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理特征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2020-03-26 18:19裴燕王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1期
关键词:盆腔宫颈分化

裴燕,王丹

(乌鲁木齐军区总医院 妇产科,新疆 乌鲁木齐)

0 引言

子宫内膜癌即为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原发于子宫体部,其的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1]。该疾病通常发病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主要发病原因是因雌激素较之黄体激素在人体内过多。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此类疾病的发病率亦随之有上升的趋势,给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有研究表明,子宫内膜癌经早期手术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达90%,但仍有部分患者短期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影响到患者预后。故而,除了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手术治疗外,还应该对淋巴转移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早期预防。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和观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拟为提高子宫内膜癌的诊治效果提供更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8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临床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相关诊断确诊为子宫内膜癌,且未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等。其中患者中的平均年龄为40~65岁,平均(51.29±5.70)岁,绝经患者29例,未绝经患者59例,病理分期:Ⅰ期40例,Ⅱ期27例,Ⅲ~Ⅳ期21例;病理类型:内膜样癌64例,非内膜样癌24例;肌层浸润程度:无14例,>1/2 22例,≤1/2 52例;癌细胞分化程度:高分化36例,中分化30例,低分化22例;宫颈受累:阴性65例,阳性23例;附件受累:阴性30例,阳性58例。

1.2 方法

患者术前未进行任何治疗,先采用一般资料进行记录患者的病理特征,了解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并对患者实施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部分患者加以实施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对上述患者随访一年,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状况。

1.3 统计学方法

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按α=0.05的检验水准,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浸润程度、分化程度、宫颈受累和附件受累均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但患者年龄、月经情况与之无相关性(P>0.05);具体见表1。

2.2 多因素logistics分析

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非内膜样癌、Ⅲ期、>1/2浸润程度、高分化癌、宫颈受累阳性者以及附件受累阳性者均为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临床发现,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他研究中[2]还有报道称,子宫内膜癌和盆腔淋巴结转转移存在相关性。这提示我们应明确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再选择针对性的手术进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表1 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

表2 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logistics分析

本研究的结果发现,8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有17例患者(19.31%)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多因素logistics结果中,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浸润程度、分化程度、宫颈受累和附件受累均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但患者年龄、月经情况与之无相关性(P>0.05)。其中子宫肌层中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结管,浸润程度越深,越易发生血管转移的情况,且深肌层浸润时离子宫浆膜面越近,更更易于发生子宫外转移;另外病理分期越高者、分化程度为高分化者以及宫颈受累和附件受累为阳性者,其肿瘤的发展与转移就越快,与刘岩[3]等人的研究基本相一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述指标能否用于预测淋巴结状态尚待扩大样本量的前瞻性性研究论证,但至少可通过术前肿瘤标记物、术中冰冻切片等明确上述因素可否预测淋巴结转移以及实施相关的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浸润程度等均和盆腔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临床应加强对患者的早期普查和防治,建立针对性的防控体系。

猜你喜欢
盆腔宫颈分化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分析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新兴市场货币:内部分化持续
盆腔积液怎么办
说说宫颈环形电切除术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