙晓敏于力群王磊周丽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32期
关键词:偏头痛多巴胺酸钠

孙晓敏 于力群 王磊 周丽(通讯作者)

(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山东 潍坊 261000)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神经内科常见慢性疾病,中国偏头痛患病率约9.3%,全球有约15%的成年人罹患偏头痛[1],2013 年全球疾病负担调查提示偏头痛为人类第三位常见疾病,按失能所致生命年损失算,为第六位致残性疾病,约有3%的致残率[2],人类有三分之一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质量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偏头痛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本文通过多导睡眠监测来分析偏头痛患者及规范药物预防后睡眠状况,探讨偏头痛及预防治疗与睡眠关系,为临床研究治疗偏头痛合并睡眠障碍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偏头痛组:于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成年无先兆偏头痛患者78 例,根据2013 年国际头痛协会新分类和诊断标准符合的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且近1 个月内有过偏头痛发作,平均每月发作次数超过两次,病程排除其他类型头痛、神经系统疾患者,排除有其他睡眠障碍或影响睡眠的疾病,除外正在服用影响脑功能、睡眠、精神类的药物。其中女42 例,男36 例,平均发病年龄(39.98±5.54)岁,健康对照组:我院健康查体职工30 例,无精神病史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史,无其他影响睡眠的身心疾病,无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史,其中女17 例,男13 例,平均年龄(41.40±5.83)岁,两组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 P >0.05。

1.2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主观睡眠质量评估

应用阿森斯睡眠量表对试验者近1 个月内的主观睡眠质量进行评分,该量表主要用于记录研究对象对遇到过的睡眠障碍的自我评估,该量表主要包括8 个项目,包括主观入睡时间是否延迟、夜间苏醒、睡眠质量、白天情绪和功能等内容,总分范围为0 ~24 分,根据评分标准分为无睡眠障碍(<4 分),可疑失眠(4 ~6 分),失眠(>6 分)。该表数据提示偏头痛患者发生失眠的比率高,主观睡眠质量较正常人差,差异显著(P <0.05)。可疑失眠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失眠率比较[n(%)]

2.2 客观睡眠质量评估

应用飞利浦Alice PDx 睡眠监测仪对偏头痛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整夜睡眠呼吸监测,按照国际脑电图协会标准电极放置法10 ~20 系统固定安装脑电、心电等,按照受试者睡眠习惯从21:00 ~23:00 开始,连续记录8 小时。两组多项指标差异显著(P <0.05)。见表2。

2.3 将偏头痛患者分为两组a 组和b 组,每组39 名患者,a 组口服氟桂利嗪,每晚口服5mg,口服5 天停用2 天,b 组口服丙戊酸钠,早中晚各0.2g,两组均规律口服3 个月后测定多导睡眠图,评估睡眠结构的变化。

a 组(口服氟桂利嗪组)较未服药前总睡眠时间、深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效率提高,睡眠潜伏期缩短,睡眠觉醒次数减少,对浅睡眠影响不大。b 组(丙戊酸钠组)较未服药前N1 期睡眠、深睡眠时间延长,N2 期、REM 期睡眠期缩短。见表3。

表2 偏头痛组与正常对照组睡眠结构的比较(±s)

表2 偏头痛组与正常对照组睡眠结构的比较(±s)

偏头痛组(n=78) 对照组(n=30) t P TIB(min) 457.56±18.31 458.63±18.35 0.27 0.79 TST(min) 421.91±23.06 436.53±23.61 0.63 0.00 SE(%) 0.92±0.32 0.95±0.23 4.40 0.00 SL(min) 35.65±15.05 22.10±10.77 4.50 0.00 N1% 7.33±2.05 7.90±1.29 1.43 0.16 N2% 48.04±4.47 49.78±3.03 1.97 0.05 SWS% 10.55±3.02 18.87±2.65 13.25 0.00 REM% 34.08±5.93 23.45±4.46 8.89 0.00 RL(min) 121.53±17.17 100.5±14.94 5.90 0.00 AN(次) 2.54±1.40 1.20±0.89 4.86 0.00

表3 偏头痛患者服药前后睡眠监测结果(±s)

表3 偏头痛患者服药前后睡眠监测结果(±s)

服药前a 组(n=39) 服药后a 组(n=39) 服药前b 组(n=39) 服药后b 组(n=39)TIB(min) 457.08±22.46 455.87±21.83 458.05±13.19 456.36±13.40 TST(min) 421.18±26.58 421.18±26.58 422.64±19.23 425.49±17.09 SE(%) 0.92±0.35 0.95±0.02 0.92±0.03 0.93±0.34 SL(min) 35.90±16.31 21.44±8.24 35.41±13.90 30.87±15.60 N1% 7.06±2.17 6.82±2.06 7.58±1.90 9.31±2.29 N2% 48.60±4.54 48.46±4.18 47.47±4.38 44.53±3.91 SWS% 10.55±3.02 12.53±3.02 10.96±3.39 18.24±3.21 REM% 34.19±5.36 32.19±6.24 33.97±6.51 27.92±6.69 RL(min) 121.15±20.32 110.54±17.55 120.90±13.56 119.10±13.39 AN(次) 2.49±1.54 1.72±1.15 2.59±1.27 2.33±1.34

3.讨论

目前国内外有大量研究显示偏头痛与睡眠关系密切,偏头痛患者高睡眠障碍发病率在已有的研究中已基本证实[3],但偏头痛患者睡眠障碍的特点及预防治疗对睡眠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求证。偏头痛常先于睡眠障碍发病,睡眠障碍也可作为一种最常见的“触发器”诱发偏头痛,偏头痛与睡眠障碍共患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研究表明控制睡眠和疼痛的神经通路在解剖学、生理学、神经化学上是交叉偶联的[4]。

正规预防性偏头痛治疗可以减少、减轻偏头痛发作频率、严重程度及功能性损害,在需要规律药物预防性治疗的偏头痛患者中,约有二分之一男性及三分之一女性未接受正规预防性治疗,目前在众多预防性药物中,钙离子拮抗剂氟桂利嗪、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对偏头痛预防有效且证据充足[5],这两种药物对偏头痛患者睡眠结构均有影响。

多巴胺能神经元在睡眠、觉醒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多巴胺为促觉醒类神经递质,多个试验发现,细胞外多巴胺含量的增加能够促进觉醒,减少睡眠,氟桂利嗪可拮抗多巴胺受体的活性,可使单胺、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酪氨酸羟化酶丢失导致多巴胺耗竭[6],故能减少觉醒、增加睡眠,与我们试验结果相符。

服用丙戊酸钠后可使体内γ-氨基丁酸水平上升,GABA 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在促进睡眠中起重要作用下丘脑视交叉上核被视为哺乳动物昼夜节律起搏器,分布于视交叉上核的各个不同神经元的GABA 能参与昼夜节律的协调。在本研究中丙戊酸钠延长了深睡眠时间,对睡眠各个时期均有影响。

综上,偏头痛与睡眠关系密切,偏头痛患者睡眠质量差,临床医师问诊过程中应关注偏头痛患者睡眠质量,建议有条件可常规完善睡眠监测,根据睡眠监测结果选用合适的药物治疗。

猜你喜欢
偏头痛多巴胺酸钠
正确面对焦虑
贪婪的多巴胺
How music changes your life
阿仑膦酸钠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
跟踪导练(四)(4)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丙戊酸钠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增效作用研究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以先兆型偏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CADASIL(附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